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說|報中醫養生班的年輕人

2024年04月08日20:25:30 健康 1777

記者 鞏悅悅 實習生 陳嘉欣

清淡飲食不超7分飽,準點睡覺不去應酬,不急不氣保持開心……這是「90後」姜非的養生之道。

養生保健一度是中老人年的專利,但今時不同往日,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到了養生大軍之中。無論是「保溫杯里泡枸杞」,還是報中醫養生班,養生保健正成為年輕群體新的生活方式。

為學中醫養生,特意從河北趕到山東

4月7日15點半,姜非從300公里之外的河北廊坊趕來山東,他此行是參加山東中醫藥大學舉辦的中醫養生班。

年前,姜非就關注到該校繼續教育學院面向社會招生了,平時特別注重養生的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他說,自己之所以開始養生,是由於身體發出了「警報」。

那是在2012年,初出茅廬的姜非選擇自主創業。

「當時年輕沒什麼資本,應酬多、壓力大、熬夜成了常態。」這種狀態持續到第三年,姜非感覺身體出現問題,「經常感覺頭痛、渾身無力,去看西醫就讓先體檢,體檢報告看不出問題,醫生說我亞健康。」

實在沒辦法了,姜非就找了位老中醫問診,「三根手指搭在手腕上,老大夫就說出我是熬夜導致的腎氣虧虛,讓我回去好好睡覺。根據醫囑,我喝了7天中藥,頭疼、渾身乏力的情況竟然得到緩解了,特神奇。」

從那之後,姜非的生活變得規律起來,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飲食上少吃、清淡,幾乎不參加應酬。「實在推脫不過了,偶爾也會去應酬,但我會把杯中的酒替換為水,保證9點鐘應酬結束,不耽誤當天睡眠。」

感受到中醫養生的魅力之後,姜非還想弄清楚人為什麼得病、怎麼幾副草藥下去病就好了。於是,他通過朋友介紹,先後去河南南陽等地拜訪老中醫尋找答案。在這過程中,姜非也常常被當作「另類」,「前去學習的大都是50多歲的叔叔阿姨,我在裏面顯得格格不入。」

這次來山東,是姜非第三次外出學習中醫養生,「能學多少是多少。」說話時,姜非的語速不疾不徐,「我以前脾氣暴躁,情緒非常不穩定,開始養生之後,我有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大概三四年了,現在的我不着急、不生氣,一切都順應自然,吃點虧也行,保持開心最重要。」

青年說|報中醫養生班的年輕人 - 天天要聞

4月8日,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養生班開班。受訪者供圖

白天喝茶晚上泡腳,「98年」小伙也養生

和姜非一樣,26歲的盧昊也報名了山東中醫藥大學的中醫養生班,成為養生大軍之中的一員。

由於在餐飲行業工作,盧昊的下班時間通常在晚8點以後,洗漱完再刷會兒視頻。本以為年輕扛造,但在2019年,生活習慣不良引發的骨刺、腰間盤突出等病症集中爆發了。

「當時從網上看到中醫飲品能治我這個病,就試着搭配了幾味中藥,按照方子喝了15天病就好了。」體味到中醫藥帶來的奇妙後,盧昊開始注重中醫養生,「自己經常熬夜,但我會根據中醫飲片的功效泡水喝。」

更讓盧昊感覺神奇的是,去年感覺身體不適,就參加了義診活動,一位中醫現場把脈後,告訴他有咽炎、脾虛、肝鬱等癥狀,並開了陳皮、麥冬、玫瑰花等方子讓他泡茶喝。一段時間下來,他身上不舒服的癥狀果真得到了緩解。

關注到山東中醫藥大學的中醫養生班開始招生之後,盧昊第一時間報了名,「考慮到以後,我想藉助這次機會,盡最大努力好好學習。」

4月8日,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養生班正式開班,端坐着聽課的28歲倪帥,在一間中老年學員居多的教室里格外醒目,「我平時應酬比較多,熬夜挺厲害的,所以想通過這次培訓調節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態。」

其實在去年,山東中醫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就開設了中醫養生班,第一期僅面向濟南市老年人招生,但招生簡章發出後,不斷有中醫養生愛好者向學校諮詢「年輕人能不能報名」「外地人能不能報名」,因此後來招生就把年齡和地域放開了。該校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唐炳舜表示,「開始養生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第三期我們會加強中醫養生等內容的講解,讓大家能更容易地掌握知識。」

為什麼迷戀養生,年輕人該如何養生

記者注意到,報班之外,更多年輕人也喜歡上了花式養生,有的迷戀熱敷貼、泡腳包,有的愛上了推拿、按摩。

盧昊也發現,身邊同齡人的養生方式花樣百出,「我有些同事,一般是白天喝茶,晚上泡腳。上午喝綠茶,下午喝烏龍,晚上喝普洱。泡腳也很有講究,有的放花椒,有的放醋,還有的放艾葉……」

年輕人為什麼會迷戀上養生呢?

某機構發佈的《2023職場青年健康狀況圖鑑》顯示,每年運動頻次低於5次的受訪職場青年超10%,還有超半數受訪者飽受失眠、脫髮頸椎病等困擾。很多年輕人處於一種「亞健康」狀態。

多重因素的促動下,養生成了年輕人間的熱門話題。在電商平台上,有關茶飲內調、艾灸、泡腳包等的產品銷售動輒過萬,年輕人正是其中的主力軍。過去和「養生」毫不沾邊的年輕人,現在正積極為自己定製健康飲食配方。

為了調理身體,更多年輕人也走進了中醫院

「我所在的推拿科,患者過來都是解決現實問題的,比如頭疼、失眠或者頸部不適。」山東中醫藥大學講師、山東省中醫院推拿科主治醫師姜麗梅注意到,最近三年來,患者群體正發生着變化,「過去50歲以上的居多,現在接診群體越來越年輕化了。」

該如何進行養生呢?姜麗梅表示,建議年輕人關注日常習慣,勞逸結合,加強體育鍛煉,增強人體各肌群的力量。同時要注意保暖,不要一味追求「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做法,以免日後留下隱患。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Nature Medicine | 難治性胃腸道腫瘤患者的福音:新型免疫療法臨床試驗取得積極進展 - 天天要聞

Nature Medicine | 難治性胃腸道腫瘤患者的福音:新型免疫療法臨床試驗取得積極進展

引言想像一下,當癌症的陰影籠罩,尤其是在治療手段相對有限的轉移性胃腸道腫瘤面前,患者和家屬的心情是何等沉重。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免疫療法,在這類頑固的癌症面前也常常顯得力不從心。難道我們真的束手無策了嗎?4月1日一項發表在《Nature Medicine》的突破性研究「Neoantigen-specific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
術後殘留的癌細胞,生長速度快200倍?如何應對複發轉移? - 天天要聞

術後殘留的癌細胞,生長速度快200倍?如何應對複發轉移?

在歲月的長河中,四季的輪迴彷彿是大自然精心編排的舞蹈,萬物在這樣的節奏中有序地生長、凋零、更新。生命本該在這自然的韻律中平穩延續,然而,人類的一些行為卻像是一場突兀的「插曲」,打破了這份和諧,疾病悄然而至,其中癌症更是以一種令人談之色變的姿
「甲亢哥」閃現香港再開直播!他會來深圳嗎? - 天天要聞

「甲亢哥」閃現香港再開直播!他會來深圳嗎?

美國「00後」網紅「甲亢哥」來香港了!記者從社交平台上了解到「甲亢哥」出現在香港街頭熱情與粉絲互動體驗香港本土文化參觀海洋公園、與熊貓合影此前,「甲亢哥」已先後在上海、北京、河南、四川、重慶等地開展數場直播場場有數百萬觀眾觀看外國網友跟他一起驚嘆中國的科技、文化和自然景觀「甲亢哥」是誰?為何擁有數千萬...
小小「青團」竟能把人送進醫院?這些人群需警惕 - 天天要聞

小小「青團」竟能把人送進醫院?這些人群需警惕

今天(4月4日)是清明節祭祖、踏青、品寒食是清明傳統民俗作為清明節的代表性食物青團成為不少人近期餐桌上的「頂流」AI圖芒果味、抹茶味、「蜂蜜燕麥」、「鮮花牛奶」……五花八門的青團讓人食慾大開然而,近日杭州的沈女士(化名)卻因吃青團把自己吃進
石鼓區:Deepseek助力衛生健康事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 天天要聞

石鼓區:Deepseek助力衛生健康事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交流會現場。紅網時刻新聞4月4日訊(通訊員 符孝龍)4月3日上午,由衡陽聯通石鼓區分公司與衡陽市石鼓區衛生健康局聯合主辦的「Deepseek賦能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主題交流會在石鼓區成功舉行。石鼓區衛健局班子成員、中層骨幹和所有基層醫療單位負責人全員參加。會上,聯通公司技術團隊詳細演示並講解了針對醫療行業的...
衛生巾的「隱秘真相」:3.5億女性的健康,竟被悄悄背叛! - 天天要聞

衛生巾的「隱秘真相」:3.5億女性的健康,竟被悄悄背叛!

小林是一名普通的職場女性,平日里忙碌的生活讓她對衛生巾的選擇十分隨意——貴的就是好的,明星代言的總歸靠譜。然而,就在一次婦科檢查中,她被醫生告知:反覆的炎症可能與她長期使用的某品牌衛生巾有關。這讓她大吃一驚,也徹底改變了她對這個行業的看法。
警惕!挖鼻孔也會有危險!鼻子癢可以這樣做! - 天天要聞

警惕!挖鼻孔也會有危險!鼻子癢可以這樣做!

日前有新聞報道稱,男子因愛挖鼻孔最終導致動脈血管破裂,不得不進行手術修復。乍一聽,是不是讓你大跌眼鏡?該話題也一度衝上新聞熱搜榜。毫不誇張地說,摳鼻子這個小動作若是操作不當,確實隱藏着「要命」的大危險。正值春季天氣乾燥,加之「過敏星人」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