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出血≠上火!長期忽視危害不小,可能身體發出「求救信號」

2025年05月20日20:00:14 健康 4777

牙齦出血≠上火!長期忽視危害不小,可能身體發出「求救信號」 - 天天要聞

牙齦出血≠「上火」!你可能忽略的健康警報

「牙齦出血,吃點涼茶就好了。」
「年紀大了,牙齦出血是正常的。」——你是否也這樣安慰自己?

如果答案是「是」,那你可能已經掉進了牙齦出血的誤區!

最新研究顯示:在中國,約70%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齦出血問題。更令人震驚的是,長期忽視牙齦出血可能導致牙周炎、牙齒鬆動甚至全身性疾病

牙齦出血≠上火!長期忽視危害不小,可能身體發出「求救信號」 - 天天要聞

牙齦出血的「真兇」是誰?四大高危因素你中招了嗎?

牙齦出血看似簡單,但它的成因卻複雜多樣。以下是常見的四大「元兇」:

1. 牙周疾病:90%的出血源自此!

牙周炎和牙齦炎是牙齦出血的「頭號殺手」。

牙菌斑和牙結石:細菌代謝產物刺激牙齦,導致炎症、腫脹和出血。

案例警示:張阿姨長期不刷牙,牙結石堆積如「火山口」,最終牙齦出血到無法進食。

2. 維生素缺乏:身體「燃料」不足,血管「罷工」

維生素c缺乏:膠原蛋白合成受阻,牙齦脆弱易破。

維生素k缺乏:凝血功能下降,出血難以止住。

3. 全身性疾病:牙齦是身體健康的「晴雨表」

糖尿病:血糖失控加速牙齦感染。

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症,牙齦出血頻繁且難以止住。

激素變化:孕婦牙齦出血率高達80%,被稱為「妊娠性牙齦炎」。

4. 藥物副作用:抗凝葯、降壓藥也可能是「幫凶」

抗凝葯(如華法林):抑制凝血,輕微刺激即可出血。

降壓藥(如鈣離子拮抗劑):導致牙齦增生,更容易出血。

誤區提醒:

很多人誤以為牙齦出血是「上火」,但中醫「上火」本質是炎症反應,僅靠涼茶無法根治。真正的「滅火」方法是清除牙結石和菌斑!

牙齦出血≠上火!長期忽視危害不小,可能身體發出「求救信號」 - 天天要聞

牙齦出血的「危險信號」:這些癥狀必須警惕!

牙齦出血並非無害,以下癥狀可能預示嚴重問題:

1. 自發性出血:毫無徵兆的「紅警」

無誘因出血:刷牙、說話甚至睡覺時突然出血。

出血量大:單次出血超過5分鐘無法止住。

2. 牙齦腫脹、疼痛:炎症正在「蔓延」

牙齦紅腫如火:觸碰時疼痛劇烈。

牙齦增生:牙齦變厚、覆蓋牙面,影響咀嚼。

3. 牙齒鬆動:牙周組織已「崩潰」

牙齒咬合無力:咬蘋果、堅果時感到費力。

牙縫變大:鄰牙間出現明顯空隙。

4. 全身癥狀:身體正在「求救」

體重驟降:因進食困難導致營養不良。

皮膚瘀斑:提示凝血功能異常。

專家提醒:

若牙齦出血持續超過2周,或伴隨上述癥狀,務必及時就醫!這可能是牙周炎晚期或全身性疾病的信號。

牙齦出血≠上火!長期忽視危害不小,可能身體發出「求救信號」 - 天天要聞

牙齦出血的「自救指南」:從「刷牙」到「全身管理」

1. 改革刷牙方式:告別「暴力刷牙」!

選擇軟毛牙刷:硬毛牙刷像「鋼絲球」,會損傷牙齦。

掌握巴氏刷牙法:45度角輕顫牙齦溝,每次刷牙2-3分鐘。

避免橫向刷牙:改為豎刷法,減少牙齦刺激。

2. 清潔工具「組合拳」:牙線、沖牙器缺一不可

牙線:清理牙縫殘渣,預防菌斑堆積。

沖牙器:高壓水流沖走牙縫深處的食物殘渣。

牙間隙刷:針對牙齦退縮人群,清潔根分叉區域。

3. 定期洗牙:清除「隱形殺手」牙結石

每6個月一次專業潔牙:超聲波洗牙可清除肉眼不可見的牙結石。

深度刮治:針對牙周炎患者,清除齦下菌斑。

4. 飲食干預:吃出「強韌」牙齦

補充維生素c:柑橘、獼猴桃、綠葉蔬菜是天然「修復劑」。

增加鈣攝入:牛奶、豆製品強化牙槽骨。

戒煙限酒:煙酒會破壞牙齦微循環,加重出血。

5. 全身健康管理:從「內」改善口腔環境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需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

監測凝血功能:長期服藥者定期檢查血常規和凝血指標。

調節激素水平:孕婦需加強牙周護理,預防妊娠性牙齦炎。

牙齦出血≠上火!長期忽視危害不小,可能身體發出「求救信號」 - 天天要聞

牙齦出血的「醫療干預」:何時該看醫生?

1. 局部治療:對症緩解炎症

漱口水: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殺菌抑菌。

局部用藥:碘甘油塗抹患處,促進癒合。

齦下刮治:清除深部牙結石,減輕牙齦炎症。

2. 全身治療:針對疾病根源

抗生素治療:甲硝唑、阿莫西林等控制感染。

補充維生素:口服維生素c片,改善牙齦脆弱。

治療原發病:如糖尿病、血液病需多學科協作。

3. 緊急止血:出血不止怎麼辦?

冷敷法:口含冰水或咬棉球壓迫止血。

填塞法:醫生使用止血材料填塞牙齦出血點。

手術干預:嚴重出血需進行牙齦切除術或結紮血管。

牙齦出血≠上火!長期忽視危害不小,可能身體發出「求救信號」 - 天天要聞

牙齦出血的「預防策略」:早行動=少痛苦!

1. 從兒童抓起:培養良好口腔習慣

乳牙清潔:家長用指套牙刷為孩子清潔牙齒。

窩溝封閉:預防齲齒,減少牙齦刺激源。

2. 中老年人的「護齦重點」

定期牙周檢查:每年至少一次口腔全面檢查。

骨質疏鬆干預:補鈣+維生素d,保護牙槽骨。

3. 高危人群的「定製方案」

糖尿病患者:每3個月檢查牙周狀況。

孕婦:孕前及孕期定期潔牙,預防牙齦增生。

牙齦出血看似微小,實則可能預示牙周炎、糖尿病甚至血液病的來臨。通過科學刷牙、定期潔牙、健康飲食和全身管理,我們可以有效預防這一「沉默的殺手」。

記住:

  • 牙齦出血≠「上火」,而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 早發現、早治療,才能避免牙齒鬆動、全身感染的悲劇。

  •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石,從今天起,守護你的牙齦,就是守護你的生命!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深圳婦幼「義診+課堂」沉浸式教授新手爸媽學習母乳餵養 - 天天要聞

深圳婦幼「義診+課堂」沉浸式教授新手爸媽學習母乳餵養

今天是第 35 個全國母乳餵養日(2025年5月20日),深圳市婦幼保健院以「生命之初,自然之乳」為主題,開展「母乳餵養日」專題宣傳活動。活動現場通過「健康課堂+互動體驗+多科義診」的形式,為孕產婦家庭提供全流程科學指導,助力構建「孕期-分娩-哺乳」一體化健康支持體系。本次專題宣傳活動在市婦幼保健院紅荔和福強兩個...
堅持吃六個月,大腦真有變化 - 天天要聞

堅持吃六個月,大腦真有變化

提到「核桃」很多人腦海里會浮現出兩個字——「補腦」核桃的營養到底怎麼樣?多吃核桃真能「補腦」嗎?01堅持吃核桃6個月大腦真的發生了變化2023年4月,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子刊上發表了一項為期6個月的隨機對照營養干預試驗,在「吃核桃是否能補
頸部淋巴結腫大?別慌!醫生教你分辨「敵情」 - 天天要聞

頸部淋巴結腫大?別慌!醫生教你分辨「敵情」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會突然摸到脖子、腋下或大腿根等部位有凸起小包,按壓時還隱隱作痛,這大概率就是淋巴結腫大了。淋巴結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遍布全身各處。它就像身體里的「安檢站」,一旦察覺異常,便迅速「報警」(腫大),說明發現了可疑「危險分子」!別慌,學會解讀這些信號,你就能成為自己的「健康安檢...
晚上運動傷身?其實注意這 2 點,好處真的意想不到 - 天天要聞

晚上運動傷身?其實注意這 2 點,好處真的意想不到

減肥要運動,健康要運動!運動幾乎成了這幾年自律、積極的代名詞。但回歸到生活里,要保持運動真的挺難的。就拿什麼時候鍛煉來說,就是個很讓人發愁的事:🤔 早上運動好?要是起得來,和工作不衝突,誰不想就早早運動洗個澡出門精氣神滿滿開啟新一天呢。🤔
咳嗽遲遲不好怎麼辦?試試線上問醫生 - 天天要聞

咳嗽遲遲不好怎麼辦?試試線上問醫生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近期呼吸道問題高發,咳嗽總愛找上門,而且反反覆復總是好不利索。其實,咳嗽是一種保護性的防禦反應和生理反射。當喉部或者氣道遇到一定強度的刺激時,就會出現咳嗽,它的病因有很多:急性咳嗽:感冒、流感、肺炎、呼吸道
小心!這兩種飲料千萬不要混着喝!可能會永久損傷大腦 - 天天要聞

小心!這兩種飲料千萬不要混着喝!可能會永久損傷大腦

進入夏季許多不愛喝白開水的人又到了靠飲料解渴的時候了愛喝飲料的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想法?把「酒和飲料」搭配混着喝甚至調配成雞尾酒喝這樣味道、口感都有一些新變化能得到雙倍快樂不過最近一項研究卻發現這兩種飲料千萬不要混着喝可能會永久損傷大腦!
全國新冠陽性率攀升?這份防治錦囊請收好! - 天天要聞

全國新冠陽性率攀升?這份防治錦囊請收好!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喬芮/文 張林康/圖)5月20日,「新冠感染又抬頭」話題衝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5月8日,中國疾控中心發佈的2025年4月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哨點監測情況顯示,全國多地新冠陽性率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哪些人群需重點防護?有哪些常備葯?……這份防治錦囊請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