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宇航員被遺忘在太空300多天,從未放棄希望最終獲救

2021年02月28日12:54:02 科學 1126

各國逐漸加快對宇宙的探索速度,各種衛星發射升空,但免不了要出各種狀況,俄羅斯貨運飛船就延期發射,導致生活在國際空間站的俄羅斯宇航員出現斷糧現象,只能食用美國宇航員贈送的食物,俄羅斯方面曾請求美國飛船運送俄羅斯食物,只不過被其拒絕,NASA建議食用美國在空間站的食品儲備,這樣一來,俄羅斯宇航員的處境似乎有些尷尬,但比起被丟在太空的宇航員要好太多。

兩名宇航員被遺忘在太空300多天,從未放棄希望最終獲救 - 天天要聞

可能大家也知曉,有一位宇航員被遺忘在太空300多天,等他終於回到地球卻發現國家沒了,他就是克里卡列夫,來自蘇聯,從小就對機械感興趣,再加上家裡十分支持,最終考上列寧格勒機械學院,隨後加入航天集團,成為一名宇航員,1988年,其第一次參與航天任務,在太空停留了115天後回到蘇聯,隨後便聲名鵲起,但他之後的太空之旅進行的並不順暢。

兩名宇航員被遺忘在太空300多天,從未放棄希望最終獲救 - 天天要聞

1991年,他再次踏入太空執行任務,但這一次的回國之路頗為坎坷,在其踏入太空不久,蘇聯就解體了,大家忙着爭奪財產,早就忘了太空中還飄着兩個人,沒錯,他還有一個同伴叫沃爾科夫,他們多次嘗試與地面基站進行聯繫,但並未得到任何回應,他也不知道蘇聯到底怎麼了,憑藉著多年經驗,愣是在太空中頑強地存活了下來。

兩名宇航員被遺忘在太空300多天,從未放棄希望最終獲救 - 天天要聞

然而飛船上的食物儲備有限,即便他們已經十分節省,但食物依舊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就在他們絕望之際,遇見了美國宇航員,這才得知地面上發生的一切,了解到蘇聯已經不存在,同時還從美國宇航員那裡獲得了一些食物補給,而他們面臨的下一個難題就是如何與地面取得聯繫並返回地球,其多次嘗試聯繫都未得到回應,直到俄羅斯拿到和平號空間站,這才了解到他們的處境,這兩名宇航員也因此獲救。

兩名宇航員被遺忘在太空300多天,從未放棄希望最終獲救 - 天天要聞

上去之前還是蘇聯人,回來之後就成了俄羅斯人,內心起伏較大,但幸運的是他們回來了,在被丟到太空整整300多天後終於獲救,也算是給這段艱難的航天之旅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回來之後,克里卡列夫並未放棄自己熱愛的工作,一直在航天領域工作,再加上其在太空累計停留時間最長,被授予蘇聯英雄和俄羅斯聯邦英雄稱號。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繪製全球首張「全息圖譜」,我國專家破解「沉默腫瘤」診療困局 - 天天要聞

繪製全球首張「全息圖譜」,我國專家破解「沉默腫瘤」診療困局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今天傳來消息,該院院長虞先濬教授團隊聯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長海醫院、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歷時五年研究,成功繪製全球首張無功能性胰腺神經內分泌瘤多組學全景圖譜,並根據圖譜突破性
黃河北岸的「科創三重奏」:濱州譜寫培育新質生產力新篇章 - 天天要聞

黃河北岸的「科創三重奏」:濱州譜寫培育新質生產力新篇章

黃河之畔,動能澎湃。山東省濱州市以科技創新為引擎,錨定新質生產力培育,在生命健康、低空經濟、產研融合等領域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近日,新黃河記者走進濱州市,深度探訪愉悅生命科技館、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及低空飛行服務中心,解碼這座黃河流域城市如
三峽大學最新成果,亮相南極 - 天天要聞

三峽大學最新成果,亮相南極

極目新聞記者 李碗容4月3日,由三峽大學和上海師範大學聯合研製的3.2米口徑射電/毫米波望遠鏡「三峽南極眼」在湖北宜昌正式發佈。該望遠鏡已成功部署於南極中山站,實現我國在南極中山站的首次射電天文觀測!近年來,三峽大學主動對接國家極地戰略重大需求,自2023年伊始與上海師範大學開展南極天文合作研究,歷經兩年的艱...
死亡中誕生愛的秩序:《破·地獄》及其「止血」「催淚」的情感技術 - 天天要聞

死亡中誕生愛的秩序:《破·地獄》及其「止血」「催淚」的情感技術

由陳茂賢執導、上映於2024年末的電影《破·地獄》,憑藉對喪葬儀式的傳統再現,家庭、性別、生育等時下倫理困境的全景式掃描,以及講述者自身舒緩穩健的敘事節奏,在香港票房登頂,迅速摘得了「華語電影票房冠軍」的驚人成績。影片中,婚禮策劃師道生由於債台高築,經親友介紹轉業為喪儀經紀人,他不僅與喃嘸師傅文哥成為了...
院士專家熱議全市科技大會 - 天天要聞

院士專家熱議全市科技大會

構建「研轉投產強」創新鏈,貫通全鏈條發展通道——院士專家熱議全市科技大會4月2日召開的全市科技大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曉強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視察甘肅、蘭州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設科技強市,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蘭州篇章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會議引發在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