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大爺少吃高糖食物,卻糖尿病併發症去世?醫生:是無知害了他

2024年11月02日16:22:03 健康 1705

72歲大爺少吃高糖食物,卻糖尿病併發症去世?醫生:是無知害了他 - 天天要聞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


深秋的傍晚,醫院走廊回蕩着急促的腳步聲。72歲的張福安老人被推進了重症監護室,他的血糖指數飆升到驚人的28.6mmol/L。

在場的醫護人員面面相覷,誰也沒想到這位平日里看起來健康硬朗的老人會突然病情惡化。

"我爸平時很注意飲食,從不吃糖,連水果都很少碰。怎麼會這樣?"張福安的女兒張玲站在病房外,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72歲大爺少吃高糖食物,卻糖尿病併發症去世?醫生:是無知害了他 - 天天要聞

退休前是一家建築設計院總工程師的張福安,生活一向規律。自從五年前被診斷出2型糖尿病後,他更是謹小慎微,家裡的零食、甜點統統被清空,就連平日里最愛的水果也幾乎不沾。

主治醫師劉明教授嘆了口氣,翻開張福安近期的檢查報告:"張先生這些年對糖的管理方式存在嚴重誤區。過度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入,反而加重了病情。"

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顯示,合理的飲食結構對糖尿病患者至關重要。碳水化合物應佔總熱量的45%-60%。完全禁糖不僅無益,反而可能帶來更多健康隱患。

72歲大爺少吃高糖食物,卻糖尿病併發症去世?醫生:是無知害了他 - 天天要聞

張福安住院前兩個月,開始出現頭暈、乏力、視物模糊等癥狀。他以為是年紀大了,也沒太在意。直到某天早晨,老伴發現他躺在床上不省人事,這才緊急送醫。

查結果顯示,張福安不僅血糖控制不佳,還並發了嚴重的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長期營養不良導致免疫力低下,傷口癒合能力差,雙腳已經出現壞疽癥狀。

"很多糖尿病患者像張先生一樣,認為不吃糖就能控制病情。殊不知人體需要維持基本的糖分供應。"劉明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72歲大爺少吃高糖食物,卻糖尿病併發症去世?醫生:是無知害了他 - 天天要聞

中國疾控中心2023年發佈的數據顯示,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已達11.2%,患者對疾病認知不足導致併發症發生率居高不上下。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專家李紅在《中華糖尿病雜誌》發表的研究指出,科學的糖尿病管理應該包括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定期監測和正確用藥四個方面。

張玲回憶起父親生前的日子:"爸爸總覺得自己很懂,網上看到什麼偏方就試什麼。我們勸他去看醫生,他說自己沒事。"

72歲大爺少吃高糖食物,卻糖尿病併發症去世?醫生:是無知害了他 - 天天要聞

在張福安的手機里,收藏着大量未經驗證的"偏方秘籍"。這些來路不明的信息誤導他放棄了正規治療,選擇完全禁糖的極端方式。

北京某三甲醫院營養科主任王麗娜表示:"糖尿病患者應該學會識別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GI值)。低GI食物如全穀物、豆類可以適量食用,能提供穩定的能量來源。"

張福安的病例引起醫學界廣泛關注。《中華醫學雜誌》刊登了相關專題報道,呼籲加強糖尿病科普教育,糾正群眾認知誤區。

72歲大爺少吃高糖食物,卻糖尿病併發症去世?醫生:是無知害了他 - 天天要聞

醫院的營養科開設了糖尿病飲食課堂。每周三下午,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齊聚一堂,學習科學飲食知識。

"糖尿病患者不是不能吃糖,而是要學會正確吃糖。"營養師張雪在課堂上強調,"選擇全穀物、低GI水果、適量的複合碳水化合物,才是健康之道。"

張玲決定將父親的經歷分享出來,希望能喚醒更多糖尿病患者的重視。她在社區醫院做志願者,向居民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識。

72歲大爺少吃高糖食物,卻糖尿病併發症去世?醫生:是無知害了他 - 天天要聞

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分會發佈《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指導手冊》,詳細列舉了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食物清單、運動方案。

專家建議,糖尿病患者應該每三個月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監測血糖、血壓、血脂等指標。定期篩查腎功能、眼底、足部情況,預防併發症發生。

醫學專家呼籲,面對糖尿病這個慢性病,切勿輕信網絡謠言,應該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建立科學的管理方案。盲目禁糖不僅無法控制病情,反而會帶來更多健康隱患。

72歲大爺少吃高糖食物,卻糖尿病併發症去世?醫生:是無知害了他 - 天天要聞

張福安的故事像一面鏡子,折射出當代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認知誤區。提高健康素養,依靠科學治療,才能真正守護好生命健康。

近期,國家衛健委啟動"糖尿病防治知識進萬家"活動,通過多媒體平台傳播科學防治理念。各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開設糖尿病管理門診,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指導。

一份來自中國糖尿病學會的調查顯示,規範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併發症發生率明顯降低,生活質量顯著提升。科學防治不僅能延長壽命,更能提高生命質量。

72歲大爺少吃高糖食物,卻糖尿病併發症去世?醫生:是無知害了他 - 天天要聞

夜幕降臨,醫院的走廊漸漸安靜。張玲站在父親的病房外,望着天邊的晚霞。

她知道,這個教訓來得太遲太痛,她只希望父親的經歷能夠警醒更多人,用科學的態度對待疾病,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讓生命不再因無知而凋零,這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

72歲大爺少吃高糖食物,卻糖尿病併發症去世?醫生:是無知害了他 - 天天要聞

別忘了點贊轉發給家人朋友,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

(文中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身體不適應及時尋求醫師幫助)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你真的需要減重嗎? 「科學減重標準」了解下 - 天天要聞

你真的需要減重嗎? 「科學減重標準」了解下

轉自:經濟日報近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學糖尿病中心主任紀立農教授與阿里健康聯合發佈「科學減重標準」,希望通過規範的營養管理、運動干預、藥物治療,幫助超重與肥胖人群開啟科學減重之旅。
油膩大叔控糖 60 天變型男,控糖真的這麼管用嗎? - 天天要聞

油膩大叔控糖 60 天變型男,控糖真的這麼管用嗎?

最近幾年,互聯網上颳起了一陣「控糖」風,說「控糖」能減肥,能美容、養顏,控糖60天就能從油膩大叔變成健碩型男,還能預防各種慢性病。身邊好多朋友都在喊着要「控糖」。不過,控糖控的到底是什麼糖呢?飲食里的碳水又該怎麼算?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好好嘮嘮
西安一醫院為天水血鉛異常幼兒開單獨診室,醫生回應兩地檢驗結果懸殊 - 天天要聞

西安一醫院為天水血鉛異常幼兒開單獨診室,醫生回應兩地檢驗結果懸殊

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7月1日,甘肅省天水市查獲一起某幼兒園違規使用添加劑導致部分幼兒血鉛異常案件。隨後幾天,陸陸續續有家長帶孩子自行前往西安進行血鉛檢驗。查血鉛的單獨診室掛牌5日下午,極目新聞記者再次趕往西安市中心醫院,發現與昨日不同的是,兒科門診已開闢單獨的診室供天水血鉛異常幼兒就診。下午3時許,仍有...
醫生坦言:能活過80歲的糖尿病人,身上會有這7個特點 - 天天要聞

醫生坦言:能活過80歲的糖尿病人,身上會有這7個特點

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所說,在我國大約有1.5億人存在糖尿病高患病的風險,近幾年也逐漸成為了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和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可怕的不是糖尿病,而是患上糖尿病後的併發症,當多個併發症找上門,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