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圖2是寬QRS波群心律失常的起點和終點。
心電圖分析:
基礎心律為竇性心律。
圖1中R2-R10:從R2開始出現畸形,畸形程度逐漸加重,R7-R10為穩定的寬QRS波,心室率58bpm,PR間期逐漸減小,可見P波逐漸從QRS波群分離,最後P波與QRS波群重疊,考慮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伴干擾性房室脫節(房室分離現象)。
R2-R6形態介於竇性QRS和室性QRS間,其前有竇性P波,PR間期小於竇性PR間期,提示為竇﹣室室性融合波,是竇性激動與室性激動共同引起心室除極產生的融合搏動。
圖2中R1-R7:為寬QRS波,心室率58bpm,P波與QRS波群重疊,偶可見P波逐漸從QRS波群分離,PR間期逐漸加大,當PR間期接近0.2s後QRS波群變窄,考慮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伴干擾性房室脫節。
R5-R7為竇﹣室室性融合波。
干擾性房室脫節發生的機制是心房和心室同時存在的二個節律點,各自發出的衝動在交界區相遇時碰到各自的不應期,處於不應期內的細胞對其它衝動不產生反應,從而影響了對方節律的傳導,造成了房室各自獨立的現象。正常情況下竇房結自律性明顯高於心房和心室,能有效抑制低位起搏點發放衝動。當竇房結自律性降低,一旦低於交界區及以下起搏點的自律性,使低位起搏點有機會發出逸搏心律;或者低位起搏點自律性增高趕上或超過竇性或房性節律的頻率時,即可在交界區發生干擾,形成干擾性房室分離。
通常干擾性房室分離持續時間短暫,只要P波不落入房室傳導系統的不應期內,就可下傳奪獲心室。隨着P波與QRS波群關係的不同可出現逆行P波、房性融合波、室性融合波,室性心律和心室奪獲。只要竇性心率快於室性心率,就可恢復正常竇性心律。
圖3、圖4是圖5的12導聯同步圖。可見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伴干擾性房室脫節、室性融合波,
相關知識點:
一、室性融合波
兩個起搏點的激動同時或幾乎同時引起心室除極產生的融合搏動,稱為室性融合波。在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室性並行心律、心室起搏心律、加速的室性逸搏和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時經常發生室性融合波。
(一)竇-室室性融合波
在各類室性融合波中,以竇-室室性融合波最常見。一個起搏點位於竇房結;另一個起搏點位於心室。兩個起搏點的激動在心室內發生絕對干擾,產生竇-室室性融合波。
心電圖上有純竇性QRS-T波群、純室性QRS波群和介於兩者之間的室性融合波。
竇-室室性融合波的特徵:
(1)融合波的QRS之前必有竇性P波。
(2)PR間期縮短,有時也可正常。
(3)融合波的QRS時間比室性QRS時間窄,但比竇性QRS時間寬(束支阻滯例外)。
二、加速的室性心律
加速的室性逸搏連續三次或三次以上的主動性室性心律失常,稱為加速的室性心律,是介於室性心律與室性心動過速之間的主動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電圖診斷
1,一系列寬大畸形的QRS波群起源於心室, QRS時間時限≥120ms
2,心室率為40-100bpm,節律多不規則。
3,在竇性心律、竇性心動過緩時發生,竇性頻率加快以後,加速的室性心律消失。
4,常有室性融合波。
5,干擾性房室分離。加速的室性心律與竇性心律並存,兩種節律的頻率相近或相同時,室性激動出現在P波之後的特定時間內,可形成干擾性房室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