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廣州市衛生健康領域惠民服務新聞發佈會,邀請相關單位的負責人介紹廣州市衛生健康領域惠民服務等相關工作情況。
在居家腹膜透析項目中,基層站點扮演着「家庭醫生團隊」的角色,為尿毒症患者提供便捷服務。發佈會上,廣州市天河區石牌街道社衛中心主任范育玲介紹了該社衛中心開展自動化腹膜透析項目的情況。簡單來說,基層站點在項目中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教會患者自己操作,二是通過信息化平台監測他們的健康狀況,三是有問題時第一時間可以搭把手、牽好線,按不同病情分級分層處理,讓患者不出家門就能得到安全、高效的透析,實現「透析不出門,健康有人管」。
「天河區石牌街道社衛中心目前在管的有5名尿毒症患者,每人都有一本詳細的健康檔案,就像『電子戶口本』一樣,記錄著病情、用藥、透析習慣等。我們留了24小時聯繫電話,還建了個『微信群』,患者、家屬、家庭醫生團隊、上級醫院專家、設備維修師傅全在群里,遇到問題可及時聯繫。」范育玲舉例說,比如前幾天有位大叔夜裡透析管漏液,他就拍了個視頻發群里,我們的醫生和工程師遠程指導10分鐘就解決了。
范育玲表示,針對患者回到家裡操作機器時緊張、怕自己操作不規範導致感染的情況,我們開了個「小班課」,像教做家務一樣,一步一步演示怎麼消毒、換液、護理導管,直到患者和家屬敢動手、能做好。有位阿姨剛開始連戴手套都非常緊張,現在不僅能自己熟練操作,還給新手病友當起了「老師」。我們有個智能監控平台,患者在居家透析時,血壓、血糖、透析液用量這些數據會實時傳到系統里,一旦有異常,比如血壓突然升高、設備停機,系統都會發出「嘀嘀」響警報,醫生的手機就會立刻收到提醒,這樣可以第一時間聯繫患者:了解是沒按時吃藥呢?還是說水喝多了?以便及時調整方案。之前有位患者連續兩天透析液排出量減少,系統就提出預警後,我們趕緊上門,發現是患者的飲食太咸導致水腫,通過調整飲食,有效避免了病情加重。
范育玲介紹,如果遇到複雜問題,比如患者突然發燒,懷疑得了腹膜炎,可以通過信息化平台發起遠程會診或轉診,為患者提供上級醫院「挂號、檢查、住院」三優先的服務,待患者病情穩定後再轉回基層站點,做到全程有人管,形成了很好的閉環。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章程、伍仞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燕
視頻/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燕、章程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