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治療肺癌腦膜轉移療效如何?

2021年05月07日21:27:07 科學 1670

非小細胞肺癌腦膜轉移發生率多達5%,治療選擇有限,預後不良,那麼免疫治療能否在腦膜轉移治療上發揮作用呢?近日歐洲癌症雜誌報道了廣東省肺癌研究所的一項回顧性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接受免疫治療後62.5%的腦膜轉移患者神經系統癥狀得到控制,小部分患者長期獲益,總生存期4-5個月,身體狀態較好的患者生存期更長。


3例腦膜轉移患者免疫治療超20個月


研究納入32例確診腦膜轉移後接受免疫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包括了廣東省肺癌研究所的病例和文獻回顧的病例。


患者中位年齡55歲,37.5%有可靶向治療的基因異常,免疫治療藥物包括納武利尤單抗(O葯,21例),帕博利珠單抗(K葯,9例),阿替利珠單抗(9例)。


結果接受免疫治療後62.5%的腦膜轉移患者神經系統癥狀得到控制。2例患者顱內和顱外腫瘤完全緩解;1例顱內和顱外腫瘤部分緩解;1例顱內腫瘤部分緩解和全身性部分緩解;1例患者中樞神經系統腫瘤部分緩解而顱外腫瘤無反應


單葯治療組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2.1個月,中位總生存期(OS)為4個月。聯合治療組的中位PFS為3個月,中位OS為5.4個月。


3例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超過20個月,均為葯免疫治療,均在免疫治療前接受過顱腦放療,並將免疫治療作為二線治療,其中2例患者為EGFR/ALK野生型


多因素分析顯示身體狀態較好(ECOG PS評分)與PFS延長相關,單葯治療組和聯合治療組的生存期無顯著差異。


腦膜轉移可考慮免疫治療


廣東省肺癌研究所的腦膜轉移免疫治療回顧性研究結果與先前歐洲的類似研究相似,免疫治療腦轉移的客觀緩解率,無進展生存期與未經篩選的無腦膜轉移患者接受單葯免疫治療相似,緩解率都不高,但少數緩解患者可以有長期獲益。總生存期方面由於後續治療療效較差,免疫治療失敗的腦膜轉移患者生存期不長,因此總生存期不及無腦膜轉移的患者。


目前這些回顧性研究提示免疫治療對腦膜轉移有一定療效,是可以考慮的挽救治療選項,但是需要進一步明確獲益人群,此外需要尋找能提高療效的聯合治療方案以及藥物投送方式(如鞘注)擴大獲益人群。


PD-1治療肺癌腦膜轉移療效如何? - 天天要聞


圖為歐洲腦膜轉移免疫治療回顧性研究的患者治療過程,深藍色為免疫治療,歐洲研究提示根據NCCN指南評估腦膜轉移預後較好的患者免疫治療效果更好(圖中綠色的患者)


深知抗癌不易,如果您是肺癌患者或者患者家屬,歡迎加入肺騰病友群,與有相同經驗的患者交流抗癌經驗,互相鼓勵!私信我們「入群」二字,申請加入肺騰病友群,或諮詢臨床入組相關信息。



參考資料:

1.Mei-Mei Zheng et al. Clinical outcome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 after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treatments

DOI:https://doi.org/10.1016/j.ejca.2021.03.037

2.Lizza E.L. Hendriks et al.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aving 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 treated with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DOI:https://doi.org/10.1016/j.ejca.2019.05.019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 天天要聞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防科學技術信息學會理事、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圖書館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原副主任、國家保密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七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 天天要聞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與中國電信共同組建的海南數據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這都會好奇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中國電信又有什麼大動作了嗎?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聊聊吧,僅供參考哦!解決行業痛點。以往的中小企業想用現實數據來優化生產流程,卻面臨合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 天天要聞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傳承地質魅力·續寫文明華章——推動地質公園與生態文化多樣性融合發展」主題論壇上,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邁克爾·本頓)教授圍繞「三疊紀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 天天要聞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地幔的垂直運動是導致地球表面發生大規模地質變化的驅動力之一。這些地幔上升流,有時被稱為地幔柱,被認為在一些重大的地質轉變(例如大陸漂移)中發揮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陸地下發現了一種類似、微妙卻意義重大的現象。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聞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學家首次直接觀察到在主要水下斷層帶釋放構造應力過程中發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漸進式地震事件在穿過日本海岸附近易引發海嘯的斷層段時被追蹤,該斷層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緩衝作用,吸收了壓力。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將這一現象比作一條斷層線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