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於運動?中醫徐再春卻說:50歲後少動,適量休息才能養生

2025年06月09日19:33:03 健康 1904


生命在於運動?中醫徐再春卻說:50歲後少動,適量休息才能養生 - 天天要聞

生命在於運動?中醫徐再春卻說:50歲後少動,適量休息才能養生 - 天天要聞

現在動不動就有人說,生命在於運動,走1萬步、跳廣場舞、登山、跑馬拉松……50歲、60歲、70歲,越老越拼。

可真的是這樣嗎?中醫徐再春的一句話劈頭蓋臉:50歲以後,少動才是養生的王道。

生命在於運動?中醫徐再春卻說:50歲後少動,適量休息才能養生 - 天天要聞


這話一出來,立馬被質疑:少動?那不是和養生的主流認知對着幹嗎?可你仔細看看,身邊是不是就有那麼些「越鍛煉越出問題」的熟人?膝蓋一跑步就疼、腰一用力就閃、打個太極扭了筋……

有些人天天折騰自己,結果醫院常客。

問題出在哪兒?出在「運動」這兩個字上,被誤解得太深。

生命在於運動?中醫徐再春卻說:50歲後少動,適量休息才能養生 - 天天要聞

運動不是萬能的保命符,尤其到了中老年階段,運動方式、運動頻率、運動強度,通通都得打個折扣。50歲以後,人的肌肉量骨密度、關節潤滑液,早就不比年輕時候,硬來就是找罪受。

門診里一個61歲的阿姨,退休後迷上了廣場舞,天天跳,雨雪無阻,結果膝關節「跳」進了醫院。拍片一看,骨刺、滑膜炎、髕骨軟化,一個不落。

我問她:「你跳得開心嗎?」

她說:「開心,但跳得腿疼。」

這不就是自我「內耗」式的養生嗎?該靜的時候不靜,結果反而動傷了身。

生命在於運動?中醫徐再春卻說:50歲後少動,適量休息才能養生 - 天天要聞


中醫講「動靜結合」,不是一味鼓勵多動

黃帝內經里早就寫着:「勞倦內傷,久視傷血,久卧傷氣。」意思是,過度勞累會傷身體,久坐久躺也不行。但也不是說要天天奔跑、天天出汗才算健康。

尤其是50歲之後,身體代謝能力下降,肝腎功能走下坡路,「氣血」不再充沛。這個時候,拼的不是能跑多快,而是能不能穩住不傷。

生命在於運動?中醫徐再春卻說:50歲後少動,適量休息才能養生 - 天天要聞


現代醫學怎麼說?

國家衛健委發佈的《全民健身指南(2021)》里明確指出:中老年人群推薦的運動量是中等強度,每周不少於150分鐘。重點是「中等強度」,不是「高強度」,更不是「天天鍛煉不停歇」。

那什麼是中等強度?

一個判斷標準是:運動時微喘、能說話但不能唱歌。換句話說,就是別把自己逼到氣喘吁吁、汗流浹背的地步。不是你跑得多快,而是你跑得多久還能不受傷。

生命在於運動?中醫徐再春卻說:50歲後少動,適量休息才能養生 - 天天要聞


很多人不知道,年過五十,身體最大的敵人不是「靜」,而是「過度動」。

研究顯示,55歲以後,人體骨質流失速度加快,尤其是女性,絕經後骨密度驟降,一摔一個骨折。這個時候你還在挑戰登山、騎行、負重深蹲?那可真不是「養生」,是「養傷」。

說個冷知識:肌少症這個詞,很多人還沒聽說過,但其實它比高血壓還更「潛伏」。

《中國肌少症診治共識(2023版)》指出,60歲以上人群中,肌少症患病率高達21.7%。什麼意思?五個人里就有一個,肌肉已經不足,力量明顯下降。你還在逼自己「每天1萬步」?那是在透支你已經不多的「本錢」。

生命在於運動?中醫徐再春卻說:50歲後少動,適量休息才能養生 - 天天要聞


動得多、吃得少,更容易出問題。很多中老年人一邊鍛煉,一邊節食減肥,結果瘦了是瘦了,但也虛了。肌肉沒養起來,反而骨頭先塌了。這就像蓋房子沒打地基,風一吹就散。

「那是不是越不動越好?」

當然不是。不是「少動」,而是「適度地動、合理地靜」。50歲以後,最養生的方式其實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比如太極、八段錦、散步、慢騎、舒緩的瑜伽,這些才是更適合「半老不老」的身體的運動方式。

生命在於運動?中醫徐再春卻說:50歲後少動,適量休息才能養生 - 天天要聞


一定要記住:運動的目的,不是燃燒卡路里,而是激活身體的自愈力。你走路,是為了關節潤滑;你伸展,是為了血液循環;你做深呼吸,是為了調節神經。不是為了「曬運動打卡」,也不是為了「比誰更能跑」。

其實老祖宗早就給出了答案。

農諺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夠的是冬天。」這不是廢話,而是身體節律的自然表達。人年紀越大,越要順時而動。

春天適合舒展筋骨,夏天適合適度出汗,秋天要收斂、養肺,冬天反而要藏。你一年四季都在拚命鍛煉,那就是和自然規律對着干。

生命在於運動?中醫徐再春卻說:50歲後少動,適量休息才能養生 - 天天要聞


還有個常被忽略的細節:50歲以後,真正的養生從「養神」開始。

你會發現,很多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情緒」。焦慮、憤怒、操心、抑鬱,這些情緒比高血壓還危險。

尤其是退休後,生活節奏變了,人容易「空」。這個時候,真正的「運動」不是跑步,而是找到能讓你心境平和的節奏——種花、聽戲、下棋、養鳥、寫字、泡茶……這才是老年人的「高階運動」。

說到還是那句話:50歲以後,別再用年輕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生命在於運動?中醫徐再春卻說:50歲後少動,適量休息才能養生 - 天天要聞


別再被「運動萬能論」綁架,別再覺得「動得越多越健康」,你不是在打怪升級,是在走一條「穩中求進」的路。你要做的,是「聆聽身體的反饋」,不是「壓榨身體的極限」。

有時候,我們太執着於「延長生命的長度」,卻忽略了「提升生命的質量」。真正的養生,是讓你活得自在、活得輕鬆、活得不被病痛困擾。

50歲以後,別卷了。養生不是戰鬥,而是和身體談一場溫柔的戀愛。

關鍵是節奏感,不是速度;是穩定,不是突破;是滋養,不是消耗。

生命在於運動?中醫徐再春卻說:50歲後少動,適量休息才能養生 - 天天要聞


動一點,靜一點,慢一點,懶一點,反而活得更久一點。這,就是中醫徐再春強調的「少動養生」的真正含義。

別再一聽「運動」兩個字就熱血沸騰,也別再一聽「少動」就覺得是偷懶。中年之後,最怕的不是不努力,而是用錯了力。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

參考文獻:

[1]張鳳芝,宋亞娟.中老年人肌少症的早期識別與干預[J].中國實用內科雜誌,2023,43(04):295-299.

[2]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民健身指南(2021年版)[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1.

[3]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中國肌少症診治共識(2023年版)[J].中華老年醫學雜誌,2023,42(11):1211-1218.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第十六屆海峽兩岸中醫藥傳統文化研習營在福州開營 - 天天要聞

第十六屆海峽兩岸中醫藥傳統文化研習營在福州開營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福州7月7日電 (鄭江洛)7日晚,由福建中醫藥大學主辦,福州市青年創業促進會(簡稱「福州青創」)、海峽青年綜合服務中心承辦的第十六屆海峽兩岸中醫藥傳統文化研習營在福州開營,兩岸青年共同探討中醫藥研習與創業。
有人午睡後靈感迸發,有人午睡後昏昏沉沉!問題出在這個細節! - 天天要聞

有人午睡後靈感迸發,有人午睡後昏昏沉沉!問題出在這個細節!

「中午不睡,下午崩潰」,忙碌的生活中,午睡已經成為許多人緩解壓力、恢復精力的重要習慣。而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恰到好處的午睡能帶來「靈光一閃」,尤其是睡好了。健康時報資料圖研究發現:午睡一會真能靈感迸發!你是否曾苦苦思索一個問題無果,午睡醒來後
肚子里有個東西在跳!四年沒當回事……體檢後醫生都震驚了 - 天天要聞

肚子里有個東西在跳!四年沒當回事……體檢後醫生都震驚了

浙江94歲的張爺爺身體一向硬朗四年前,他偶然發現自己肚子里有個會跳動的東西因為沒有疼痛或其他不適加之年事已高一直認為這是身體的正常反應直到就醫檢查,連醫生都震驚了…腹中竟有一個直徑超8厘米、長度達15厘米的巨大腹主動脈瘤直到近期,張爺爺前往
同一款葯,為何用醫保個人賬戶支付價格更高? - 天天要聞

同一款葯,為何用醫保個人賬戶支付價格更高?

資料圖「一款藥物為何兩種價格?」近日,來自重慶的鄧女士向記者表示,自己在位於重慶銅梁區的一家藥店購買三黃片(葵花),店員告知售價為18元一盒,結賬時,鄧女士掏出醫保卡準備付款,收銀員見狀提醒她,刷醫保個人賬戶比付現金貴,需要支付26元。對此,鄧女士當即提出了質疑,得到的回復是「價格一直就不一樣」。面對明顯...
最全爸媽保險攻略!最低900多搞定,三高、癌症也能買! - 天天要聞

最全爸媽保險攻略!最低900多搞定,三高、癌症也能買!

爸媽上了年紀,身體各項機逐年下降,很容易生病。心酸的是,爸媽這一輩大都沒有保險,一旦生大病,治療費高昂。重病面前,醫保報銷的錢只是杯水車薪,很多家庭因為掏不出十幾萬醫療費,只能放棄治療。如果你爸媽還沒有保險,建議趁早配齊,關鍵時候能救命!
這3種疫苗千萬別亂打!醫生警告:接種不當,後悔都來不及! - 天天要聞

這3種疫苗千萬別亂打!醫生警告:接種不當,後悔都來不及!

這幾年,疫苗的事兒成了家家戶戶繞不開的話題。絕大多數疫苗是好東西,能救命,能防病,關鍵時刻就是一把保護傘。但不是每一針都能隨便打,有些疫苗一旦接種不當,不僅防不了病,反而可能惹出一身麻煩。臨床上,我們見過太多因為錯誤接種疫苗導致的後悔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