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5月11日電 題:世界防治肥胖日:胖娃減重應注意啥?
新華社記者馬麗娟、唐紫宸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近年來,我國青少年兒童超重肥胖比例持續上升。超重肥胖,不僅會影響孩子身體健康,還可能帶來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進行體重管理?記者採訪了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和寧夏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的營養科專家。
兒童肥胖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飲食和運動。受訪專家表示,現在很多小孩愛喝含糖飲料、吃煎炸食物,熱量都較高,如果運動量又相對較少,長此以往,攝入量大於消耗量,體重自然會增加。但兒童肥胖也可能由病理性因素導致,如遺傳、激素水平異常等,此時就需要及時就醫,由醫生進行專業評估。
「中醫上來看,肥胖還有一部分原因是體質問題,比如痰濕體質等。我們會通過喝中藥、針灸、拔罐等中醫內調外治方法來輔助減重。」寧夏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劉慧芳介紹。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長身體,胖點沒關係」「長大自然就瘦了」,這種觀念其實不正確。兒童時期體重超重,成年後超重肥胖的概率會更大,並且像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患病風險也會更高。醫生建議,體重管理應從小開始,發現孩子超重就應該及時介入干預。
「判斷兒童是否超重的核心原則是,當兒童bmi指數超過同年齡同性別兒童標準值時,就屬於超重或肥胖。」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營養科主任陳啟眾說。
事實上,通過肉眼判斷孩子是否超重並不準確,家長可以藉助bmi指數,即身體質量指數來判斷,這是國際社會推薦的身體超重或肥胖判斷標準,用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即可算出。根據2018年發佈的《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篩查》標準,家長可以對兒童是否超重有較為清晰的判斷。
2018年發佈的《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篩查》標準。(圖片來源:國家衛健委官網)
成人減重會通過限制飲食來「管住嘴」,但兒童減重的重點是均衡飲食,「限制」為輔。陳啟眾表示,兒童減重三餐要做到3:4:3均衡攝入,即早中晚三餐在一天總熱量中分別佔比30%、40%和30%,而三大營養元素要做到碳水化合物佔總熱量的50%至60%,蛋白質佔總熱量的15%至20%,脂肪佔總熱量的20%至30%。
專家指出,同時還要限制孩子吃一些高油高糖的零食,無糖飲料也不建議常喝,有的產品標註「無糖」,實際上並非完全不含糖,有的可能使用代糖。「可以選擇一些健康零食來讓孩子產生替代性滿足,比如孩子喜歡喝一些甜的飲料,就可以在白開水裡放一些切好的水果片用來替代飲料。」劉慧芳說。
「運動上,一般對於兒童來說,監測心率與消耗的智能設備不是必需的,主要得控制孩子久坐和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保證足夠的活動時間。」劉慧芳建議,兒童應避免久坐不動,每天使用電子產品時間累計不要超過2小時(學齡前兒童不要超過1小時),活動時間在2至3小時,其中戶外活動至少1小時。
專家認為,兒童減重最重要的是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在要求孩子健康飲食的同時,家長要以身作則,應跟着孩子運動,增加親子陪伴,同時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劉慧芳說,良好的家庭體重管理氛圍,有利於兒童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