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與家人閑坐聊天,分食水果,其樂融融。
俗語說「春吃花,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應季而食為養生要義。秋天正是吃水果的季節。廣東省中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閆玉紅表示,近期上市的時令水果中,有3種不僅可解秋燥,還適合一家老小不同人群,秋季養生,分甘同味。
石榴:生津潤肺吉祥果
紅彤彤的石榴,讓人一見心喜。在我國民俗文化里,石榴一直是團結和睦、吉祥長壽的吉祥果。而在中醫的眼裡,石榴也是咽喉乾燥之人的好物。
根據《本草綱目》記載,石榴「性溫味酸,能止渴、澀腸、止血;主要用於調治津傷燥渴、滑瀉、久痢等」;《中華本草》也記載了,石榴可以「生津止渴,解咽燥口渴」。
閆玉紅介紹,石榴酸甜生津,能解燥渴,不管這個乾燥是陰虛導致的,還是秋季乾燥的時氣引發的,或是因抽煙或長期過度用咽喉而導致的,都有一定幫助。因此,主播、老師或吸煙、老慢支人群,都可在此時適當多吃。
由於石榴是溫性水果,所以平時脾胃虛寒的人也可以放心吃。
不過,閆玉紅提醒,石榴甘甜,吃多了容易滋生痰濕,因此每次要注意控制適度。
此外,石榴皮還常在臨床中被應用。石榴皮味酸、澀,性溫,歸大腸經,是澀腸止瀉的要葯。因此下次吃石榴時,可以把皮留下來,晒乾。當遇到腹瀉時,用干石榴皮5克左右煮水喝或者煮粥喝,能起到一定的止瀉效果。
葡萄:大小皆宜,美容抗衰
葡萄甘甜可口,在中醫看來,也有諸多好處。
《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葡萄能「滋腎液,益肝陰,強筋骨」;《滇南本草》認為,葡萄能「大補氣血」。也就是說,葡萄可以大補肝腎、滋陰血,適合肝腎兩虛、血虛的人。例如現在不少年輕人經常熬夜,傷肝、傷腎又傷血,吃葡萄就有所助益。
對於女性、兒童和老年人,葡萄也有不同好處。無論是小孩子補肝補眼睛,大人補腎補陰血,老人補肝腎、抗病毒,葡萄都能勝任。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葡萄中富含鈣、鉀、磷、鐵以及多種維生素,還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對神經衰弱、過度疲勞大有補益。把葡萄製成葡萄乾後,糖和鐵的含量較高,適合體弱貧血者滋補。
此外,葡萄中含有的丹寧酸及脂肪酸的油脂、B族維生素、原花色素等,有較強的保濕和保護真皮層膠原蛋白的功效,所以也是女性養顏佳品。
雪梨:「天然甘露」清熱潤燥
古人常把梨比作「天然甘露」,是祛火怡神的佳品。其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正適合緩解秋季之燥。當體內燥熱,或喝醉酒,出現咽喉干痛、乾咳、口渴口乾、鼻乾等不舒服時,雪梨就是此時降火的「甘露」。
不過生吃和熟吃,在性味功效上會有所不同。《本草通玄》記載,梨「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
閆玉紅提醒,很多情況下,雪梨並不適合直接生吃。雪梨性寒涼,想要清熱降火,生吃效果較好,適合有內熱、熱咳,特別是溫燥犯肺引起的咳嗽;雪梨煮熟後,寒涼之性減少,清潤之性增加,可以清潤養肺、止咳化痰,更適合女性、小孩與虛寒體質者。
食療方推薦
1.雪梨止咳盅:調理秋季燥咳
秋季咳嗽最常見的是燥咳。用清熱潤肺化痰的川貝,加上健脾化痰陳皮,放入雪梨中一起燉,吃梨喝湯,能夠有效緩解秋季燥咳。
功效:
清熱潤肺,止咳化痰。
材料:
雪梨一個(帶皮更佳),川貝3克,陳皮3克。
做法:
1. 陳皮洗凈,加水煮沸10分鐘,留取陳皮水;
2. 雪梨洗凈、去頭、中間挖空,將煮好的陳皮水和川貝放在雪梨心中,頂部蓋上,隔水燉煮1個小時,待雪梨完全軟爛即可。
注意:梨皮本身就是一味中藥,能「清心降火,滋腎益陰,生津止渴,除煩去濕」,所以不論蒸燉,最好帶皮食用,功效更佳。
2.花椒燉雪梨:適合風寒咳嗽
越到深秋,風寒咳嗽會越多見。此時就可以燉個花椒梨。花椒性溫辛,不僅可以中和梨的寒涼之性,還有溫中散寒、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兩者同燉,能夠溫熱散寒,止咳化痰,有效緩解風寒咳嗽。
功效:
溫熱散寒、止咳化痰。
材料:
雪梨1個、花椒6粒左右。
做法:
把秋梨從上1/3處切開,掏出梨心,用筷子在梨肉扎幾個眼,放入花椒,加水,蓋回梨的上部,原只燉。燉好後喝水吃梨。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查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