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張伯禮院士牽頭,20餘位中西醫臨床、藥學專家共同參與制定的《中醫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轉陰後常見症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正式發佈。該共識針對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轉陰後持續存在的乏力氣短、乾咳少痰、口渴咽干、心悸失眠、自汗盜汗、昏蒙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癥狀群,推薦了一系列中藥方葯。
為進一步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專家共識。2月11日下午,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主辦了以《中醫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轉陰後常見症專家共識》專家解讀為主題的直播。本次直播特別邀請天津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長、中國中藥協會呼吸病藥物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孫增濤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原副院長、中國中藥協會心血管藥物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林謙教授對共識進行了解讀,並針對中醫藥治療與使用進行了權威解答。
(右: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原副院長、中國中藥協會心血管藥物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林謙教授 下:天津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長、中國中藥協會呼吸病藥物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孫增濤教授)
那麼,《共識》中對於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的癥狀有哪些診療方式?民眾應該注意什麼?
經驗分享,為基層醫療提供經驗
「《共識》發佈最重要的是為基層的醫療工作者提供了新冠後診療的經驗與思路」。面對記者的提問,孫增濤教授說。《共識》制定與發佈的初衷是為進一步規範相關診療行為,保障臨床療效,指導臨床實踐。對於一些在基層的醫務工作者來說,《共識》更多是為其提供了一個診療的思路,在既往或固有的診療方案中,提供新的可能。林謙教授表示,《共識》中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轉陰後面臨的問題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匯總,同時讓臨床醫生對這些癥狀引起重視並且為基層臨床醫生提供了治療方案,惠及全國甚至惠及全民。
化繁為簡,為普通民眾提供中醫藥診療的「說明書」
面對感染新冠後出現的一些癥狀,很多人不知道該如何用藥,需要注意哪些問題。而中醫的核心是辨證施治,治療疾病強調因人因時因地制宜。中醫理論對普通老百姓而言,也比較深奧難懂,《共識》的發佈就類似一個「簡易的說明書」,可以為一些非專業人士提供建議。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當出現一些比較嚴重或比較複雜、持續時間長的癥狀時,還是要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診療。
尋醫問葯,中醫藥為健康保駕護航
對於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感染新冠病毒轉陰後往往會面臨疾病控制不佳或出現心悸、胸悶,焦慮、失眠多夢等癥狀。林謙教授表示,對於一些心悸伴胸悶的患者,在治療時可以對症使用一些寧心定悸的中成藥,比如心速寧膠囊可快速緩解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抗體轉陰後出現的這類癥狀;對於心律失常伴有氣短乏力的患者,可以使用一些通脈止痛的中成藥如通脈養心丸等,可多靶點調節快慢心律,促進微循環,保護心肌細胞;對於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可以使用一些益氣養陰的中成藥如活血化瘀,益氣通脈,宣痹止痛的冠心靜片進行調理。
最初,新冠病毒的感染首先侵襲的就是呼吸系統,而針對感染新冠病毒後肺系疾病或呼吸系統疾病的調理,孫增濤教授表示,對於新冠感染康復期,久咳不愈、反覆咳嗽、有痰咳不出、痰多肺熱的患者可以選擇一些補氣養陰、潤肺止咳的中成藥,如經典苗葯咳速停糖漿,該葯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醫藥干預指引》中的咳嗽咳痰類患者推薦用藥,具有補氣養陰、潤肺止咳、益胃生津的功效;對於咳嗽伴有氣喘的患者,則要養陰清熱,止咳平喘,可以使用丹龍口服液等藥品;而對於患有慢性氣道疾病如慢阻肺、老慢支的病人,則要使用一些補益類的中成藥,如百令膠囊等,其主要成分是從名貴中藥冬蟲夏草中提取出來的,具有調節免疫和補肺腎、益精氣的作用。
日常養護,身體康健是抵抗疾病的第一防線
此外,專家還表示,身體健康是抵抗病毒感染的首要防線,《黃帝內經》中有「正氣內存,邪不可干」。而面對現代年輕人不注意養生,三餐不規律,經常熬夜等行為,孫增濤教授表示,防護身體健康要注意「虛邪賊風,避之有時」,一些不健康的行為都可能是導致身體患病的誘因,年輕人並非不知道這些行為不健康,更多的還是要自律。
林謙教授則表示對於身體健康調理要「法於陰陽,調於四時」,按照規律來。同時要注意做一些運動,年輕人可以每天快走半小時或慢跑,老年人可以選擇慢走,或練習一些中醫養生方法,比如太極拳、八段錦等。(木南山)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