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治病人群調查:中產負擔得起,中國患者最多

2024年06月12日16:20:26 健康 5455

赴日治病人群調查:中產負擔得起,中國患者最多 - 天天要聞

作者 | 王偉凱

出品 | 稜鏡·騰訊小滿工作室

半年前,吳彤(化名)的人生到了低谷,她不能確定自己的生命還有多長。

現年30多歲的吳彤,是一位來自山西小縣城的北京上班族。2023年9月,噩耗降臨到了她的頭上,她被確診為肝內膽管細胞癌,體內的腫瘤對肝臟的三根靜脈有不同程度的浸潤或包繞,這種情況很難手術治療,只能採用較為保守的化療方式。   

但是,化療的效果並不理想。無奈之下,她決定赴日求醫。

2023年12月,吳彤選擇了順天堂大學附屬醫院接受治療。在經過影像學診斷後,主治醫生給她帶來了好消息——可以進行手術。2024年1月29日,她在這家醫院進行了左肝切除手術,並重建了右肝靜脈,如今已經基本恢復到術前水平。

「國內醫生給我的感覺,總是有一些顧慮,但日本醫生顯得很有信心,感覺他們有很大把握能把我治好。」吳彤向作者回憶。

3月22日,她離開日本,如今正在國內的醫院接受康復治療。

疫情之後,越來越多的中國患者開始前往海外就醫,日本正成為重要的目的地。

盛諾一家是一家海外就醫中介機構,其副總經理趙建勇告訴《稜鏡》作者,目前,中國患者去的最多還是美國,但是日本,由於距離近、價格低、文化接近、醫療水平高,接納的中國患者僅次於美國。

對於日本的醫院來說,中國患者也是他們最重要的國際患者。

日本國際醫療服務推進組織mej((medical excellence japan))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4月—2023年3月,40家經mej認證日本國際醫院(jih),專門赴日就診的國際患者達到749例,其中,414例來自中國。

2019年,《稜鏡》作者曾先後前往美國、英國,對在當地就醫的中國患者進行採訪。近日,《稜鏡》作者前往日本,訪談了數十位醫院院長、科室負責人,從技術、費用、政策、中介機構等角度,對「赴日就醫」的話題進行深度分析。

日本,真能成為普通中產首選的海外就醫目的地嗎?

費用是日本國民的2倍左右

在東京市中心,與皇居、國會議事堂、首相官邸相毗鄰,有一座久負盛名的醫院,叫做虎之門醫院。

這座醫院最初是公務員及家屬的保健福利機構,現已是一所大型綜合醫院,前日本首富孫正義以及眾多日本政要曾在這裡治療。

住院部的19樓是vip病房,那裡共有36張床位,每個病房均為單人間,配有沙發、電視、廚衛以及特製的膳食。這一層病房共有24名護士,其中一位能夠使用流暢的中文交流。

面積不同,價格不同。虎之門醫院的vip病房分為三類,價格分別為770000日元/天、165000日元/天和22000日元/天。

赴日治病人群調查:中產負擔得起,中國患者最多 - 天天要聞

來自全球各地的國際患者,就在這裡接受治療。根據醫護人員介紹,由於國際患者需要翻譯,為了不影響其他患者,醫院便將他們統一安排到了這裡。作者在日本走訪的多家醫院,均有類似要求。

「這裡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是9天,現在的入住率是40%-60%,除了國際患者之外,當地一些患者也會住在這裡。」醫護人員向《稜鏡》作者介紹。

不過,對於國際患者來說,病房只是開銷的一小部分,治療、藥物等才是費用的大頭。

「醫院明確告訴我們,治療費用是日本國民的三倍。不過,費用不是我們考慮的因素,我們主要擔心的是手術成功率和複發率。」吳彤的父親向作者表示。   

根據作者走訪,不同的醫院,針對國際患者的收費不同,比如,順天堂大學附屬醫院、癌研有明醫院、虎之門醫院的收費是日本國民收費的3倍,東京醫科齒科大學附屬醫院的收費是日本國民收費的1.8倍,湘南鎌倉綜合醫院的收費則是2倍。

以結腸癌、直腸癌為例,日本虎之門醫院副院長黑柳洋彌向作者介紹,中國患者的平均費用分別是550萬日元和680萬日元,這兩種癌症,日本患者的平均費用則在250萬日元左右,由於有醫保,他們實際支付的費用會更少。

吳彤沒有詳細計算她在日本花費了多少錢,綜合國內和日本的治療費用,她總共花費了100萬人民幣左右。慶幸的是,吳彤此前購買了重疾險,如果順利,可以報銷60%。

趙建勇向作者介紹,赴美治療的很多人都是大富豪,不少人甚至會選擇包機前往,費用動輒數百萬元,赴日治療的費用要低很多,一些普通的城市中產也能負擔得起。如果購買了相關商業保險,費用就會更低。

「日本實行全民醫保,國民看病治療可以報銷7成。針對國際患者,收費標準醫院可以根據情況自己來定。」湘南鎌倉綜合醫院副院長下山來告訴作者,「在日本,不管公立醫院還是民營醫院,治療費用是統一的。」

湘南鎌倉醫院是一家民營醫院,隸屬於日本最大的醫療集團德洲會集團。   

根據多位日本醫護人員的介紹,詳細的治療指南,是日本醫療的一大特徵。在這些指南的指導下,無論醫生是否資深,針對同一病症,其治療方案大都一樣,治療費用不會相差太大,國際患者接受的治療與日本國民的治療也無太大區別。

導致國際患者治療費用上漲的因素,主要是服務成本,比如溝通、單人病房、遠程診斷、舊病歷的翻譯等。

赴日就醫,只能通過中介

與美國不同的是,日本醫院不接受國際患者個人的就醫申請。

「如果有國際患者來找我們就醫,我們會讓他們聯繫中介機構。」癌研有明醫院肝膽和胰腺外科高級負責人、國際關係辦公室主任伊藤寬倫向作者表示,「這些中介機構可以整理出來比較全面的醫療資料,有利於我們對病情的判斷。」

癌研有明醫院位於東京,是日本癌症研究會的附屬機構,擁有70多年的歷史,其癌症治療常年排名日本第一。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附屬醫院國際醫療部部長岡田卓也也向作者表示,他們要求患者通過中介機構與他們溝通。

「為什麼要通過中介呢?因為醫院需要詳細、準確了解患者在本國治療的方法和服用的藥物,如果是患者個人,由於語言上的差異,可能會在溝通上出現誤差。」岡田卓也說。

當然,並非所有的中介機構都能與醫院合作,日本醫院在選擇合作的中介機構時非常謹慎。

虎之門醫院國際部主任石井健向作者介紹,目前,日本約有250家中介機構,但是只有幾家經過了amtac的認證,與他們合作的三家中介都是通過認證的,如盛諾一家、jtb株式會社、日本緊急救助株式會社。

amtac的全稱是accredited medical traval assistance company,負責該體系認證工作的是mej。2015年,mej啟動了amtac的認證工作,其中有3家中介機構獲得了全面認證,3家中介機構獲得了准認證。

mej對amtac的認證,有嚴格要求,比如每年接受150名以上赴日患者;必須在日本有身元擔保資格;獲得至少3家jih認證醫院推薦;獲得日本有關隱私保護的認證等。

「很多人對中介機構會有誤解,以為我們只是幫患者掛個號、翻譯個病歷,但其實我們的服務內容很多,可以大大縮短患者的就醫時間,還能為患者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最佳的治療方案。」盛諾一家副總經理趙建勇向作者表示。

此外,日本的各大醫院均設立了專門服務國際患者的國際部,國際部規模不大,大多在5人左右,但是會包含1-2位中國人或者能夠流暢使用中文交流的日本員工。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據mej的工作人員介紹,在疫情之前,他們認證的jih醫院接收國際患者中,80%來自中國,疫情之後,越南患者人數迅速增多,2022年30%的患者來自越南,中國患者的佔比則降至50%。

「我們是國立大學的醫院,不追求商業利益,我們希望我們的醫療技術可以讓更多的人受益。在選擇合作的中介機構時,也會選擇與我們理念一致的。」岡田卓也向《稜鏡》表示,「我們傾向於選擇翻譯和口譯水平都非常高的機構合作。」

虎之門醫院的院長門脅孝也向作者表示,在接受國際患者的事情上,他們並沒有考慮醫院的收益,而是基於醫院精神宗旨,為在虎之門治療的所有患者做出貢獻,不僅是日本患者。

「我們和中國的關係很密切,希望中國患者能在虎之門醫院得到好的治療。」門脅孝說。

事實上,目前,赴日就醫的國際患者並不算多,即便醫院對國際患者的收費標準是本國患者的數倍,但對於那些大型醫院來說,這些收益並不算多。比如,《稜鏡》作者走訪得知,2023年,在癌研有明醫院住院的國際患者只佔所有患者的不到0.1%。

大多已是癌症晚期

日本醫生詳細、耐心的溝通,給吳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國內治療的時候,醫生更習慣跟家屬溝通,比如把家屬叫到辦公室去聊。但是日本醫生傾向於跟患者溝通,作為患者,我也希望知道我會面臨什麼。」吳彤向作者介紹。

為吳彤提供治療的是順天堂醫院的齋浦明夫醫生,他是日本肝膽胰外科的名醫,擁有6000多例手術經驗。在與吳彤第一次診斷時,齋浦明夫醫生用了一個小時的時間詳細詢問了吳彤的病情,並向她講述了治療方案,這是吳彤下定決心在日本治療的重要原因。

「術前溝通、互相信賴,都非常重要。」癌研有明醫院國際關係辦公室主任伊藤寬倫向作者表示,「我們會告訴患者手術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及我們的b計劃。」

據伊藤寬倫介紹,日本很多醫院要求醫生對初診患者要提供30分鐘以上的診斷,對於複診患者可以15分鐘以下,具體診斷時間會根據病情來確定。「並不是說醫生的名氣大了,給患者的時間就會少。」

虎之門醫院消化器官外科(下消化管)特任部長上野雅資是接診中國患者最多的日本醫生之一,目前已接診一百多位中國患者。

他向作者介紹,中國患者最期待的是,日本醫生能給一個他們認可的治療方案和說明。為了滿足患者的需求,他們會做大量的準備工作,與其他科室進行會診,制定出方案後,還要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講給患者。

「有的時候,我們還需要畫一些圖畫來解釋我們的方案。」上野雅資說。   

讓上野雅資印象深刻的是,赴日治療的中國患者,絕大多數都處於癌症晚期,在其他醫院無法治療。

在《稜鏡》作者走訪期間,多位醫護人員都向作者表達了上述觀點。湘南鎌倉綜合醫院胰腺癌中心主任山上裕機曾經治療過5位中國患者,1位是大腸癌患者,4位是胰腺癌患者。這5位患者都是癌症晚期,來日本之前,已經在中國接受過了高質量的治療。

伊藤寬倫則向作者表示,雖然國際患者大多是晚期、進展期的癌症,但病種、病情有很多不同之處。比如,大腸癌肝轉的患者,即便是四期也能通過積極治療創造手術機會,爭取治癒的可能。在他們醫院,四期大腸癌肝轉患者的10年生存率已經達到了40%。在胰腺癌、肝癌、膽管癌方面,部分患者也能爭取到手術、然後長期生存的機會。

多位醫護人員還強調了體檢的重要性,他們認為,體檢可以幫助患者早日發現病症,如果是癌症,早期干預,治療難度就會小很多,治癒率也更高。

以胃癌為例,日本的胃癌5年生存率接近80%,這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癌研有明醫院胃外科部長布部創也就向作者分析,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日本的體檢普及率很高,60%-70%的胃癌患者可以在早期發現。

「體檢就是治『未病』,我們所謂的『健康』,既包括身體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體檢就是為了讓大家身心健康地生活。」東京醫科齒科大學醫院體檢中心主任宮崎泰成向作者表示。   

據他介紹,在日本,定期接受體檢的人群,最多的是體力勞動者,他們每一年都會進行一次體檢。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體檢以精細著稱,不少大型醫院的體檢中心,每天最多只能接待十幾位體檢者,體檢者的體檢時間往往需要一整天。

「如果只服務日本人,那就是資源浪費」

國際部是日本醫院對接國際患者的重要部門,《稜鏡》作者在走訪期間發現,不少日本醫院在2016年前後成立了國際部。

慶應義塾大學醫院國際診療科科長鈴木醫生向作者介紹,這是因為2016年mej開始了jih的認證。jih的全稱為japan international hospitals,很多醫院以此為契機,成立了國際部門。

mej成立於2011年,當時,日本政府推出了醫療服務全球化的戰略,mej的成立,正是為了推動這一戰略。

值得注意的是,支持mej成立的不是日本主管醫療、衛生的厚生勞動省,而是主管經濟的經濟產業省。

「我們在有了國際部之後,才開始接收國際患者。剛開始時,很多醫生不願意接,因為非常麻煩,國內外治療方法不同,需要查閱大量資料。」湘南鎌倉綜合醫院副院長下山來向作者表示。

2016年之後,日本醫療的國際化開始快速發展。以虎之門醫院為例,2016年,他們接收的初診國際患者(包含在日居住者)為562人,之後逐年遞增,到了2019年達到1042人。

疫情影響了虎之門醫院接收國際患者的節奏,在疫情爆發的2020年,國際患者人數驟跌至622人。但之後又逐年遞增,2023年已經創紀錄地達到了1116人。

雖然日本各大醫院接收國際患者的人數正在增加,但是,日本醫療的國際化水平並不算高。

mej理事長澀谷健司向《稜鏡》作者表示,根據他們的推測,日本每年能接收兩到三萬的國際患者,這個數字遠遠低於亞洲那些醫療國際化發展好的國家,比如,新加坡、韓國每年能接收50萬名國際患者,馬來西亞則能接收120萬名國際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馬來西亞曾經連續多年被美國雜誌《國際生活》評選為「全球醫療旅遊首選目的地」。

在澀谷健司看來,日本醫療國際化相對落後,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日本醫院在接收國際患者時感到負擔大;國際患者大多屬於癌症晚期,希望有更多早期患者來治療;接收國際患者的依然以醫療機構為主,溫泉、健康飲食等療養機構也可以做得更多。   

澀谷健司認為,日本醫療最大的特點是安全,醫療技術處於領先地位,費用也比較低,他認為日本醫療的國際化水平可以走得更遠。

小林修三是日本醫療界一位德高望重的醫生,目前擔任湘南鎌倉綜合醫院院長。他向作者表示,在推進醫療國際化上,日本政府一直很謹慎,之前也很少有人將醫療和經濟效益結合起來進行思考,如果積極一些,日本的醫療國際化與其他國家的差距會縮小。

目前,湘南鎌倉綜合醫院共有abcd四棟大樓,他們將會新建一座e樓,專門服務國際患者。

「我們現在每個月可以接收60-70位國際患者,希望以後可以提高10倍以上。」小林修三向《稜鏡》作者表示,「我們醫院有很多優秀的設備和醫生,如果只服務日本人,那就是資源浪費,我們希望可以服務更多的亞洲人。」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一騎絕塵丨洛拉替尼 mPFS 突破 5 年,樹立 ALK+ NSCLC 一線治療新標杆 - 天天要聞

一騎絕塵丨洛拉替尼 mPFS 突破 5 年,樹立 ALK+ NSCLC 一線治療新標杆

肺癌是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種[1]。然而,對於驅動基因陽性的肺癌患者,靶向藥物的問世為患者的長期生存帶來了質的飛躍。其中,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關鍵驅動基因之一。從 2007 年 EML4-ALK 首次在 NSCLC 患者中發現以來[2],ALK 通路藥物的研發已從一代克唑替尼快速進展到三代洛...
肺癌骨轉移如何處理?看這篇輕鬆掌握 - 天天要聞

肺癌骨轉移如何處理?看這篇輕鬆掌握

骨轉移作為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之一,通常會引起患者發生骨痛、病理性骨折等骨相關事件(SREs),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存期。如何早期診斷和有效治療肺癌骨轉移顯得至關重要。本文結合《肺癌骨轉移診療專家共識(2019 版)》[1]、《中國肺癌骨轉移臨床診療指南(2024 版)》[2],整理出肺癌骨轉移臨床診治的關鍵信息,旨...
2024 泌尿領域醫生交流討論會 | 從手術技術到系統治療,共話腎癌新進展 - 天天要聞

2024 泌尿領域醫生交流討論會 | 從手術技術到系統治療,共話腎癌新進展

引言近年來,腎細胞癌(RCC)手術技術及全身系統治療均取得了長足發展。腹腔鏡手術技術和安全性不斷提高,圍手術期治療取得突破性進展,晚期 RCC 一線治療新方案層出不窮,不斷改善患者的治療結局。為及時掌握 RCC 診療最新進展,指導臨床治療實踐,2024 年 5 月 31 日,「健康同行 多領域專業交流項目——2024 泌尿領域醫...
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打造「家門口」近享國家級醫療服務 - 天天要聞

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打造「家門口」近享國家級醫療服務

南寧市融媒體中心—南寧新聞網訊(記者 黃思寧 通訊員 駱秋妤 許超艷 曾春梅)「謝謝醫生,讓我重新拾起了對生活的信心。」6月12日,曾感染耐葯結核菌的外地患者陳先生向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送來一面錦旗,感謝醫生的幫助。外地患者來求診。該患者有乙肝病毒攜帶病史,2016年診斷「繼發性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因為進行未...
補腎最高的境界是健脾,推薦3個中成藥,脾腎同補,脾好腎更好 - 天天要聞

補腎最高的境界是健脾,推薦3個中成藥,脾腎同補,脾好腎更好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腎臟為先天之本。脾胃在消化吸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腎臟負責生殖發育。當兩者功能出現異常,如脾陽虧虛或腎虛,便可能導致諸多不適,如腹瀉、手腳發冷、疲勞等。華主任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三款中成藥,可同時滋養脾腎,使脾臟健康,
大學生減重20斤猝死,拳擊賽場外的殘酷「秘密」 - 天天要聞

大學生減重20斤猝死,拳擊賽場外的殘酷「秘密」

2024年6月,全國少年(U16)拳擊錦標賽現場。圖文無關。視覺中國瀋陽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大一學生小許(化名)的生命遺憾地停留在18歲。其門診病歷顯示,小許2024年6月9日中午倒在學校寢室,送醫搶救半小時仍無生命體征,死因初步診斷為「猝死」。在過去的4月28日至6月6日間,為了備戰拳擊賽,他由60.85公斤減到50.90公斤...
日媒:罕見「食人細菌」在日本蔓延!感染後48小時即可致命。 - 天天要聞

日媒:罕見「食人細菌」在日本蔓延!感染後48小時即可致命。

近日,日本媒體紛紛報道了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一種罕見的「食人細菌」正在日本國內迅速蔓延。這種細菌被稱為「食人細菌」,因其強大的破壞力和極高的致死率而備受關注。據悉,一旦被這種細菌感染,患者將在短短48小時內面臨生命危險,而且該細菌大多可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