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的小波
一個月前於我院成功完成
心臟瓣膜置換手術
術後
小波身體狀態恢復良好
但精神狀態卻突然出現了問題
變得情緒暴躁、胡言亂語
甚至表現出了自殘傾向
及對醫護人員的攻擊傾向
偶爾又情緒低落、沉默寡言
診斷病因
CSICU/TICU副主任耿俊義根據小波的情況:
排除了腦部損傷的可能性,最終診斷為心臟術後精神障礙。
研究發現
心臟手術後精神障礙總發生率為3.58%~10.82%,是心臟手術後主要併發症之一。
體外循環﹑低氧血症﹑心理因素及環境均是心臟術後精神障礙的誘發因素。
高傑護士長與小波家屬溝通中,了解到小波術前性格孤僻,獨自居住,手術創傷及過度緊張更易誘發精神障礙。
仁心仁術 精心護理
考慮到患者的情況,醫護人員特意將小波轉至安靜的單間病房中,並聯繫醫院的心理治療師,為小波實施科學的心理干預和藥物治療。
經過一段時間的
治療與安撫
小波的情緒逐漸穩定
主動向醫護人員傾訴
以往工作、生活中的
巨大壓力
以及自己情緒抑鬱的經歷
暖心日常溝通1
耿俊義副主任:「小波,聽說你喜歡寫作,你是不是可以把自己的經歷寫成小故事?」
小波:「會有人看嗎?」
耿俊義副主任:「當然會有,你的經歷或許還會幫助那些與你有相似經歷的人呢!」
小波:「那我試試……」
耿俊義副主任:「加油!」
暖心日常溝通2
高護士長:「小波,你聽聽,這首音樂怎麼樣?」
小波:「嗯~聽着心情很放鬆,可以分享給我嗎?」
高護士長:「當然可以,這首音樂就是為你找的。」
小波:「謝謝護士長……」
高護士長:「客氣啥!」
暖心日常溝通3
小波:「護士長,你可以把其他護士的名字和我說一下嗎?我想把她們寫進我的小說里。」
高護士長:「可以呀!我們很榮幸能成為你小說中的一員……」
慢慢的,醫護人員發現曾經具有極強攻擊性的小波情緒慢慢穩定下來,變得愛笑、愛交流。
在醫護人員的悉心照顧和陪伴下,小波變得積極、樂觀。轉出ICU時,他激動的拉着高護士長的手久久不願放開。
小波的感謝信
小波的感謝信
醫生有話說:
在CSICU的日常監護工作中,像小波一樣出現術後精神障礙的患者並不在少數。術後精神障礙不但影響臨床治療效果及護理質量,而且直接關係到患者的預後,及時發現精神異常並進行干預對患者的預後十分重要。
CSICU始終秉承「患者至上,服務至上」的治療理念,始終堅持打造一支有技術、有溫度,專業成熟的醫護團隊,旨在對像小波一樣的每位患者進行心臟和心理的「雙心」治療、雙重康復。
專家簡介
耿俊義,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CSICU/TICU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從事重症醫學工作近20年,擅長各類心臟病,多臟器功能不全的的監護和治療。專註於對終末期心臟病的管理,心臟移植手術、腎移植術、複雜的先心病手術、冠心病管理,冠狀動脈搭橋術、風濕性心臟病手術、主動脈夾層手術等患者的圍術期的管理和治療,以及呼吸機、IABP、ECMO等大型支持手段的治療。每年監護治療2000例患者,目前已經監護治療250餘例心臟移植病人,2022年心臟移植監護例數排在全國第三名。2021年成功監護治療中原地區第一例人工心臟——「火箭心」患者,目前已經成功監護人工心臟5例。主持河南省醫學科技公關計劃一項,發表國家級核心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