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積極推進學科發展,切實推動疼痛管理水平提升,暉致醫藥有限公司近日主辦了「無痛致遠」2022疼痛高峰論壇,為臨床醫生搭建跨學科溝通交流平台。本屆高峰論壇以線上雲端論壇形式開展,匯聚骨科、風濕科專家,共話學科發展,傳遞專業聲音。
本次高峰論壇以骨關節炎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為主線,圍繞骨關節炎與中樞敏化的早期識別與規範管理、骨關節炎進展及慢性疼痛重要機制、術後加速康復(ERAS)理念下的骨關節炎圍術期綜合管理以及數字醫療背景下的骨關節炎全程管理新模式等話題,分享最新理論及實踐進展,幫助臨床醫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該領域的新理念、新挑戰、新經驗,助力臨床實踐。
骨關節炎趨向年輕化
慢性疼痛已成為沉重負擔
骨關節炎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引起關節軟骨纖維化、皸裂、潰瘍、脫失的常見慢性退行性疾病,關節疼痛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我國骨關節炎患者已超1.3億,且患病率仍在逐漸上升。
作為一種過往在老年人群中高發的疾病,目前骨關節炎的中國患者中已有約1/3是青中年,患者年輕化已成為新的公共衛生問題。
疼痛是骨關節炎患者早期即出現的癥狀,多數患者在治療後仍存在持續的慢性疼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同時,數據顯示,67%的年輕骨關節炎患者存在中度以上的工作障礙,造成了沉重的社會負擔。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終身教授、國家衛生健康委加速康復外科(ERAS)專家委員會骨科專家組副組長裴福興教授表示:「骨關節炎在我國呈持續增長且年輕化趨勢,其中約1/3的患者是青中年,這已成為公眾與社會面臨的嚴重健康問題。然而,我國多數患者對疾病認知度不高,常拖延到病情較重時才開始尋找干預措施並且缺乏長期管理意識。提高公眾特別是中青年人群對骨關節炎的正確認知,早期識別、早診早治,並進行無痛化管理,可有效控制疾病進展,降低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加強骨關節炎的早期診斷及規範化治療、以及慢性疼痛的中長期管理,倡導ERAS理念是各界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早期識別規範治療
把握機會延緩骨關節炎進程
調查發現,年輕的骨關節炎患者往往忽視自身的早期癥狀,低估疾病的嚴重後果,從而導致疾病診治的延誤 。
通過一個簡單的方法就可以有效提升骨關節炎的早期識別率:如果在過去1年中至少出現2次超過10天的關節疼痛,就進行自我量表評估,並及時到骨科、風濕科就診。
早期識別和干預可降低骨關節炎的長期不良影響,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張志毅教授表示:「 在骨關節炎臨床前及早期階段,關節退化程度較低,可作為治療的『機會之窗』,在此階段進行識別和干預可延緩疾病進程。早期骨關節炎需要基於臨床表現、影像學表現、MRI和生物標誌物等進行識別。」
北京醫院骨科主任薛慶雲教授進一步強調:「炎症和關節軟骨的退化是骨關節炎進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對於骨關節炎的早診早治,在減重、合理運動、調整生活方式等非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及時給予抗炎和軟骨保護的藥物治療至關重要。」
明確疼痛機制定製鎮痛方案
充分控制骨關節炎慢性疼痛
研究顯示,超過一半的骨關節炎患者在治療後仍存在持續的慢性疼痛。而慢性疼痛的發生不僅僅源於骨關節炎發生部位的炎症與關節軟骨損傷,此時中樞神經對疼痛的放大效應已成為慢性疼痛的重要原因。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主任楊惠林教授表示:「 約60%的骨關節炎患者存在中樞敏化。這些患者的疼痛感受增強、範圍擴大,且功能狀況更差。中樞敏化可通過CSI-9及CSI-25兩個量錶快速識別。」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風濕免疫科梁東風教授對中樞敏化的識別和骨關節炎慢性疼痛的治療給出了具體的指導。他表示:」對存在中樞敏化的骨關節炎患者的慢性疼痛進行控制,需要在抗炎和軟骨保護的基礎上,積極治療中樞敏化。」
落實加速康復外科理念
全面提升骨關節炎末期的圍術期管理水平
隨着骨關節炎疾病的進展,患者往往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由於國內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對於關節置換手術的需求量也在逐年上升。ERAS是通過對現有技術的優化與整合,進而加速手術康復,已經在許多外科手術中取得成功。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主任兼關節外科主任周宗科教授表示:「骨科手術難度大、風險高,更需要貫徹ERAS理念,近年來ERAS理念已經獲得骨科醫生的廣泛認可,並在我國骨科領域實現了迅速發展。」
在骨科ERAS圍術期管理中,疼痛管理、血液管理及預防感染是保證手術安全性、 降低手術併發症、提高患者滿意度的三大支柱。其中,骨科圍術期疼痛管理應貫穿ERAS全程和康復期,這是加速康復外科成功的關鍵。
創新數字化管理
引領骨關節炎慢病管理未來方向
隨着骨關節炎患者的不斷增加,傳統慢病管理模式下確診時間長、治療依從性差等問題日趨嚴峻。「以患者為中心」的骨關節炎數字化治療和管理系統,通過篩查、治療、患者管理的全程數字化,實現了患者疼痛和身體功能的顯著改善。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科主任林劍浩教授指出:「傳統的骨關節炎患者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管理需求,而數字化治療和全程管理不僅能為骨關節炎患者帶來獲益,還可以進一步實現社會成本的節約,這將是骨關節炎慢病管理的未來發展方向。」
成都日報記者 余星雨 圖據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