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治療當中,手術是最為主要的一種治療方法,尤其是早期癌細胞還未擴散的時候,手術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手術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它只適合早期實體腫瘤,對於那些癌細胞已經擴散轉移的中晚期腫瘤,效果就不是很理想了。
在臨床上,對於早期癌症患者來說,手術依然是患者的首選,手術能直接切除腫瘤,患者獲得臨床治癒的幾率也是比較大的。但並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適合手術。手術適合早期較小的腫瘤,同時病人自身情況良好也適合手術。但是有這些情況的患者不建議進行手術,包括有惡病質、嚴重貧血、脫水及營養代謝嚴重紊亂,無法在短期內糾正或改善者;有嚴重的心、肝、腎、肺疾患,或高熱、嚴重傳染病等不能耐受手術者;病灶處發生轉移的;手術難度較大的以及邊界不清,手術無法切除乾淨的患者。
傳統的手術方法,為了「除惡務盡」,防止轉移,往往廣泛切除周圍組織,給病人造成很大的損傷,對頭頸部和顱底腫瘤及乳腺腫瘤手術時,甚至造成毀容等不良後果,屬於「重創」。另外,手術切口大、出血多,術後切口部位常伴有疼痛、酸脹、麻木感,尤其留下的疤痕不僅影響美觀,帶來社交和心理方面的負面影響。並且患者術後恢複比較慢,住院時間也較長,費用相對也要高一些。
對於不適合手術的癌症患者,如果強行手術,除了上述缺陷外,患者術後的恢復時間拉長,術後應該做的化療等綜合治療也會推遲。同時,手術創傷越大,免疫力越容易低下,時間一長,腫瘤更容易擴散。
同時,癌症晚期一般就不建議做手術了,即就是要做也要慎之又慎,冒然手術有可能對生存時間無益,不只花錢的問題。但是,當腫瘤出現外科急症的時候,手術不得不做,例如大腸癌引起腸梗阻或者腸管穿孔,不做手術,短時間內會有生命危險,這時候不得不做,一般是做腸造口手術,解除腸道梗阻。再比如,乳腺癌轉移到脊柱,造成脊柱骨折,壓迫神經,不做手術的患者會癱瘓;腫瘤腦轉移,導致顱內壓增高,出現腦疝,不做手術會死亡。胃癌侵犯血管,造成胃出血,如果不做手術,患者會出現失血性休克。這些手術只是應急的手術,對腫瘤的治療沒有顯著的幫助,術後還是需要接受正規的治療。
手術有嚴格的適應症,不單純從腫瘤的角度去考慮,還要從病人的身體狀態去考慮、從病人的獲益去考慮,不是為了手術而手術,手術做得再好,病人的生存時間沒有延長、甚至縮短了,那就沒有可意義了。手術並非萬能的,手術對於病人而言畢竟是一種創傷性治療,所以,首先必須充分考慮病人的具體情況,做到「因人而宜」。
其次,在確定手術的基礎上,考慮如何把握好手術的「度」,這些對癌症病人後期康復具有重要的影響。要想臨床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須在開刀前對病人的情況做出充分的評估。臨床常見這樣的病例,剛剛肺癌手術後,卻發現腦轉移,這種治療無形中也給病人帶來了痛苦和壓力。對已經轉移擴散的晚期腫瘤,手術弊大於利,此時,手術的目的更多是為了解除腫瘤引起的梗阻、出血等合併症。
手術後選擇中醫藥治療可以減輕手術的副作用,改善身體的機能,防止腫瘤的複發和轉移。腫瘤術後元氣大傷,氣血虧耗,而體內的痰濁、瘀血、餘毒猶存,虛中挾實,機體抵抗力、自穩功能和抗病能力降至極點。術後應用中藥能抗感染、緩解癌痛、改善虛弱、控制癌瘤發展、減毒增效。
中醫藥配合術後治療常用方法有調理脾胃法、益氣固表法、養陰生津法和清熱解毒法等。手術後期的治療,主要是消除殘留的癌細胞灶。此時應辨證施治,扶正與祛邪相結合,扶正以調節患者的陰陽氣血、臟腑功能。在扶正的同時,宜用化痰、解毒之品。這樣既可提高患者抵抗疾病的能力,保持機體內環境的平衡,又能控制殘餘癌細胞發展,以防止複發和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