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
這幾天,不少城市熱得像「燒烤攤」,彷彿站在陽光底下多待幾分鐘,整個人就要熟了。
就在前幾天,一位年僅30多歲的女子在高溫天堅持戶外鍛煉,結果突發熱射病,送醫搶救無效,不幸離世。這不是電影情節,而是活生生的現實。
醫生看着她被推進急診室那一刻,滿頭大汗、呼吸微弱、體溫高達41.3℃,心裏其實已經隱隱知道,這場「高溫劫」怕是凶多吉少。儘管團隊拼盡全力,但還是沒能把她拉回來。
高溫,真不是鬧着玩的。每年夏天,類似的悲劇都在重複上演,只是大多數人直到身邊有人倒下,才猛然意識到:原來,熱也能「要命」。
說實話,在氣溫動不動就衝上35℃、38℃,甚至40℃的這些天里,寧願在家啃雪糕、追劇、吹空調,也別干這4件事,否則很可能會把自己送進醫院,甚至付出生命代價。
別不當回事,下面這4件「高溫中最危險的動作」,你可能也正在做。
第一件事:高溫時段堅持鍛煉
說到鍛煉,很多人都覺得是「好習慣」,但啥時候鍛煉也得看時候。在正午11點到下午4點這個時間段,太陽像火爐,地面溫度能達到60℃以上,你在室外跑步,等於在「烤箱」里蒸桑拿。
熱射病,就是這麼來的。
它不是簡單的中暑,而是中樞體溫調控系統徹底崩潰,體溫快速飆升,汗液排不出來,大腦、肝腎、心臟等器官開始「罷工」。一旦體溫超過40.5℃,而又無法及時降溫,死亡率可以達到70%以上。
運動不是不可以,但別在烈日下硬撐。真正懂得養生的人,早起或傍晚涼快時段鍛煉,才是聰明之舉。
第二件事:不開空調硬扛
很多長輩總覺得「吹空調容易得病」,於是家裡熱得像蒸籠,也寧願扇着蒲扇堅持,這其實是個很大的誤區。
人體的核心溫度一旦超過37.5℃,身體就會啟動「散熱機制」。但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汗液蒸發變慢,身體的降溫效率大打折扣。
尤其是老人、孕婦、慢性病患者,他們本身調節能力就差,一旦「硬抗」,就像是讓身體一直處在高溫煎熬狀態,極容易誘發熱衰竭、熱射病、心腦血管意外。
更別提有些人白天不開空調,晚上也捨不得開,結果一晚上翻來覆去睡不好,第二天頭暈乏力、心跳加快,這種「熱疲勞」很快就能把人拖垮。
室內溫度控制在26℃左右,既舒適又節能,千萬別再拿身體去挑戰極限了。
第三件事:喝冰水猛灌冷飲降溫
熱了就喝冰的,這是很多人下意識的選擇,冰可樂、冰啤酒、冰西瓜,吃得那叫一個爽。但喝完一時爽,過後反而更熱?
道理很簡單:冰冷刺激會讓血管迅速收縮,抑制身體排汗,反而阻礙散熱。
胃腸道突然被冰冷刺激,還可能引發胃痙攣、拉肚子,對於本身體質偏寒或者腸胃功能弱的人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
正確的做法是少量多次飲水,水溫最好接近常溫或微溫。綠豆湯、淡鹽水、菊花茶這些傳統「消暑飲品」,其實更靠譜,還能補充電解質,防止脫水。
第四件事:長時間暴露在密閉悶熱的環境
很多人坐在車裡等人、午休、打個盹,車窗緊閉不開空調,想着「也就十幾分鐘」,殊不知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車內溫度上升極快,在太陽底下停放10分鐘,車內溫度可以飆升到60℃以上,人坐在裏面就像在烤箱里煮。
曾有案例,一個年輕人中午在車裡睡覺,不開窗不開空調,結果因體溫過高加上氧氣不足,在昏迷中永遠沒有醒來。
在密閉不通風的空間,身體散熱困難、氧氣下降,加上高溫作用,熱射病可能悄無聲息地找上門。
千萬別在密閉空間久留,尤其是高溫天氣,哪怕是幾分鐘也可能出問題。
說到這,很多人可能會問:我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經出現中暑前兆了?
其實身體會給你「打信號」:
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頭昏、乏力、出汗多,接下來就是噁心、心跳加快、注意力不集中。如果還不理它,體溫開始升高、皮膚乾熱、意識模糊,那就是熱射病的前奏。
尤其是當你發現自己汗突然不出了,反而幹了,那可不是好事,是身體已經「放棄掙扎」了。
此時必須立刻採取措施降溫:
1. 把人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
2. 用濕毛巾擦拭身體、扇風、冷敷腋下和大腿根部這些大血管區域。
3. 千萬不要灌水,尤其是意識不清楚的人,防止嗆咳。
4. 立刻撥打120送醫,別指望自己「扛一扛就過去了」。
這裡順便說一下一個常見誤區:很多人覺得,熱射病是「老年人」的專屬,其實不然。年輕人、運動員、外賣員、工地工人,都是高風險人群。
年輕人不代表身體好到不怕熱,反而因為耐受力強,往往一開始沒感覺,等到出事就已經是「最嚴重」的時候了。
醫生在急診里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有的年輕小伙在工地幹活,一直沒休息,後來突然倒地,送來時體溫42℃,肝腎功能已衰竭;還有的外賣員在中午高溫時段騎車送餐,途中摔倒,才發現已經意識模糊。
高溫天,真的不是拼體力的時候。不是你能堅持多久,而是身體什麼時候「熬不住」。
除了避免這4件事,還有一些實用小技巧,能幫助我們更安全度過這個火爐般的夏天:
· 出門戴遮陽帽、墨鏡、防晒衣,減少陽光直射;
· 每天飲水不少於2000毫升,但別一口猛灌;
· 如果必須在戶外工作,每工作50分鐘就休息10分鐘,找陰涼處補水;
· 室內可以在地面洒水或者用加濕器,幫助降溫;
· 夏天吃飯少油重鹽,清淡飲食有助於身體「輕裝上陣」。
醫生常說一句話:熱射病是最容易預防,卻最容易致命的病。
它不會給你太多準備時間,一旦發生,就是爭分奪秒。
所以請記住:熱天不是逞強的季節,別和太陽較勁。寧願在家啃雪糕,也別干這4件傻事。命只有一條,涼快點,才活得久。
希望每一個在高溫中奔波的人,都能多一點自我保護意識。不要等到進了醫院,才後悔「那天我本可以不這樣做」。
高溫不等人,命也不等人。願你我都能在這個酷暑難耐的夏天,平安清涼地活着。
參考文獻:
1. 《熱射病的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中華急診醫學雜誌,2020.
2. 國家衛健委發佈《高溫中暑健康教育核心信息》.2022年.
3. 張洪春等.《熱射病的發病機制與救治進展》.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