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朋友三年來首次出現了肺炎,出現一些情況不要大意了

2022年12月24日23:54:03 健康 1692

文|王小二

編輯|王小二

自己已經成為「小陽人」四天了,渾身酸疼就像天天被一群五大三粗的大漢揍一頓一樣。

鑒於此種情況,看是關心起朋友圈來。

於是,看到了一些情況。

可能,有些事情並不是我認為的那樣。

01

之前,很多專家都說多數都是無癥狀。

之後,還是那幫人說不要緊就是和感冒差不多,只侵犯上呼吸道。

十幾萬人,重症率很低很低。

然後,我又看到了專家說的。

專家表示:在感冒發生後的一到三周後,出現心慌、心悸、胸悶、活動後氣急等情況,一定要引起重視。

幾個朋友三年來首次出現了肺炎,出現一些情況不要大意了 - 天天要聞

從我身邊的朋友中的例子來看,貌似我錯了。

幾個朋友三年來首次出現了肺炎,出現一些情況不要大意了 - 天天要聞

幾個朋友里有醫生也有普通人,歲數有年輕的也有65歲的。

一個朋友剛退休的老教師,發燒有小十天了一直沒降下來,不停地咳,不敢吃退燒藥了,今天去醫院看了看。

看了他的經歷,有些戚戚焉。

急診科人很多,看病人的家屬在咳,病人很多咳都咳不出,臉通紅。

醫生和護士很多也在咳。

接下來就是走流程,驗血、拍片子,開了一堆葯。

留觀?別鬧了,沒床位。

大夫都有些不好說話,多說一句臉色都不好。估計是太累了,也有一些是帶病上崗。

這個咱也能理解。

醫生告誡老師,如果胸悶氣短了再來。

這本身就是有些胸悶氣短來的啊,這也不能留觀啊。

老教師平生挺注重健康,早早的就抱起了保溫杯。

不抽煙不喝酒,沒事還天天飯後百步走。

怎麼回事呢?這和某些專家說的也不一樣啊。

然後,只好回家了,彼此都有彼此的無奈。

別輕視,建議一些有基礎病或者感覺自己一直咳嗽不好,再加上有胸悶氣短的注意下自己的血氧飽和度,低於95%就要注意了。

02

現在的情況是自己要對自己負責,別光聽一些人叨叨。

人家錦州想緩兩天放開,結果被一些人領着一群人罵的不行。

放開了,他又表達了自己積極推動的作用。

現在的情況這樣了,然後自己又開始找補了,說什麼「放開太倉促,準備的不充分」。

你說你要是能一直堅持自己的觀點,不管我認不認同這種觀點,至少是條漢子,至少也算是有些擔當。

見什麼風使什麼舵,華而不實。

這就是被追捧的所謂的大V?

不管如何,風捲殘雲般的飽了私囊,賺了名聲,這不騙人吧?

更有意思的還有一群人人家說啥,這都在底下跟着吶喊。

他是讓你生活改善了,還是讓你精神升華了?

03

大家都在過冬,都在等着明月三月,江南草長。

那個時候,我估計很多人都已經被病毒掃過一遍了。

現在,看看出行的機票數據開始攀升,很多人開始跑去三亞擁抱暖陽了。

「我的精神和身體都已經被桎梏很久了,我要追逐下遠方和詩歌。」

估計,這是不少人的想法,我勸你別著急。

我們看一下,國外許多國家的情況,都會面臨一個問題——重複感染。

澳大利亞、新西蘭、歐洲等都是至少經過了兩輪。

日本更是厲害,這都已經八波了。

幾個朋友三年來首次出現了肺炎,出現一些情況不要大意了 - 天天要聞

這些數據基本都能搜到,具體就不放了。

很多人估計和我一樣都是老老實實聽話的扛了三年,這最終是沒抗住。

有些人肯定要說,這早晚都是如此,還整那些東西幹啥?

這是很簡單的有個道理。

群體免疫,我們要做的就是削峰平谷,一波一波的此起彼伏,誰都受不了。

我們的人口基數太大,如果峰谷明顯,倒霉的是普通人。

近段時間,估計大家都有感觸。

別的不說,這兩天買葯的情況是不是好多了?

當我們都經歷過一次轉陰後,也許只是一個新的開始。

我們很多的認知需要重新去審視。

一切計劃還是耐心的等到春天來了再說吧!

踏踏實實的安靜地過個春節。

自己辛苦賺的血汗錢好好捂一捂,說別的,都有點扯。

對了,還有一點提醒大家一下。

我是昨天感覺不錯了,以為自己好了。

稍微運動了一下,今天又難受了。

如果你也感覺好了,讓自己再緩兩天。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中華醫藏》溫病卷發佈,疫病經典名方仍具指導意義 - 天天要聞

《中華醫藏》溫病卷發佈,疫病經典名方仍具指導意義

近日,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主辦的《中華醫藏》(簡稱《醫藏》)溫病卷發佈暨工作推進會在成都召開。中醫藥古籍承載着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與實踐經驗,是中醫藥學術傳承的根基,也是推動現代中醫藥發展的源頭活水。
上夜班的「代價」:身體在偷偷「拉警報」! - 天天要聞

上夜班的「代價」:身體在偷偷「拉警報」!

在現代社會,夜班工作已經成為許多行業的常態,醫護人員、安保人員、互聯網從業者等眾多崗位都離不開夜班。看似只是工作時間的調整,實則暗藏對身體健康的諸多隱患。長期上夜班打亂人體生物鐘,會對身體多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接下來我們就詳細盤點一下上夜班
《中華醫藏》溫病卷發佈 疫病經典名方仍具指導意義 - 天天要聞

《中華醫藏》溫病卷發佈 疫病經典名方仍具指導意義

近日,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主辦的《中華醫藏》(簡稱《醫藏》)溫病卷發佈暨工作推進會在成都召開。中醫藥古籍承載着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與實踐經驗,是中醫藥學術傳承的根基,也是推動現代中醫藥發展的源頭活水。《中華醫藏》項目對2289種古籍元典影印出版,目前項目已出版三批成果,整理收錄了194種典籍、成書共20...
抗癌十一年,一碗養生湯的守護 - 天天要聞

抗癌十一年,一碗養生湯的守護

大家好,我是柳荊。不知不覺,我與多發性骨髓瘤三期抗爭已達十一年之久。這十一年,是在病痛深淵中摸爬滾打、與死神一次次擦肩的艱難歲月。每一次治療的劇痛,每一個被病痛折磨得無法入眠的夜晚,都讓我對生命和健康有了更深的渴望。
在生活中,真正屬於你的只有兩樣東西 - 天天要聞

在生活中,真正屬於你的只有兩樣東西

在生活的征程中,我們常常陷入困惑與迷茫。有些人有時能夠理解某些事情,但有時又找不到解決辦法;有些人總是傾向於提前擔憂;還有些人會思考,抑鬱症和焦慮症是否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產生。在這些困惑的背後,是對健康與幸福的深切渴望。為什麼健康和幸福如此
免疫力是健康防線!三招教你築牢身體防禦,少生病更精神! - 天天要聞

免疫力是健康防線!三招教你築牢身體防禦,少生病更精神!

這幾年,不少人發現自己特別容易感冒、疲憊,稍微變天就不舒服,其實這些都和免疫力下降有關。中醫常說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裡的正氣就相當於我們的免疫力。今天不講大道理,直接分享三個提升免疫力的實用方法,幫你從根源上增強體質。第一招,補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