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感到自己濕氣很重,嘗試了各種祛濕方法,效果始終不盡人意。今天我來給大家聊聊濕氣的問題。通常來說,濕氣最初的形成與脾有關,可能是在飲食上不注意,攝入了寒涼食物,傷害了脾胃導致的脾陽虛,從而產生濕氣。或者是由於攝入了過多的油膩高糖食物以及過度飲酒引起的。除了飲食因素,生活環境和氣候的變化也會導致身體產生濕氣,例如長時間居住在潮濕的地方,或者夏天暑濕過重的時候。
此外,中醫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外界因素對我們的干擾,如果我們的身體抵抗力足夠強,就能夠將濕氣扼殺在搖籃里,防止其產生。因此,如果你感到濕氣很重,很可能是因為內在臟腑存在問題,濕氣得以滋生。這些臟腑主要指的是脾和腎。當脾氣虛弱時,運化水液的能力減弱,水液在體內容易堆積,從而產生濕氣和痰。同時,可能伴隨着面色發黃、食慾差、消化不良、腹脹等現象。對於這種情況,我們需要以健脾祛濕為主,中醫常常參考香砂六君子湯進行調理。
接下來是與腎有關的情況。中醫認為腎是主生殖的器官,為什麼會產生痰濕呢?這涉及到腎和脾的關係。腎和脾分別是先天之本和後天之本,在工作上相互幫忙。腎陽可以溫助脾陽,而脾陽又可以資助腎陽。因此,脾不好的時候容易累及腎,導致脾腎兩虛的問題。此外,還有一種情況是腎虛累及脾虛。中醫認為,腎主水,參與全身水液的代謝,尿液的生成離不開腎。如果腎出現問題,水液就會大量停聚,容易產生濕氣和痰。腎虛引起的痰濕還有一個特點,即容易水腫,特別是雙下肢水腫較為明顯。除了水腫,還可能伴隨着怕冷、四肢冰涼、腰膝冷痛等現象。對於這種情況,我們需要以溫腎助陽為主,中醫經常參考金匱腎氣湯進行調理。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大家出現身體不舒服的情況時,一定要及時及時諮詢專業中醫師辨證調理,不要盲目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