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煙台市中醫醫院心病科病房內,70歲的患者張大爺握着李曉日副主任的手激動地說:「感謝你們把我從鬼門關拉了回來!」這位在生死邊緣掙扎了8天的老人,在醫院胸痛中心的科學統籌與協同救治下,成功戰勝死神,即將康復出院。
6日凌晨,正在睡夢中的張大爺突然被一陣劇烈的胸部疼痛驚醒,隨即感覺呼吸困難,彷彿有一塊巨石壓在胸口。家屬緊急撥打120急救電話,煙台市中醫醫院急診科迅速出動。急救人員趕到現場時,患者的情況已經十分危急,陷入了嚴重低氧血症,根本無法平卧。若不立即採取有效救治措施,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的癥狀將會持續惡化,引發呼吸衰竭。
情況危急,急診科醫生一邊為張大爺進行緊急處理,一邊與醫院胸痛中心醫生取得聯繫,通過遠程會診的方式,詳細彙報患者的病情。心病科副主任李曉日在仔細研判後,認為患者病情危急,刻不容緩,當即決定啟動綠色通道。
救護車疾馳而至,早在門口等候多時的心病科團隊迅速行動起來,在最短時間內對張大爺進行了全面的初步評估,在仔細查看各項檢查數據後,認為他是急性心梗並發急性左心衰,生命危在旦夕,需要進行手術處理。但此時患者的血氧飽和度低於80%(正常成年人的動脈血氧飽和度通常在95%-100%之間),嚴重憋喘連平卧都無法做到,這樣的身體狀況,按照常規標準,根本不具備手術條件。
時間緊迫,李曉日緊急聯繫重症監護室。重症監護室醫生根據患者的情況,立即進行了氣管插管,利用呼吸機進行輔助通氣,有效提升患者目前的血氧飽和度。10分鐘後,患者原本急促、艱難的呼吸,漸漸有了緩和的跡象,血氧飽和度升至90%以上。看到這一積極變化,李曉日當機立斷,決定為患者實行pci手術。
經過一番精細的手術操作,張大爺閉塞的冠狀動脈終於成功實現血流再通,胸痛癥狀逐漸緩解。從患者抵達醫院,到開通閉塞血管,整個過程有序推進,搭建起順暢無阻的「生命通道」,為張大爺後續治療奠定了堅實基礎。
術後,張大爺進入重症監護室,醫護人員對張大爺展開全方位、精細化的監護。在醫護人員日夜不間斷的悉心照料下,他的心衰癥狀終於開始趨於穩定,供氧濃度得以逐步降低,張大爺順利轉入普通病房開啟新的康復階段。心病科護理團隊根據張大爺現行身體情況,配以中醫特色護理,以疏通經絡,調節氣血運行,幫助緩解術後不適,促進身體機能整體恢復。
急診科迅速響應,為患者爭取救治時間;心病科精準診斷,制定科學治療方案;icu 全力守護,提供生命支持,各環節銜接緊密,協同有序,制定科學的治療方案,成為拯救患者生命的關鍵力量,為患者點亮了生命的希望。
心病科副主任李曉日特別提醒:春季乍暖還寒,氣溫起伏不定,早晚溫差較大,人體血管受寒冷刺激易收縮痙攣,導致血壓波動,增加心臟負擔。加之春季氣候乾燥,人體水分流失快,血液黏稠度上升,更易形成血栓,堵塞心血管。因此,大家務必格外留意自身心臟健康,做好防護措施。主要是: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避免受寒;多攝入富含水分的食物和飲品,主動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稀釋血液;適當進行一些有氧運動,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
倘若身體出現持續性胸痛胸悶、呼吸困難、大汗淋漓等癥狀,切不可抱有僥倖心理,隨意自行用藥或拖延不治,務必撥打120急救電話。通過救護車轉運到醫院,是第一時間快速啟動胸痛中心「綠色通道」救治程序的關鍵,這不僅能確保患者優先獲得各項快速檢查,更能通過院前預警與院內多學科團隊的無縫對接,實現到達醫院即進入救治狀態的高效流程,最大限度爭取黃金救治期,顯著提升手術成功率。
(大眾新聞記者 周欣怡 通訊員 胡又懿 劉姿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