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提到虛勞證,就好像跟提到腎虛一般。所謂虛勞其實就是一種慢性虛弱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先天不足,後天失養」的一種類型。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還不少。它的核心病機是「臟腑功能衰退,氣血陰陽虧損,日久不能復原。」
對於虛勞諸證,大多以陰陽兩虛為特點,而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源,其實還是在脾胃、在中州。
所以人們常說「脾胃不好百病生」,不是沒有道理的。
中焦虛寒、肝脾不和、化源不足,這是一切虛證的根源。
醫聖張仲景創立的有治虛勞的祖方,它就是小建中湯。小建中湯裏面的「中」是指中焦脾胃,「建中」就是健運中焦脾脾胃,所以小建中湯是專門補脾胃的、補里虛的。
膠飴30g,芍藥18g,炙甘草6g,桂枝9g,生薑9g,大棗6枚。用量僅供參考。
先將除飴糖外的五味中藥水煎熬好,然後將飴糖放入熬好去渣的藥液里,文火加熱,待到飴糖融化。
雖然《湯頭歌訣》對於小建中湯,第一句就是「小建中湯芍藥多」,但是全方的君葯卻不是芍藥,因為全方用量最大的實際上是飴糖。
小建中湯是以桂枝湯作打底,在桂枝湯的基礎上稍微做了些調整,桂枝湯可以說是張仲景最得意的方子,由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組成,把白芍的量翻倍,再加一味飴糖,就是小建中湯。
如果說小建中湯就像是名利雙收的成功人士,那桂枝湯就是個個子高又有才華的潛力股。
那桂枝和甘草就像是人的左手和右手,一咸一辣,一陰一陽,配合得天衣無縫。再加上酸酸甜甜的白芍和甜甜蜜蜜的甘草,這樣一結合,那效果就不再是單槍匹馬的英雄,而是整體實力的提升。
就好像給士兵配了武器,戰鬥力自然會暴增。
甘草不光能輔助甘甜的白芍,還能幫辛熱的桂枝保持持久的活力。
桂枝的氣味又香又辣,前腳剛走,後腳尾氣都沒散乾淨,甘草一上場,直接黏着它不讓它溜走,於是上上下下,都被桂枝給照亮。
生薑、大棗、飴糖這幾個小夥伴,主要是用來保護脾胃的。調和中焦脾胃,幫你把氣血醞釀出來,相當於給虛弱的身體補充能量。
飴糖又稱麥芽糖,小時候肯定都吃過。飴糖非常好消化,因為有一味麥芽在裏面,麥芽是消食化積的良藥,所以它不會一邊補一邊加重脾胃的負擔。
飴糖甘甜黏膩,除了補脾胃之外,它可以把桂枝湯的藥性黏住。讓其能夠更長久地發揮功效,實實在在的後勤保障。
而且從全方六味中藥的作用來看,飴糖為君葯,才是符合仲景原意的,主要發揮着溫補中焦、緩急止痛的作用。芍藥、桂枝為臣葯,芍藥主要發揮着養營陰、緩肝急、止腹痛的作用,桂枝主要發揮着溫陽氣、去寒邪的作用。生薑、大棗為佐葯,發揮着溫胃散寒、補益脾氣的作用。甘草為使葯,益氣和中、調和諸葯。《醫方集解》認為此方「溫健中臟,故名建中」。由於《傷寒論》《金匱要略》中論述小建中湯方的條文多與「腹痛」有關,因此古今醫家多用其治療腹痛。小建中湯能治療腹痛,與其溫補中焦之性有關,它能溫補脾胃,以滋生化之源,內調氣血,外調營衛。小建中湯證屬溫補,但《虛勞篇》條文中所載「手足煩熱,咽干口燥」「悸」「衄」「夢失精」等癥狀卻更像陰虛。雖見熱象乃為假熱,仍從溫養為主,臨床需詳細分辨。劉渡舟教授對《虛勞篇》小建中湯條文的論述是:「脾胃衰弱,陰血陽氣來源不足,可發生元陽衰憊、虛陽上浮和營養不足三種病情,表現出陰陽失調、寒熱錯雜的徵象。」
中氣不足,陰陽不和,亦可同時出現寒熱夾雜之證。用小建中湯能「使中氣立則陰陽生,陰陽和則寒熱自罷。」
方名叫小建中湯,中指的是哪裡?中焦脾胃,建中就是健運脾胃。
這個方子主要調理的是身體的胃部,就是咱們常說的中焦脾胃。而"中",在這裡代表的就是胃部。「建中」,就是讓脾胃更健康,更活躍,幫助它們更好地消化食物。
調配得當的小建中湯猶如擁有了甘泉之助,乾坤大挪移,上至心肺,下至腹胃,都能被其藥物的氣息所填滿。同時,架設起脾胃的橋樑,建設好脾胃,還能起到調理氣血陰陽的重要角色。博覽群書,我們知道,人體里,無非只有氣、血、陰、陽這四樣東西,小建中的功效,便在於此,它讓脾胃既有充足的營養供應,又使體內的氣血陰陽保持平衡。
什麼樣的人適合服用這張方子呢? 那些老是沒食慾,吃飯時根本提不起精神,甚至一天只吃一頓的朋友們,可能得試試小建中湯了。
首先,咱們說說胃口不好,這種時候,食物好像失去了吸引力,一點兒都不想吃。
更別提吃下去的東西,因為能量不足,分解的速度慢如蝸牛,總是感覺不到飢餓。
遇到這種情況,小建中湯簡直就是救星。小建中湯大部分都是食物成分,性質溫和,而且含有糖蜜,味道不賴,小孩也能接受得了。喝上一陣子,你的胃口肯定能好起來。
其次,那種面色枯黃的人,脾和胃很可能有點毛病。
臉色呈現出黃土地般的顏色,這種看上去就不健康的顏面,原因可能是你的脾胃不好,營養跟不上。
這時候,喝喝小建中湯,就像是給土地施施肥,讓脾胃恢復活力,氣血自然也就旺盛起來,臉色也會變得氣色滿滿。
如果你的膚色蒼白,整個人都有氣無力,胃口不開,低血糖、貧血等癥狀頻發,建議你也試試小建中湯。
大家都知道,脾胃是我們氣血的源頭。當你在鏡子前發現自己的臉色蒼白無光時,或是感覺頭暈乏力、身體睏倦等癥狀,可能就是氣血不足惹的禍。調理脾胃,增強吸收能力才是關鍵。其次要增加體重,關鍵還得靠調節脾胃。
小建中湯加了甜蜜蜜的糖蜜,它可以幫助你補足氣血,讓肌膚重新變得紅潤有光澤。有助於強化肌肉生長,最適合瘦骨嶙峋的你。
對於那些經常胃痛的同志們,無論病期長還是短,小建中湯也許可以幫到你們。
飢餓時感到心慌,肚子痛但並不強烈,稍稍揉一揉或用熱水袋捂一捂疼痛會減輕些,這些都是典型的「喜按喜溫命題」,也就是說他們患的是虛症。
在這種情形下,小建中湯無疑就是最佳選擇。如果之前經歷過大病或久病,身子骨極度虛弱,尤其是術後康復期或者經歷過放化療,長時間的疲勞讓你疲憊不堪,喝完後精神頭兒就會上來了,身體也會逐漸恢復元氣滿滿。
小建中湯這一碗下去,無論你是氣血不足還是陰陽失調,它都給你整得妥妥帖帖的。
就好比腸胃不好的人,喝了小建中湯就能養好胃,吃飯有勁;女孩子月經失調,喝了小建中湯就能調理好身體,月亮不慌;還有那些老往廁所跑的朋友們,喝了小建中湯就能讓肚子舒服,不再尷尬。
綜上可知,方選小建中湯,是以溫養脾胃、調和陰陽來治療虛勞病。然而,「陰陽失調」這一病機過於寬泛,臨床難以把握。若僅憑癥狀診治,又有誤診的可能。比如陽虛和中氣大寒可能會出現症似陰虛的表現,若僅憑症用藥,則會導致治療無效。《虛勞篇》以「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為開篇,突出了兩點內容:一是虛勞病的診斷以脈象為重,只要出現脈大、脈虛即可診斷為勞病;二是虛勞病易出現脈症不符的表現,即貌似正常的人也可以出現虛勞脈象。
由此也可以看出張仲景思想中,脈象對於虛勞病診斷、用藥的重要性。小建中湯證的脈象應具有「弦、大而空」的特點。正如李榳在《醫學入門·雜病脈法》中所寫「平脈弦大,勞損而虛;大而無力,陽衰易扶。」而正因為脈似「陽虛」、症似「陰虛」這種脈症不符的表現,才反映了小建中湯條文陰陽不調的病機。小建中湯「燮理陰陽」之功,方能治此「陰陽失調」之病。
臨床上,但凡因為中氣不足、陰陽失調所導致的脾胃虛寒、化源不足、陰陽失衡等諸多疾病,都可以使用小建中湯。
《傷寒論》中所言:「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干口燥,小建中湯主之。」
首先這個人得在虛的框架中。比如說,面黃肌瘦,沒有精神,四肢逆冷。
然後裏面出現"里急"(腹瀉)、「悸」(心跳加速)、「衄」(消化道出血症)、「腹中痛」(腹痛)、「夢中失精」(夢遺)、「四肢酸疼」(脾虛血虛導致的四肢疼痛沒有津血濡養)、「手足煩熱,咽干口燥者」(這裡容易和內熱導致的手足熱、咽喉干混淆,這裡是指津液不足、氣血不足的虛熱。脾胃虛了,就津虛、血虛,所以我們得補脾胃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津液、氣血問題)等情況,可用小建中處理。具體使用參考:
1.適合虛寒體質有纏綿鼻涕的人用來增強體質以及鼻涕收尾
為什麼適合虛寒體質的人增強體質?
這個很好理解,這個方叫「小建中湯」,而「建中者,乃建立中焦之脾土也。蓋土為五行之主,脾為四臟之本」。所以這個是強壯脾胃、強壯身體的。
那為什麼說還能收鼻涕呢?
《醫宗金鑒》曰:「名曰小建中者,謂小小建立中氣也。蓋中氣雖虛,表尚未和,不敢大補,故仍以桂枝和營衛,倍芍藥加飴糖調建中州。」
表證未解,脾土虛衰,若不祛在表風寒之邪而一味調補,必使邪氣入里,加重病情。所以要驅寒解表的同時也小小補之,而小建中湯就適合這個情況。(這個小小補之,是相對於一些大補的人蔘等的小)
所以小建中湯此時就是以養中為主,也具有一定的解表功效。適合用脾胃虛寒體質又伴隨長期的過敏性鼻炎人群(清鼻涕)
2.適合脾胃虛寒引起的容易腹痛人群、如常說的腸系膜淋巴結炎、對小兒遺尿也有幫助、心悸等情況。
小建中湯在實際使用中對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痛有很好的效果,一方面桂枝、生薑能夠溫中止痛,而芍藥、炙甘草組成芍藥甘草湯也是止腹痛得方子,麥芽糖也能起到甜能緩痛的功效。
小兒遺尿者,多屬中虛,而不是腎虛,所以此時用小建中湯處理小兒遺尿的情況很多
為什麼心悸也能用小建中湯?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營衛生化之源。脾胃虛弱,氣血化生不足,心失所養,故「心中悸而煩」。對於有些人陽後心悸的,此時就適合喝小建中湯的。
3.適合脾胃虛寒導致的臉色黃、食慾差、瘦小
脾胃陽虛了,就會沒胃口、也會降低脾胃的運化能力。
脾胃是氣血運化之源,當脾胃運化能力差了,此時我們必定面色無華,就容易出現臉黃的情況。
脾胃是人長身體的根本,脾胃差了,就容易瘦瘦小小。所以往往這類是面黃+瘦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