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喝水越多尿越多,腎臟的壓力會變大,多喝水會傷到腎臟?

2021年01月14日20:12:03 健康 1136

闢謠:喝水越多尿越多,腎臟的壓力會變大,多喝水會傷到腎臟? - 天天要聞


01 飲水和排水機制

首先,我們人體的設計是非常精妙,在正常情況(沒有疾病)下,我們人體有一套完美的系統,來調節攝入水分的量和排出體內水分的量。

水分的調節主要涉及到人體的這幾個器官:


  • 大腦下丘腦中的滲透壓感受器和飲水中樞

在大腦中的下丘腦中,有一個化學感受器,稱為滲透壓感受器。它們能夠感受到我們血液中鹽分的含量,當鹽分含量過高的時候,就會告訴我們腦內的飲水中樞產生口渴的感覺,提醒我們的身體需要喝水了,人就會去想喝水,找水喝。

當我們攝入足夠的水分之後,血液中的鹽濃度降低,那麼滲透壓感受器感受到之後,口渴的感覺就會消失,人也就不想喝水了。

如果喝水過多的話,鹽分濃度持續降低,這個時候,我們的滲透壓感受器就會告知我們的垂體,減少分泌一種激素,從而增加尿液的排放量


闢謠:喝水越多尿越多,腎臟的壓力會變大,多喝水會傷到腎臟? - 天天要聞

下丘腦是大腦中非常小的一個結構,但是卻有重要的作用,我們的體溫、攝食飲水中樞都位於這裡


在實驗中,科學家發現,只要把下丘腦的飲水中樞破壞之後,動物(包括人類)就不會喝水,不管身體有多缺水,都不會感覺到口渴,都不想喝水。而用電流刺激這個部位,動物就會不停的喝水。


闢謠:喝水越多尿越多,腎臟的壓力會變大,多喝水會傷到腎臟? - 天天要聞


  • 垂體

垂體是我們體內激素的大總管,能夠分泌多種激素。其中有一種激素叫做「抗利尿激素

利尿,顧名思義,就是促進尿液排出,而「抗利尿」就是不讓尿液排出。

垂體利用抗利尿激素,可以影響腎臟產生尿液的量。

當水喝多了之後,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那麼尿液生成量就會增多,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

如果當水攝入不足,或者吃的太咸,那麼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就會增加,那麼腎臟形成的尿液就會減少,把水分留在血管中。(這也是為什麼經常吃得太咸,會導致高血壓的原因之一)


  • 腎臟

腎臟是排出我們體內水的重要器官。每天我們要排出大概1600-2000ml的尿液,同時,還有大量的廢物,比如尿酸、肌酐等人體內的廢物也要通過尿液排出。

腎臟排尿量受到抗利尿激素的影響。

闢謠:喝水越多尿越多,腎臟的壓力會變大,多喝水會傷到腎臟? - 天天要聞

尿崩症患者,每天要喝十幾升水,排數十次尿

當下丘腦、垂體發生病變的時候,抗利尿激素分泌出現問題,患者會不停的排尿,一天要上幾十次廁所。患者為了避免脫水,需要不停的喝水。


  • 皮膚
  • 皮膚也是調節我們體內水分的重要器官。當天氣熱的時候,會出大量汗水來排身體內的熱,同時,也會丟失大量水分,尿量就會降低。


    • 呼吸系統

    呼吸也會排出一定量的水分。但是不及尿液和汗液排出量大。


    02 多喝水會加重腎臟負擔嗎?

    前面我們已經看到了,人體有很強、很完美的水調節機制。

    只要你的身體沒有問題,那麼當你攝入一定量的水後,你的大腦就會自動阻止你進行攝水,同時,身體也會調動各個系統,幫助你將多攝入的水排出。


    闢謠:喝水越多尿越多,腎臟的壓力會變大,多喝水會傷到腎臟? - 天天要聞


    腎臟的功能異常強大,平時幾乎只需要使用三成的功力,就足以滿足人體的日常需求。

    這也是為什麼切除一個腎之後人也能正常生活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腎臟疾病往往要到了晚期之後才能發現的原因,因為前期病變,即便損傷了大量腎臟,腎臟的殘餘功能仍然能夠滿足人體需要。

    所以,由於強大的功能儲備,正常人,多喝水並不會加重腎臟的負擔,不會導致腎臟功能衰竭。


    03 水中毒

    那麼,經常聽說的水中毒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是指在短時間內,攝入的水超過了排出量,導致患者血液內的鹽離子濃度降低,引起低鈉血症、低鉀血症,患者出現噁心、乏力、精神不振、頭暈、肌肉無力、呼吸困難等癥狀。

    這種疾病在臨床上比較少見,因為我們腎臟的排水能力很強。這種病主要見於兩種情況

    (1)夏季大量出汗之後,我們會感到口渴,這個時候就會大量喝水。但是,汗水中還會排出鈉、鉀離子(這也是汗液為什麼是鹹的原因,我們吃的食鹽就是氯化鈉)。如果突然大量喝白開水,那麼人體內血液中的鈉、鉀離子濃度就會進一步降低,出現水中毒。

    因此,夏季運動,在戶外工作、勞動,最好是喝糖鹽水,這樣不但可以補充水分,還能補充身體丟失的鈉鉀離子、糖分


    闢謠:喝水越多尿越多,腎臟的壓力會變大,多喝水會傷到腎臟? - 天天要聞


    (2)第二種情況就是大腦受損的患者。前面我們講過,我們的大腦內有一個飲水中樞。當病變影響到這一區域之後,患者會不停的喝水。還有一些精神疾病的患者,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我之前有個強迫症的患者,她會不停的喝水。


    04 有些情況需要限制每天的喝水量

    當時,有些病人,是需要限制每天的飲水量。

    最常見的就是心衰病人。心衰是心力衰竭的簡寫,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患者心臟收縮、舒張功能障礙的疾病。患者的心臟功能不好,如果攝水過多,那麼血液容量會增加,心臟為了推動更多的血液,負擔就會加重,促使心臟功能進一步惡化。


    闢謠:喝水越多尿越多,腎臟的壓力會變大,多喝水會傷到腎臟? - 天天要聞

    多餘的水分排不出體外,會引起水腫


    當腎臟功能已經惡化的病人,比如腎衰竭病人。這個時候腎臟的功能已經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形成尿液的能力已經極度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是需要限制水攝入量的。因為腎衰竭患者已經無法自己形成尿液,排出水分。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毒素,都只有靠透析來排出體內。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應該對我們人體機制的排水機制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只要你腎臟功能正常,平時多喝水是不會加重腎臟負擔的,同時還有利於排出我們體內的廢物。

    比如痛風患者,多喝水能夠促進體內多餘尿酸的排出,對腎臟還有好處(因為高尿酸血症還會損傷腎臟)


    謝謝大家支持,一個靠譜醫生為大家帶來靠譜的健康知識科普,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擊我的頭像,關注我——人體探索者


    往期爆款文章回顧

    導致心臟爆炸的「新型艾滋病」到底是什麼?醫生如實為大家介紹

    闢謠:「蛇纏腰」這種病纏滿腰一圈就必死無疑嗎?

    闢謠:帶安全套就能預防所有性病嗎?錯,這種性病戴避孕套也沒法

    體檢到底該不該做胃鏡?胃鏡有什麼用?你想知道的胃鏡知識都在這

    體檢時,發現這幾個指標異常,那麼你的腎臟出問題了

    闢謠:喝了百草枯無藥可救只能等死?中國的齊魯方案治癒率達60%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啊?你說要做放療?是不是已經很嚴重了?」「放療不是會把人燒壞嗎?」「聽說放療掉頭髮、嘔吐、整個人都廢了……」在門診聽到「放療」這兩個字,很多人第一反應不是問「它能不能治好我」,而是「我還能不能撐得住」。眼神里的恐懼,幾乎能把診室空氣凍住。
    中醫藥文化夜市開啟「吃喝玩學購」養生局 - 天天要聞

    中醫藥文化夜市開啟「吃喝玩學購」養生局

    縱覽客戶端訊(鞏志根)「這款香膏主要成分是艾草、薄荷,可以防蚊止癢,成分純天然、無任何添加劑,特別適合小孩子使用,您可以試用體驗一下。」在河北省中醫藥文化夜市上館陶縣一家艾草產品生產企業的展位上,兩名工作人員耐心地向大家介紹着艾草相關產品。一對帶寶寶逛夜市的年輕夫妻體驗後買了2盒,還詳細了解了艾草足...
    邯鄲市中心醫院普外十科:保膽手術開啟膽囊疾病治療新篇章 - 天天要聞

    邯鄲市中心醫院普外十科:保膽手術開啟膽囊疾病治療新篇章

    邯鄲市中心醫院普外十科憑藉成熟的保膽取石、保膽取息肉技術,成為眾多膽囊疾病患者的福音,讓他們避免成為「無膽英雄」。在傳統外科手術觀念里,切除病變器官似乎是治療疾病的常見手段。但邯鄲市中心醫院普外十科秉持「治療疾病,保留器官,重塑健康」的理念
    濕疹反覆發作?皮膚科醫生教你科學管理 - 天天要聞

    濕疹反覆發作?皮膚科醫生教你科學管理

    5月25日,全國護膚日。辨識濕疹的「信號」濕疹皮損的表現可隨疾病進展呈現多形性特徵,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特徵。急性期:皮損基底潮紅,出現密集粟粒大紅色丘疹,伴滲出和結痂。亞急性期:紅斑顏色轉暗,滲出減少,出現鱗屑和皸裂。慢性期:皮膚增厚呈皮
    今天起,吃飯請調整一下! - 天天要聞

    今天起,吃飯請調整一下!

    很多人為了趕時間經常十分鐘就解決一頓飯但這種「超速」吃飯的習慣會給健康帶來負擔多項研究報告表明,在幾乎所有年齡組和人群中,進食速度與肥胖呈正相關。更可怕的是,習慣性的快速進食會影響身體的代謝功能,增加糖尿病、脂肪肝的患病風險。
    「鍾南山科普工作室」成立 5位院士共同為其揭牌 - 天天要聞

    「鍾南山科普工作室」成立 5位院士共同為其揭牌

    2025年5月24日,「2025南山呼吸健康論壇暨廣州國家實驗室成立4周年系列學術活動」於廣州圓滿舉辦,「鍾南山科普工作室」在主論壇上正式揭牌成立,「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及中國科學院院士賀福初、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中國
    茶喝不對,功夫白費:9種體質的「個性養生茶」 來了! - 天天要聞

    茶喝不對,功夫白費:9種體質的「個性養生茶」 來了!

    茶性分寒熱溫涼,功效各異。一杯茶能否養生,關鍵在於「對症下茶」。這種因人制宜的理念,正是中醫養生的精髓所在。中醫將人的體質分為9類,分別是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鬱質和特稟質。不同的體質,對茶的需求也大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