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西醫對膽囊息肉的處理,還是以「切或不切」為核心。息肉體積大就連膽囊一起切除,體積小就回去觀察,等它長大了再行切除。這一套邏輯顯然是比較被動的,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接受。
與之相比,中醫對膽囊息肉的策略是主動出擊,讓其自然縮小,乃至消失。
之前有一個小夥子來找我看膽囊息肉。他的息肉直徑已經突破1厘米了,相當危險,西醫那邊的意見是馬上手術,把膽囊整個切除。小夥子當然是不想放棄膽囊,抱着最後的希望來找我。
見面聊了聊,我發現這個小夥子的癥狀用一個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脹」。
首先是肝膽脅肋有脹痛感,然後是胃腸也時常脹氣,尤其是吃過東西之後,用他的話說,就是「感覺食物不往下走,反而往上返」,所以他也經常打嗝噯氣,甚至噁心、嘔吐。
這是典型的肝膽氣滯證。
脅肋部是肝膽經絡所經過的部位,當肝膽氣滯時,氣的運行不暢會導致脅肋部出現脹痛的感覺。這種疼痛的程度輕重不一,有的患者是隱隱作痛,像這個小夥子,則屬於脹痛明顯的情況。
肝木克脾土,肝膽氣滯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甚至導致脾胃也氣滯。所以這個小夥子出現了胃脘部脹滿的情況,這是脾胃已經不能正常地受納和運化食物了。胃中的氣體不降反升,向上反流後,從口中排出,因而出現了噯氣、噁心、嘔吐等表現。
患者的膽囊息肉也是由肝膽氣滯所致,一方面是氣滯導致膽汁排泄異常,另一方面也是氣滯日久,以致肝膽脈絡出現血瘀。
對於這種病情,我解決的辦法是以柴胡疏肝散作為基礎,該方由柴胡、陳皮、川芎、香附、枳殼、芍藥、甘草組成。
其中以柴胡為君,另加香附、枳殼、陳皮等葯輔助,旨在疏肝理氣,破解肝膽氣滯的根源問題。再加川芎和芍藥養血活血,解決血瘀問題。如此雙管齊下,不止從根源上化解息肉,還能解除因之產生的各種不適癥狀。
目前,小夥子按照這個方法調理了一個多月,肝膽胃腸脹痛的問題基本消退了,說明「氣」順了,之後再把「瘀」打通,那息肉基本也能消掉。預計調理三個月後,讓他去做一個複查,如果膽囊息肉縮小回安全範圍,那他的膽囊就能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