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放屁的人和頻繁放屁的人,哪種更健康?建議了解下

2022年09月26日16:51:14 健康 1041

相信每個人都有放屁的經歷,有時可能是在家裡,有時可能是在公共場合,如果在人多的時候總是放屁,會讓人感到非常的尷尬。

放屁其實是人體的正常生理反應,腸道不停蠕動,這個時候,腸胃內食物中或者是腸胃中存在的氣體就會隨着蠕動進入大腸,然後通過放屁排出體外。

正常情況下,每人每天大約會有10~15次,次數過多或者過少,都可能是腸道蠕動的能力較差的表現,這種情況不要硬憋着,不然容易造成身體不適。

很少放屁的人和頻繁放屁的人,哪種更健康?建議了解下 - 天天要聞

有些人發現自己平時雖然有的,但並不是太多,身邊有的人每天卻有很多的屁,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這一現象呢?很少放屁的人和頻繁放屁的人,哪一種更健康呢?

01

很少放屁的人和頻繁放屁的人,哪種更健康?建議了解下

在我們的大腸當中,每天可能會「寄居」多達兩千克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在腸道中會發酵成大約40克的碳水化合物,會產生約13升的氣體。

根據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開展的一項試驗發現,男性平均每天會放12.7次屁,女性平均每天放7.1次屁,放屁的次數和攝入的食物纖維是成正比的。

很少放屁的人和頻繁放屁的人,到底哪個更健康呢?其實這兩方面都不是什麼好事。

很少放屁的人和頻繁放屁的人,哪種更健康?建議了解下 - 天天要聞

「頻繁放屁」:這種情況主要是跟食物有關係,可能平時攝入了大量澱粉纖維類,蛋白質類和易產氣的食物,比如大蒜,紅薯,洋蔥,馬鈴薯等。

也可能是跟吃飯的速度太快有關係,吃飯速度過快,會導致體內吞下大量的空氣,還可能是患有胃部疾病,膽囊,肝臟,胰腺等消化道疾病有關係。

「很少可放」:如果成年人長時間不放屁,那麼會引起腹脹的情況,多半是腸道蠕動障礙或者是腸道堵塞引起的,屁被腸子堵住,會引起腹脹,腹痛,嘔吐的情況。

很少放屁的人和頻繁放屁的人,哪種更健康?建議了解下 - 天天要聞

所以說比起屁多,屁少更應該引起大家的警惕,對於腹部手術患者來說,放屁表示腸胃功能恢復,手術成功了,對於新生兒來說,不必有可能是排氣出口發育異常,對於成年人來說,無屁可能是腸梗阻引起的。

02

延伸閱讀——為什麼手術後通氣(放屁)了才能進食呢?

說到放屁,大家都會感覺到非常尷尬,但是在醫學上,放屁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說明腸胃正常,其實這也是很多患者盼望聽到的天籟之音。

當患者做完手術之後,如果感覺太餓了想吃飯,醫生是不會同意的,只有等到放屁了才能夠進食,當放屁來臨時,患者內心會非常激動,因為自己終於能夠吃上飯了。

很少放屁的人和頻繁放屁的人,哪種更健康?建議了解下 - 天天要聞

之所以手術後放屁才能進食,是因為手術當中用的葯、形成的傷口,可能會影響腸胃功能,此時進食可能會出現腹脹、傷口疼痛的情況,不利於病情的恢復,所以你要給腸胃一點時間,等到腸胃緩過來之後才能夠吃飯。

一般來說,做腹部手術的人要先禁食,如果是其他部位的手術那就不需要了,如果遲遲不能排氣,那麼有可能是腸梗阻了,需要再次進行治療。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第34屆亞太肝病學會年會:聚焦乙肝臨床治癒 - 天天要聞

第34屆亞太肝病學會年會:聚焦乙肝臨床治癒

3月26日至30日,第34屆亞太肝病學會年會(APASL 2025)在京召開,會議以「多元合作,創造消除和治癒的奇蹟」為主題,吸引了全球肝病領域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其中,乙肝臨床治癒成為本次大會的熱點話題,我國多個乙肝臨床治癒研究項目發佈了最新成果。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王貴強教授做報告 病毒性肝炎作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
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專家宋善俊教授逝世 - 天天要聞

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專家宋善俊教授逝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龍華 通訊員 協宣我國著名內科學家、血液病學專家、中國共產黨黨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血液內科教授宋善俊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4月2日晚23時30分離世,享年84歲。1941年宋善俊出生於湖北省公安縣,1963年畢業於武漢醫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畢業後在武漢協和醫院工作...
2025年3月榜|四川衛生健康系統微信影響力排行榜來了 - 天天要聞

2025年3月榜|四川衛生健康系統微信影響力排行榜來了

今天四川省衛生健康系統微信影響力排行榜(2025年3月榜)和大家見面啦!全省衛健系統高質量發展健康傳播力大PK!誰能名列前茅?這個榜單很有料!市(州)衛生健康政務微信影響力排行榜市(州)衛生健康政務微信影響力排行榜囊括了我省21個開通官方微信公眾號的市(州)衛生健康委。在2025年3月排行榜中,「健康成都官微」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