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2021年04月07日23:12:08 科學 1453


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 天天要聞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原標題:沙塵暴為什麼要歸咎於青藏高原?

撰文/范曉



2021年3月15日,北京遭到近10年來強度最大的沙塵暴襲擊。但遠不止北京,這次沙塵暴影響所及包括整個西北、華北,以及朝鮮半島,而且還跨過長江,影響到中國南方部分地區。


氣象專家稱,這次沙塵暴產生於蒙古境內一個強大的氣旋。所謂氣旋,就是大氣產生的大尺度的氣流渦旋。氣旋中心的氣壓比四周低,氣旋的垂直氣流是上升的,在北半球,氣旋呈逆時針方向旋轉。


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 天天要聞


如果用龍捲風來作比較,龍捲風也是中心氣壓較低、氣流垂直上升的空氣渦旋,因此氣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一個超大型的龍捲風。龍捲風的上部直徑一般為幾公里,而氣旋的平面尺度可以從幾百公里至三四千公里。


人們熟悉的颱風就是產生於熱帶海洋上的熱帶氣旋,由於攜帶來自海洋的水氣,它會造成暴雨天氣,形成大量降水。


造成這次沙塵暴的,是來自北方的溫帶氣旋,它的起源地不是海洋,而是有「瀚海」之稱的亞洲大陸中部的乾旱荒漠帶,它給溫帶氣旋提供了豐富的沙源。所以,氣旋帶來的不是豐沛的降水,而是巨量的沙塵。巨風起兮沙飛揚,橫掃大陸兮行彷徨。


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 天天要聞


亞洲大陸中部這個乾旱區荒漠帶,規模了得。它東起蒙古高原,西至裏海,著名的沙漠或戈壁有:蒙古南部的大戈壁(中國歷史上以此為地理界線,分蒙古高原為漠北、漠南);內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西天山與裏海之間的克孜勒庫姆沙漠、卡拉庫姆沙漠。等等。


這個規模巨大的乾旱區荒漠帶的形成,正是約2300萬年以來的晚新生代、尤其是約260萬年以來的第四紀,青藏高原強烈隆起的結果。在青藏地區的地殼抬升之初,印度洋的暖濕氣流還可以長驅直達現在亞洲中部的乾旱荒漠區,那時這裡還是河湖縱橫的景象。但當青藏地區的平均海拔抬升到三四千米以上,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已難以翻越這個地球上地勢最高的「世界屋脊」,使青藏高原北側的廣大地帶日益乾旱化,湖泊萎縮、乾涸,大面積的鹽沼、戈壁、沙漠逐漸形成。


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 天天要聞


青藏高原的隆起,不僅造就了高原北側宏大的乾旱荒漠帶,還因為這個地球第三極的地形障礙,極大地改變了亞洲大陸的大氣環流形勢。在高原的西北側形成了西風環流,在高原的東北側-東側形成了東亞的季風氣候區。夏秋季節,暖濕氣流北上,常出現熱帶氣旋--颱風;冬春季節,乾冷氣流南下,常產生溫帶氣旋,帶來寒潮或沙塵暴。


因此,青藏高原的隆升,不僅造就了荒漠帶這個巨大的沙源,還產生了驅動沙源的溫帶氣旋,從而開啟了沙塵暴的閥門。


有專家認為,除了中亞以外,中東、阿拉伯半島、北非的沙漠形成,也與青藏高原隆起產生的氣候效應有關。在那裡形成熱帶沙漠氣候,也經常因氣旋活動產生沙塵暴。例如,兩次海灣戰爭,交戰雙方都曾受到沙塵暴的困擾。


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 天天要聞


溫帶氣旋揚塵搬沙,在約260萬年以來的第四紀日積月累,便在青藏高原與中亞的荒漠帶之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黃土堆積帶。而且由於西北季風以及西風環流帶來的沙塵受到太行山、秦嶺的阻擋,因此,在中國的陝甘寧晉一帶,形成世界上堆積最厚、面積最大的黃土高原。最大厚度近300米,面積約佔中國面積的6.7%。不能小看大自然的這種搬運沉積力量,有報道稱,2002年3月的沙塵暴,北京的總降塵量就有約3萬噸。對於黃土的沉積速率,不同專家計算結果不同,假若採用全新世以來每年約0.018厘米的數據,1萬年以來沉積厚度可達1.8米。


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 天天要聞


李吉均等(1999),曾用1993年5月河西走廊特大沙塵暴的沙塵樣品,和蘭州黃土的樣品作了對比分析,發現二者的組分與粒度構成基本一致。因此認為,歷史時期的黃土同樣是沙塵暴的產物 , 現代沙塵暴是歷史時期沙塵暴過程的繼續。


當然,黃土高原的黃土並非全由風沙堆積形成,其中還夾有流水沉積的沙礫層,以及地史中的風化侵蝕形成的古土壤層。這表明了氣候的冷暖乾濕波動,黃土層中的古生物群落的變化也證明了這種氣候變遷。正如強沙塵暴不是每年出現,它的時間間隔也反映了某種尺度上的氣候波動。


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 天天要聞


秦嶺-大別山、太行山,也不可能完全阻擋沙塵暴的南下東進。以筆者的生活經歷,在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春季經常也有浮塵天氣出現,這時會發現窗台上能落下薄薄一層粉砂。此外,在成都平原的台地上,有厚度數米、最厚可達20米的「成都粘土」。據有關專家研究,它是晚更新世紀距今約13萬年至距今1萬年之間,在乾冷氣候下,來自秦嶺以北以及龍門山以西的風成沙土沉積,類似於北方的黃土沉積。


沙塵暴是特定地理環境下形成的自然現象,人們不可能從根本上加以改變。但人類活動的過度擴展影響了自然環境,會在局部加劇沙塵暴的發生。


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 天天要聞


例如,由於新疆塔里木河上游大量建壩引水,1960年代,羅布泊喪失水源補給而乾涸,塔里木河下游340公里河道也長期斷流,大面積的胡楊枯死,塔里木虎、新疆大頭魚絕跡。沙漠迅速擴張。


新疆準噶爾盆地西端的艾比湖,在20世紀40年代末,湖面約有1200平方公里。20世紀50年代開始,由於在入湖河流上大量築壩引水,使原有的23條入湖河流,到70年代僅剩下7條,入湖水量衰減了70%。從1984年起,艾比湖以每年減少20平方公里的速度萎縮,目前湖面不足500平方公里。隨着河流斷流、湖泊乾涸,風沙災害日益嚴重。艾比湖南岸的精河縣20世紀60年代每年有浮塵天氣0.4天,而20世紀90年代已達到每年44.7天。


新疆的每一條河流、每一個湖泊,幾乎都不同程度地曾發生過類似的故事。1998年4月,新疆有52個縣遭受特強沙塵暴襲擊,不能不說和自然環境、特別是河湖自然環境的破壞,有一定的關係。


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 天天要聞


人們不可能消除沙塵暴,但可以去更好地保護荒漠地帶的河湖與綠洲環境,從而減少沙塵暴加劇的人為因素。


此外,人們也不能單純地把氣旋帶來的颱風和沙塵暴視為災害。所謂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颱風帶來的降水,對滿足海島和大陸沿海的水資源不可或缺。2020年,因氣候變化,台灣島竟無一個颱風登陸,而平常每年約有三四個颱風經過台灣。由此創下近30年來台灣的最少降雨記錄,導致水庫蓄水大幅減少,甚至乾涸見底,使台灣自2020年下半年至今,面臨缺水危機。


就沙塵暴而言,可以說,沒有沙塵暴,就沒有黃土高原。黃河中的泥沙又絕大部分來自中游的黃土高原,正是黃土高原通過黃河對下游的泥沙輸送,才堆積形成了廣袤的華北平原,成為華夏文明繁衍的根基。


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 天天要聞


北方黃土或沙塵暴的塵土,從粒度來看,10-50微米的粗粉砂含量最高,可以大於60%,10微米以下細粉砂和粘粒顆粒次之,可以大於35%。而像成都粘土,因沙塵飄移距離更長,10微米以下的顆粒佔比更高,但基本構成和北方黃土一致。


人們知道,10微米以下的顆料,也即PM10,它包括PM2.5,屬於可吸入顆粒,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但需要注意的是,現代污染產業的排放產生的PM10(包括PM2.5),是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以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可吸入顆粒,它的毒性是天然沙塵的PM10不具備的。現代沙塵暴如果和人工污染存積的毒性可吸入顆料混合,就會比歷史上自然沙塵暴的危害更大。


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 天天要聞

註:圖來自網絡,侵刪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范曉老師微信公號:何山無言

相關閱讀:

世界水日Warning | 青藏高原冰川封印萬年未知病毒,如果消融……

自然不是「野外」而是「家園」:青藏邊緣的文化-生態人類學調研

WildTibet | 雅魯藏布江被「襲奪」流向印度洋

WildTibet | 十九萬年前,丹尼索瓦人在青藏高原

WildTibet第②季 | 易措夏季觀花指南(附地圖)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深度科普:光飛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嗎?光:我只需要一瞬間! - 天天要聞

深度科普:光飛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嗎?光:我只需要一瞬間!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速度的理解往往基於牛頓力學體系下的相對速度概念。比如,當我們坐在一輛行駛的汽車上,觀察到車外的物體在以一定的速度向後移動,這個速度是相對於汽車這個參考系而言的。然而,光的速度卻截然不同,無論在何種參考系中測量,光在真空中
超導量子計算機關鍵核心設備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釋制冷機 - 天天要聞

超導量子計算機關鍵核心設備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釋制冷機

IT之家 7 月 7 日消息,本源量子今日宣布自主稀釋制冷機獲國際訂單,將批量出口「一帶一路」國家,標誌着我國自主量子計算核心裝備在國際化進程中邁出關鍵一步。▼ 本源 SL400 稀釋制冷機稀釋制冷機是超導量子計算機的關鍵核心設備之一,能夠為量子計算機提供接近絕對零度(IT之家註:-273.15℃)的極低溫運行環境,除量子...
自然之美:布氏葦鶯 - 天天要聞

自然之美:布氏葦鶯

布氏葦鶯:雀形目、鶯科、葦鶯屬鳥類,屬小型鳥類。體長12-15厘米,體重10-12克。其中國內主要分佈於新疆以及香港,主要棲息於湖泊、河流、水庫、水塘、溪流、沼澤等不同水域附近的灌木叢、蘆葦叢以及草叢中。
超絕!夏日的瀋陽!今天4時5分正式進入…… - 天天要聞

超絕!夏日的瀋陽!今天4時5分正式進入……

今日4時5分 我們迎來「小暑」節氣小暑,暑氣漸盛雖還未到最酷熱之時卻已奏響了盛夏的序曲年方過半 季夏正始小暑,又稱「小熱」暑氣蒸騰、熱浪翻湧雖未到三伏極盛之時但此時的沈城已浸滿了夏日的濃烈氣息此時節氣溫飆升最高可達35℃雷雨也時常突襲悶熱與
90%稀土中國掌控!美國7000萬賣廠悔斷腸?今我們技術卡它脖子 - 天天要聞

90%稀土中國掌控!美國7000萬賣廠悔斷腸?今我們技術卡它脖子

美國這會兒估計正對着空氣拍大腿。20多年前7000萬美元就賣掉的稀土工廠,現在想花7億都買不回來。更扎心的是,全球90%的稀土話語權攥在咱們手裡,它想造點像樣的東西,還得看咱們臉色。這事兒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稀土這玩意兒,聽着像土裡的稀罕物,
清華大學韓敏芳教授團隊:從實驗室到應用轉化,高性能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理論與實踐 - 天天要聞

清華大學韓敏芳教授團隊:從實驗室到應用轉化,高性能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理論與實踐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作為一種高效、清潔的能源轉換技術,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其高能量轉換效率和廣泛的燃料適應性使其在能源領域具備了獨特的優勢,特別是在分佈式發電、便攜式能源裝置和大型電力系統等方面展現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平板式SOFC電池堆重複單元(CRU)及千瓦級電堆實物圖▲ 2011~2020 年全球SO...
顛覆醫學!AI幫助無精男喜當爹,800萬掃描找出3個生命火種 - 天天要聞

顛覆醫學!AI幫助無精男喜當爹,800萬掃描找出3個生命火種

專註AIGC領域的專業社區,關注微軟&OpenAI、百度文心一言、訊飛星火等大語言模型(LLM)的發展和應用落地,聚焦LLM的市場研究和AIGC開發者生態,歡迎關注!全球著名媒體CNN消息,一對國外夫婦飽受18年不孕不育折磨,主要原因是丈夫患有無精症,精液中無法檢測到精子,而這是導致男性不育的罕見病症之一。在傳統檢查中,即使...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 天天要聞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風穿夏,尋覓清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開始變得潮濕悶熱,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也快到來。在過去10年,從2015年至2024年,連續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僅30天,是近10年來最短的一次。酷熱還沒真正開始,暑意已經蔓延。此時,尋一處清涼,成了夏...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 天天要聞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7月5日一早,雨過天晴。懷柔科學城新質生產力創造中心門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畢業生們正帶着家人走下大巴車,準備進展廳「探秘」——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走進「一城兩都」活動的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