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家長在後台問我:
我家孩子抽動症四五年了,一直反反覆復,是不是看不好了?
我家孩子抽動症明明已經好了,為什麼得了個感冒又複發了?
孩子爸爸批評了孩子幾句,怎麼孩子的抽動症就加重了?
......
今天就把這些問題和大家講清楚,先分享一個案例。
一個10歲的男孩,自3年前上小學開始出現擠眉弄眼癥狀,不可自控,後又出現喉間怪聲,注意力不集中,常因此被老師批評。
3年時間,患兒的病情逐漸加重,癥狀也越來越多,父母甚至去了北京、南京、上海,孩子仍然沒有痊癒。輾轉找到我這裡。
第一次見這個孩子,肢體抽搐頻數,動作幅度小,上肢明顯,注意力不集中,形體消瘦,神氣怯弱,擠眉眨眼,喉中痰鳴,胃口不好,二便還可以,夜寐安,舌淡紅、苔白膩,脈弦滑數。
診斷:多發性抽動症,慢驚風。辨證︰脾虛肝旺,痰濕中阻。治法∶柔肝健脾,化痰開竅。
組成:太子參、炒白芍、茯苓、炒白朮、石莒蒲、陳皮、桂枝、制南星、炙甘草。
囑家長避免患兒過多接觸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每天抽取半小時陪同患兒專註練字,少責罵,多陪伴。
二診∶孩子精神好轉,胃口變好,喉間痰鳴減少,抽搐仍頻,余症同前,舌淡紅、苔薄白,脈數。
組成:上方去制南星,加蟬蛻。
三診:用藥後癥狀減輕,肢體抽動仍存,擠眉眨眼頻率較治療前減少,動作幅度減小,注意力較前集中,吃飯可以,二便調,舌淡紅、苔薄,脈數。
組成:上方去石菖蒲,加炒麥芽、鉤藤。
四診:喉間痰響已無,肢體抽動明顯好轉,偶有面部癥狀,胃納佳,大便調,舌淡紅、苔薄,脈數。
以三診方加減調養1個月余。並囑託孩子繼續堅持練字。
半年後隨訪,這個孩子癥狀未再發作,上課亦能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
方中太子參、茯苓、白朮、陳皮有健脾之共性,四者清補益氣、利水滲濕、補氣燥濕、理氣化痰。炒白芍柔肝平肝,桂枝溫運脾陽,石菖蒲開竅豁痰、醒神益智,制南星燥濕化痰、祛風止痙,炙甘草調和諸葯。二診之時觀舌苔清爽、聞痰鳴已輕、按脈未弦滑,然抽搐仍頻,考慮痰濕已除大半,但內風依舊,故去制南星,加蟬蛻以熄內動之風。三診之時面部癥狀減輕,肢體抽動復存,故去石菖蒲,增鉤藤以助熄風定驚,炒麥芽健脾助運、疏肝理氣。
對於抽動症的孩子,家長要關心體諒孩子,不責罵體罰,不刻意、不專註糾正孩子不良習慣,孩子稍有進步,就給予表揚鼓勵,減小孩子的精神壓力。另外,盡量給孩子選擇一些平和的活動,比如:寫字、下棋、畫畫等,有利於孩子情緒平復,對病情恢復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