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糖尿病一旦確診,不只是「戒糖」那麼簡單,最重要的,其實是從一日三餐開始做起。
很多人一邊吃着自認為健康的食物,一邊卻還在擔心血糖飆高,結果該控的沒控住,不該控的卻一味忍着,日子也過得很辛苦,血糖卻始終上上下下。
尤其是一些老糖友,吃飯完全靠感覺,不看種類、不講順序、不管時間,覺得能吃飽就好,殊不知,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才是真正影響血糖波動、併發症發展的關鍵。
那到底吃飯這件事,糖尿病人要特別注意哪四點,才算是真正吃對了呢?
每一口飯的咀嚼時間會影響血糖吸收速度
很多人總覺得吃飯時間長就是磨嘰,尤其是幹活忙、工作節奏快的人,吃飯就是「解決問題」,能在十分鐘吃完絕不拖到十五分鐘。
可真到了糖尿病這個階段,吃飯就不再是速度的事了,而是身體消化、吸收和調控的過程。
研究發現,吃得太快,會直接增加餐後血糖的波動幅度,這種突增的血糖很容易讓胰島細胞反應不過來,久而久之,胰島功能就會一步步下滑。
當你一口飯扒得太快,食物幾乎沒經過咀嚼就滑進肚子,身體需要花更多時間來消化,而且胰島素的分泌也會跟不上節奏,血糖一下子就躥起來了。
而如果咀嚼充分,不僅幫助了消化系統的前端運作,還能讓食物里的碳水釋放得更慢,胃排空的速度也會減慢,血糖就不容易突然上升。
咀嚼的過程還能刺激唾液里的酶分解食物,同時也向大腦傳遞「飽」的信號,減少進食量,這對於糖尿病人控制體重也很重要。
那個患者在工地管理一線,每頓飯三五分鐘就吃完,血糖波動大,醫生建議放慢節奏後,餐後血糖曲線變得更平穩。
主食搭配蛋白質比單吃粗糧更穩定血糖
一提到糖尿病,大家第一反應就是「粗糧好」,糙米、玉米、黑麥輪着吃,可問題是很多人吃了之後反而覺得不舒服,或者血糖控制效果也沒想像中那麼好。
其實真正影響血糖的,不光是碳水的種類,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在主食里加點「剎車片」,而蛋白質就是這個「剎車片」。
當你攝入蛋白質時,它會在胃裡刺激胃排空速度變慢,同時還能促使胰島素以更溫和的方式釋放。
和碳水混合攝入的蛋白質,就像是給血糖加了一層保護膜,讓它慢慢地、穩定地進入血液,不會像純碳水那樣「秒飆」。
很多人一味地強調粗糧好,其實在不搭配蛋白質的情況下,粗糧也可能讓血糖短時間升高,尤其是煮得太軟、吃得太多的情況。
像豆類、雞蛋、豆腐這些食物,和全谷主食搭配起來吃,比單純啃一碗糙米飯要科學得多。
那個患者為了控制血糖,曾堅持半年只吃雜糧飯卻效果一般,後來早餐里加了煮雞蛋、午飯搭配豆腐後,血糖曲線明顯下降。
固定進餐時間可重建胰島節律
有很多糖尿病人,哪怕控制飲食了、吃得健康了,血糖還是像坐過山車一樣忽上忽下,問來問去,發現問題出在一個容易被忽略的點上:吃飯時間不固定。
今天上午九點吃早飯,明天十一點才吃,午飯有時候早,有時候晚,晚飯更是看心情。
這種亂節奏,其實直接打亂了身體的代謝節律,也會拖垮本來就已經不太穩定的胰島功能。
胰島素的分泌,是有生物鐘的。規律的進食能讓身體提前做好準備,釋放相應的激素去應對血糖的上升。
但如果你每天吃飯的時間都不一樣,身體根本不知道該什麼時候啟動反應機制,等你吃下去了,它才慢悠悠地開始工作,血糖自然就飆高了。
而且長期不規律進食還會讓交感神經系統過度興奮,打亂胃腸道蠕動節律,增加腸胃負擔,這些都會進一步影響血糖控制。
有研究指出,規律進食能顯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敏感性,甚至在不改變飲食結構的前提下,也能讓餐後血糖曲線變得更平緩。
而且,對一些已經出現輕度併發症的患者來說,規律進餐甚至能減緩併發症的惡化。
那個患者因為在項目上班時間不穩定,三餐極不規律,調整進餐時間後,連續一段時間餐後血糖都控制得很好,甚至減少了降糖葯的劑量。
飲食順序的調整可降低餐後血糖峰值
吃飯的順序這件事,很少有人真正重視。大多數人都是飯來了就開吃,什麼熱就先吃什麼,什麼香就往嘴裏夾什麼。
但對糖尿病人來說,飲食順序真的是個「血糖剎車」按鈕,能不能按好,差別可不是一點半點。
研究顯示,如果一頓飯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質類食物,最後吃主食,可以有效延緩碳水的吸收速度,降低餐後血糖的最高值。
這種方法並不新奇,卻是非常實用且科學的。
原理也簡單,蔬菜中的膳食纖維可以在腸道里形成一層「屏障」,蛋白質能啟動飽腹機制和消化酶的釋放,讓你在真正吃到主食的時候,腸胃已經不是那麼「渴望」碳水了。
而一上來就吃米飯或饅頭,那血糖自然就是一下子衝上去,身體還來不及緩衝。
這種飲食順序調整,不需要你額外花錢、不需要你換菜譜,就能做到血糖管理的優化,是非常值得推廣的方法。
那個患者以前吃飯習慣就是先吃飯後吃菜,醫生建議換了順序後,連續監測一周餐後血糖曲線平滑了很多。
糖尿病不是光靠「不吃糖」就能控制好的,真正決定病情走向的,是日復一日的吃飯細節。
咀嚼速度、主食搭配、進餐時間、飲食順序,每一個看似微小的習慣,都會在血糖控制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真正聰明的吃法,從不是吃少吃苦,而是吃得對、吃得穩,才能讓身體不在糖分面前「手忙腳亂」,日子過得輕鬆,血糖也能慢慢穩下來。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的飲食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叢媛.應用食物升糖指數為糖尿患者做飲食指導, 山西醫藥雜誌(下半月刊) ,201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