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關注 | 預防骨質疏鬆,你要做到這些

2022年12月03日23:42:07 健康 1877

很多人對骨質疏鬆有很大的誤區,認為骨質疏鬆老年人才會得、骨質疏鬆不是什麼大病。

而事實上,骨質疏鬆正在逐漸年輕化,且非常容易導致跌倒、骨折、甚至死亡。今天帶您一起了解關於骨質疏鬆的那些事兒。

骨質在無聲無息中流失!

在人的一生中,骨量變化是怎樣的?

30歲-35歲:骨量開始流失

36歲-49歲:緩慢減少

50歲-69歲:迅速減少

70歲以上:持續減少

重點關注 | 預防骨質疏鬆,你要做到這些 - 天天要聞

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後的患者病殘率和死亡率會顯著增加,半數人出現一次骨折後還會再遭遇二次。

很多人會認為,得了骨質疏鬆並不是立即要人命的大病,其實它的後果非常嚴重。而骨質疏鬆最嚴重的後果是發生骨折,這也是導致老年患者致死、致殘最常見的主要原因。

特別是中老年人,尤其是絕經後婦女,更需要關注骨質疏鬆這一問題。

骨質疏鬆髖關節骨折後一年內,男性患者死於併發症的比例高達20%,而存活者中約50%致殘,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質量明顯下降。

重點關注 | 預防骨質疏鬆,你要做到這些 - 天天要聞

3大癥狀,警惕骨質疏鬆!

腰背痛

● 駝背

● 身材變矮

以上三種情況,都是脊柱壓縮的表現,這可能就預示着脊柱骨質疏鬆的存在。

重點關注 | 預防骨質疏鬆,你要做到這些 - 天天要聞

4個階段,警惕骨質疏鬆!

絕經史:絕經特別早,要小心。

家族史:如果家裡有別的人是骨質疏鬆的話,要小心。

骨折史:如果已經發生骨折,再發生骨質疏鬆,就叫做重度骨質疏鬆。

抽煙、喝酒、長期喝碳酸飲料的歷史:如果有,要小心。

重點關注 | 預防骨質疏鬆,你要做到這些 - 天天要聞

3個關鍵,預防骨質疏鬆!

01合理飲食、正確補鈣

曬太陽、喝牛奶,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人每天需要攝入300克的液態奶,建議咱們每天可以選擇一杯牛奶(220 毫升)加一杯酸奶(100 克),一天液態奶的攝入量就可以輕鬆達到 300 克以上了。

重點關注 | 預防骨質疏鬆,你要做到這些 - 天天要聞

02適量運動

運動對於骨質疏鬆的防治是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的,這裡所說的真正有效的運動是負重運動,它主要分為負重有氧訓練和抗阻訓練。

針對不同人群的運動建議:

40歲以上且未出現骨質疏鬆:預防骨質疏鬆可以選擇相對高強度的有氧運動,比如慢跑、跳舞。

60歲以上且已出現骨質疏鬆:選擇相對安全的低強度有氧訓練,比如快走。建議每天中午在陽光下步行20分鐘~30分鐘,一周進行5次到7次,同時還要兼顧抗阻訓練。


70歲以上且已出現骨質疏鬆:運動要適量,最好讓患者到醫院來進行評估,選擇最適合的運動方式以及最安全的運動量。

重點關注 | 預防骨質疏鬆,你要做到這些 - 天天要聞

03家居注意老人安全


防止摔倒,家裡的重災區是樓梯和廁所,這2個地方一定要注意。老年人不要登高,如果登高,一定要有年輕人幫助。

文章來源: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

內容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編輯刪除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中疾控提醒4月以來新冠感染呈上升趨勢,香港呼籲接種疫苗 - 天天要聞

中疾控提醒4月以來新冠感染呈上升趨勢,香港呼籲接種疫苗

近期,亞洲多個國家(地區)衛生部門通報,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率升高,提醒居民注意防護。中國疾控中心發佈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以來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率呈上升趨勢,南方省份檢測陽性率高於北方省份。中國香港等地已開始安排針對JN.1毒株的疫苗接種。
「盒馬無抗雞蛋抗生素超標」陷抽檢爭議 生鮮品控信任危機拉響警報 - 天天要聞

「盒馬無抗雞蛋抗生素超標」陷抽檢爭議 生鮮品控信任危機拉響警報

每經記者:陳婷 每經編輯:楊夏2個多月前(2月20日)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一次抽檢,讓一貫標榜「品質」的盒馬陷入了一次食品安全風波。近日,青島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濰坊分公司銷售的來自「小町蛋業(山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町蛋業)的保潔無抗鮮雞蛋,在抽檢中發現農獸葯殘留超標,受到了廣泛關注。圖片來源:...
男子後腦勺長出12cm長「魔鬼角」 嚇呆醫生:行醫25年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男子後腦勺長出12cm長「魔鬼角」 嚇呆醫生:行醫25年第一次見

【點新聞報道】俄羅斯一名男子的後腦杓突然長出一個5英寸(約12cm)「惡魔角」的角質瘤,起初他不以為意,一直忍受頭痛,後來因為嚴重影響到生活,便前往醫院就診,將角質瘤移除。而負責手術的醫生坦言,這是他行醫25年來,第一次遇到如此罕見的病例。
《中華醫藏》溫病卷發佈,疫病經典名方仍具指導意義 - 天天要聞

《中華醫藏》溫病卷發佈,疫病經典名方仍具指導意義

近日,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主辦的《中華醫藏》(簡稱《醫藏》)溫病卷發佈暨工作推進會在成都召開。中醫藥古籍承載着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與實踐經驗,是中醫藥學術傳承的根基,也是推動現代中醫藥發展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