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科學家歷時4年研究,發現了番茄變味的關鍵

2022年06月27日00:05:17 科學 1616

以前能當水果吃的西紅柿,為何現在很少有人會生吃?還記得小時候家裡新買了西紅柿之後,我自己就能「炫」好幾個,但是現在基本不會生吃了,因為感覺它的味道變了。不止我這麼覺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反應西紅柿的味道變得越來越難吃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是什麼改變了西紅柿的味道?來來來,關注過客,聽過客說。

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科學家歷時4年研究,發現了番茄變味的關鍵 - 天天要聞

西紅柿的起源

西紅柿學名「番茄」,是家家戶戶最常吃的一種食物,原產於南美洲,屬於茄科,和馬鈴薯和辣椒的關係比較近。其實最開始番茄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觀賞的,原始的番茄比較小,有點像豌豆,後來通過人類的干預之後使果實膨脹了很多。

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科學家歷時4年研究,發現了番茄變味的關鍵 - 天天要聞

開始沒人會吃番茄,因為人們普遍認為這是有毒的,所以都拿來當做觀賞植物慢慢流傳到了多個國家,最早記載食用番茄的是一位意大利醫師,他在1544年稱番茄可以炒着吃,不過那時候並沒有廣為傳播。

直到17世紀,一位法國畫家在多次繪畫過番茄之後就被它的外表所吸引,就品嘗了一個,發現味道酸酸甜甜得很是美味,另外也沒有中毒。於是他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朋友們,就這樣,番茄能吃的消息被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之後番茄也經常出現在食譜中。

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科學家歷時4年研究,發現了番茄變味的關鍵 - 天天要聞

18世紀時,西紅柿已經成了南美地區的「百姓日常」,對於西紅柿的做法也是各式各樣:生吃、燉湯、炒菜、做醬等等。而我國的番茄是明朝萬曆年間被引入的,最早是通過海路從廣東那邊傳入的,開始也是只用來觀賞,直到清末、民初時人們才開始食用番茄,到20世紀時,番茄已經成為了全國性的蔬菜。

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科學家歷時4年研究,發現了番茄變味的關鍵 - 天天要聞

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

番茄在之前經常會被當做水果來生吃,但是現在的番茄由於味道的改變,基本只會在做菜的時候使用,那麼番茄為何變得不好吃了?

據專家表示,現在的西紅柿之所以不好吃是因為品種不一樣了,以前的西紅柿基本是「沙瓤」,在運輸中容易破損,也不耐放,所以逐漸淡出了市場。而如今的西紅柿表皮較厚,方便儲存,不容易壞,但是口味不好。

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科學家歷時4年研究,發現了番茄變味的關鍵 - 天天要聞

其實從20世紀開始,商業農業開始爆髮式增長,番茄的品種也在人們的培育中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世界上光番茄的品種就有數百種,大多保持了高產量、更紅更結實的特性。這些特性幫助了種植者獲得更高的售價,但是也導致番茄中的很多基因被丟失。

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科學家歷時4年研究,發現了番茄變味的關鍵 - 天天要聞

對此,我國中國農業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專門成立了一個研究團隊研究過,該研究團隊組織了一個170人的「品嘗小組」,在歷時4年的時間裏共對100種番茄進行了品嘗實驗。最終發現了有33種影響番茄味道的因素,其中包含包括葡萄糖果糖檸檬酸蘋果酸和29種揮發性物質。

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科學家歷時4年研究,發現了番茄變味的關鍵 - 天天要聞

而通過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後發現,現在農戶種的番茄中失去了控制番茄味道的基因,這種基因不止改變了它的味道,還使番茄的甜度降低了。

除此之外,人們為了減少在運輸途中導致的外皮破損,也讓番茄不那麼容易腐爛,所以基本在番茄還沒完全成熟的時候就被採摘了,這就導致番茄沒有受到充足的陽光和足夠的土壤養分。

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科學家歷時4年研究,發現了番茄變味的關鍵 - 天天要聞

而番茄的味道正是在成熟的過程中慢慢釋放出來的,如果剝奪了番茄成熟的過程,也就相當於變相地剝奪了番茄的美味。

如今的番茄味道變了,營養會降低嗎?

我們都知道,番茄是一種營養含量很高的「水果型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番茄紅素,番茄紅素是一種植物化學物,其抗氧化的能力是維生素E的10倍左右,可以清除體內自由基,有效減少癌症的發生,還可以降脂、降壓。

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科學家歷時4年研究,發現了番茄變味的關鍵 - 天天要聞

那麼如今的番茄營養會降低嗎?其實並不會,如今的雖然說品種和基因有改變,但不會改變其營養成分,不同的品種之間營養成分差異並不大,可以放心吃。

不過雖然說番茄的營養很高,但是仍有部分人群不適合吃,比如脾胃虛寒者、腎功能不好者、容易胃痛腹痛者、白癜風患者等。番茄屬偏涼性食物,並且裏面還含有檸檬酸和蘋果酸等物質,所以腸胃不好的人不建議吃。

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科學家歷時4年研究,發現了番茄變味的關鍵 - 天天要聞

好了,今天就到這兒了,關注過客,聽過客說,我們下期見。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為海纜「把脈」替設備「問診」 超級工程這樣體檢 - 天天要聞

為海纜「把脈」替設備「問診」 超級工程這樣體檢

浙江舟山柔性直流工程是世界首個五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它能將風電、光伏、潮汐等綠色能源全額接收,確保用電安全低碳。工程共建有舟定、舟岱、舟衢、舟洋、舟泗5座換流站,在多個島嶼間架起直流輸電網絡,實現了島嶼間的電能互通。柔性直流工程「體檢」如何進行?  今年是舟山柔性直流工程投運十周年,從昨天(17日)開...
新研究:氣候變化可能加劇中風等神經系統疾病 - 天天要聞

新研究:氣候變化可能加劇中風等神經系統疾病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一項新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可能會對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產生負面影響,加劇患者病情。該研究結果發表在新一期英國《柳葉刀·神經學》雜誌上。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小組對1968年至2023年間全球發表的332篇相關論文進行了分析。研究人員考慮了19種不同的神經系統疾病,包括中風、偏頭痛、阿爾茨海默病、腦膜炎、癲癇...
福州是一個奇蹟,河口盆地世界上都少見 - 天天要聞

福州是一個奇蹟,河口盆地世界上都少見

河流入海口(及入湖口)通常形成的是三角洲,或者河口灣。像福建省省會福州這樣的河口盆地,在世界上都是少見的。它群山蜿蜒,河海相會,是山水造就的海上福地,也是地形構造的一個奇蹟。▲福州是典型的河口盆地,周圍一圈山完全可以合圍,基本沒有缺口河口最常見的是三角洲。
展現科普獨特魅力!2024年四川省科普講解大賽圓滿落幕 - 天天要聞

展現科普獨特魅力!2024年四川省科普講解大賽圓滿落幕

封面新聞記者 邊雪5月17日,記者從四川省科技廳獲悉,由四川省科學技術廳主辦,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四川廣播電視台承辦的2024年四川省科普講解大賽總決賽在成都成功舉行。四川省科技廳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趙敏出席並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省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楊正林出席比賽並擔任評委。成都海關、省氣象局...
中國與巴西推進航天合作,涉及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等方面合作 - 天天要聞

中國與巴西推進航天合作,涉及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等方面合作

IT之家 5 月 17 日消息,中國、巴西航天合作已有 30 年以上歷史(1988 年 7 月中巴簽署關於核准研製地球資源衛星的協議書),此前已聯合研製多顆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為拉美、非洲、東盟等地區的諸多發展中國家提供了 50 余萬景遙感衛星數據。國家航天局官方現宣布,局長張克儉 5 月 16 日以視頻方式與巴西航天局馬可・安東尼...
NASA供應商:阿波羅號把幾百公斤重的月球車送上去毫無實際意義 - 天天要聞

NASA供應商:阿波羅號把幾百公斤重的月球車送上去毫無實際意義

在探討NASA阿波羅登月計劃及其科學價值時,我們不能僅僅從物資運輸的角度來衡量其意義,而應將其置於更廣闊的歷史、科學與技術進步的背景中綜合考量。阿波羅計劃,作為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壯舉,其深遠影響遠遠超越了「送幾百公斤重的月球車」或「帶回幾百公斤月球岩石」的表面現象。
"巴鐵驚喜!嫦娥六號釋放神秘衛星,中國航天再創輝煌 - 天天要聞

"巴鐵驚喜!嫦娥六號釋放神秘衛星,中國航天再創輝煌

震驚!最新消息傳來,據中國國家航天局確認,嫦娥六號在執行月球探測任務期間,成功釋放了一顆神秘衛星。這一突破性的事件令整個航天界為之振奮,更讓國內外航天愛好者紛紛矚目。嫦娥六號釋放神秘衛星引發科技熱潮中國航天科技再上新高峰!
台灣網友淚目感嘆:「團團」「回來」了! - 天天要聞

台灣網友淚目感嘆:「團團」「回來」了!

17日,台北市動物園在「瀕危動物故事館」展出已病逝大陸贈台大熊貓「團團」的形態標本。據悉,「團團」做得非常逼真,包含舌頭、蛀牙、口水都真實呈現,喚回粉絲們與它共度過往點滴。「好想念『團團』!」「就像我們的家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