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們來聊聊眼鏡過矯、欠矯和退軸這些視光領域的知識,講講它們和眼睛調節功能之間的關係。內容全是乾貨,記得點贊收藏哦!
一、眼鏡過矯為啥會讓調節上調?
簡單來說,眼鏡過矯就是眼鏡度數配得太高了。例如,眼睛實際近視度數為 - 3.00D,但佩戴了 - 3.50D 的眼鏡,這就屬於過矯。
正常情況下,我們眼睛看近處東西的時候,眼睛裏有個叫睫狀肌的肌肉會收縮,讓晶狀體變凸,這樣眼睛的屈光力變強,東西就能清楚地落在視網膜上,我們也就看清楚了。但如果眼鏡度數過矯,就好像給眼睛額外加了一股力量。這時候眼睛看近處,睫狀肌就得比正常情況更用力地收縮,晶狀體也得變得更凸,才能平衡這多出來的力量。長期這樣,眼睛一直處於過度調節的狀態,就容易疲勞、乾澀、酸脹等不適癥狀,還可能導致調節痙攣,使近視度數進一步加深。
過矯狀態下,眼睛的調節反應會比正常情況更快,即調節超前。這會打破眼睛調節與集合的平衡關係,可能引發內斜視等問題。因為調節增強會伴隨集合增加,過度調節會導致集合過度,長期可使眼位發生改變。
二、欠矯為啥會讓調節下降呢?
欠矯是指眼鏡度數低於眼睛實際所需度數。比如,眼睛近視度數是 - 3.00D,卻佩戴了 - 2.50D 的眼鏡,即為欠矯。
比如說近視的人,戴着度數不夠的眼鏡看遠處,眼睛就算使勁調節,遠處的東西也很難清楚地成像在視網膜上。慢慢地,眼睛就不想再做這種白費力氣的調節了,睫狀肌收縮的能力越來越弱,調節功能也就跟着下降。看近處的時候,因為調節力不夠,眼睛也沒辦法很好地適應近距離用眼。這就像一輛車,老是在低功率狀態下跑,發動機性能就會變差。例如,青少年時期眼睛調節能力較強,輕度欠矯可能短期內對視力影響不大,但長期可能導致調節功能衰退,影響視力發展。在臨床上,我見過好多人因為長期戴度數不夠的眼鏡,眼睛調節功能越來越差,近視度數也漲得更快了。
欠矯情況下,眼睛的調節反應會相對遲緩,也會出現調節滯後的問題。看近處物體時,由於眼鏡度數不夠,眼睛需要更長時間來調節,才能使物體成像清晰,這可能會導致視近物時模糊、串行等問題,尤其在閱讀、書寫等近距離用眼場景中,會影響視覺質量和學習效率。
三、退軸怎麼還能使調節上調?
眼軸長度對眼睛看東西清不清楚很重要。一般近視的人眼軸會比正常人長。退軸就是眼軸長度縮短了,這時候眼睛的屈光力也跟着變了。就好像相機鏡頭焦距變了,眼睛就得重新調整自己的調節系統,適應這個新的眼球結構。為了在新的眼軸長度下能看清楚東西,眼睛的睫狀肌和晶狀體就得更積極地工作,調節力也就增強了,也就是調節上調。縮軸,也意味着少量過矯,只是看過矯的部分能不能測出來,以及調節能不能將它代償。不過要注意,成年人眼軸縮短這種情況比較少見,而且關於退軸的研究還在不斷進行。
總結如下:
眼鏡過矯,會使調節上調,會減輕外斜。
眼鏡欠矯,會使調節下降,會使外斜加大。
眼軸回退,會出現相對性過矯,進一步造成相對性調節上調。眼軸增長,就代表度數漲了,如果你沒換鏡,就代表欠矯,會出現上述欠矯同樣的變化。就算你度數測出來沒漲,這只是因為你的晶體幫你代償了,所以也會相對性調節下降,為什麼?因為,晶體怎麼幫你代償的?就是通過減少調節來實現的,調節減少,晶體才能變薄,晶體變薄,才能幫你代償。調節減少了,時間長了調節功能自然會下降。對調節功能來說,就是用進廢退。這就是為什麼我講,配眼鏡必須考慮視功能,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緊密相連的,配鏡不管視功能、不管眼位能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