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雖然男性慢慢走進了廚房、做起了飯、干起了家務,為女性省下了不少的煩心事,但是卻有越來越多的女性頻繁被婦科疾病侵擾。
子宮肌瘤,婦科疾病的一種,作為一種良性的腫瘤,大多數只要通過藥物治療一般不會危害女性的生命。但也會有少數會發展到病情比較嚴重的地步,比如影響子宮健康,甚至是要摘除子宮。對於女性而言,雖然性別是女,但沒有了子宮也會認為自己不算一個完整的女人了。
我國女性每10個人最少也會有3個人會患有子宮肌瘤,在所有年齡段的女性裏面30—50歲女性佔有大部分比例,其他年齡段也有,偏少。所以對於這種高發疾病,任何年齡層段的女性都要注意,且越來越年輕化,所以年輕女性也要注意,千萬別被盯上。
我國女性子宮肌瘤高發,3件事多是「禍根」
第一個:一直抑鬱的情緒
女性是感性的生物,雖然有時候比男性還剛強,但也會因為一件小事,工作上的不舒心或者是一個小小的細節產生低落的情緒。其實不良的情緒是很傷女性身體的,影響內分泌,還有月經。
女性內分泌失調之後氣色變差、雌激素分泌量下降,子宮沒有雌激素的幫助,就會不能好好工作,慢慢地生病,例如子宮肌瘤。
第二個:不和諧的夫妻生活
夫妻生活不僅滿足身體生理的需求,還可以促進夫妻之間的感情。如果夫妻生活不協調不僅好處得不到,還會導致女性身體雌激素分泌異常,影響子宮健康。
夫妻生活之前男性沒有好好清理自己的身體,一些容易被忽視清理的地方裏面可能藏有細菌、病菌之類的。夫妻同房的時候髒東西就會通過女性的生殖道進入子宮,誘發子宮的病菌感染,增加患上子宮肌瘤的風險。
第三個:人工流產、濫用避孕藥
有人計算過,養一個孩子如果單單是養到成年雜七雜八至少需要60萬,還不算上結婚彩禮、房車等,所以現在就算是開放三胎政策,也不會有多少夫妻想生過多的孩子,這也是為自己的第一個孩子的生活質量着想。
除了避孕套,避孕藥就是避孕的常見手段之一,現在年輕人一時腦熱對自己不負責,事後害怕懷孕一直吃避孕藥就會增加患上子宮肌瘤的風險。
人工流產本來就是一種違反自然的事情,不僅是結束一條生命的事情,而且也會對母體產生傷害,子宮內膜會因為「刮宮」受到刺激,這樣就會誘發子宮疾病,加大患上子宮肌瘤的風險。
以上3件事就是會引誘子宮肌瘤的禍根,不是說不做這件事一定不會患上,而是你做這3件事,就會比其他女性更容易被盯上,所以要趕緊避開。
但也有一種風險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就是遺傳。雖然子宮肌瘤是一種後天性疾病,但也具有遺傳性,如果家裡的母親、外婆、奶奶等女性直系親屬患有子宮肌瘤,那麼家庭其他女性有血緣關係的女性也會有可能患上。
患上子宮肌瘤,身體會有這些癥狀:月經異常、腹部有腫塊、白帶異常、尿頻尿急、排尿困難、貧血、血糖低等癥狀,頻繁發生最好是掛婦科做婦科檢查、超聲檢查、腹腔鏡檢查等。
發現子宮肌瘤,第一時間手術切除,後患無窮?
剛面對這個名字的時候你聽見裏面有「瘤」這個字不要心急,這是一種良性腫瘤,惡化病變可能性很小,只有三百分之一。
先看檢查單上是良性惡性的,如果是良性醫生會根據肌瘤的大小(直徑超過5cm)、類型(生長速度、病變位置)、癥狀、是否有婚育準備、年齡等方面做綜合考慮,然後做藥物的治療。在墓地就是為了保證肌瘤處於縮小的發展狀態,避免不良體征的出現和不必要的傷害。
如果肌瘤過大,或者給身體帶來不適癥狀,例如肌瘤過大影響排尿、腹痛,或者是有惡化的可能,醫生都會建議患者進行手術切除,早切除早好,術後定期複查。
那到什麼地步,醫生就會建議做子宮切除了?
這是很多女性會關注的點,就怕自己沒有子宮,一般發現子宮肌瘤,是良性的,且在往後的檢查中子宮肌瘤一直沒有明顯長大,身體也沒有明顯癥狀是不需要切除子宮的。
但如果讓身體有明顯不舒服、壓迫到其他臟器了,影響到身體和生活,且沒有生育的準備了,醫生才會建議你切除子宮,避免複發、以絕後患。
總而言之,子宮肌瘤是女性身體高發疾病,想要預防,最好是做有利於身體的事情,女本柔弱,對自己好一點不是一件壞事。發現身體以上說的子宮肌瘤任何一個癥狀,最好是去醫院檢查一下,進行早期的干預,省的後面的麻煩。
參考文獻 :
1.每10個女性中至少3人患有子宮肌瘤,你能正確對待它嗎?2018-10-08 20:40·央視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