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泉代表:中醫藥創新要與時俱進、博採眾長

2022年06月30日14:11:31 健康 1476
劉清泉代表:中醫藥創新要與時俱進、博採眾長 - 天天要聞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指出,要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本次黨代會上,黨代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清泉做客北京青年報直播間,暢談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最新動向。劉清泉表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中醫發揮了巨大作用,我國已建立起針對新冠肺炎的中藥防治屏障。同時,中西醫融合對於中醫學科的發展非常重要,中醫學不單要與現代醫學結合,還要與其他學科融合,從而持續向前發展。

老中青「傳幫帶」傳承中醫技術

與時俱進開展中醫藥創新研究

劉清泉代表:中醫藥創新要與時俱進、博採眾長 - 天天要聞

說到中醫藥傳承,近些年來,北京中醫醫院一直在開展多項行動。劉清泉介紹,作為北京市第一家市屬中醫醫院,60多年來,北京中醫醫院擁有一大批經驗豐富的老中醫,一代代傳承下來,形成了自己的醫學流派。院內形成了「傳幫帶」的好傳統,通過中青年群體的首席專家帶隊伍,對老一輩的中醫技術進行傳承,同時,又充分培養年輕人,通過「杏林優才」計劃,鼓勵年輕人開展中醫方面的創新性研究。

「中醫藥創新也要與時俱進,要給中醫插上現代科技的翅膀」,劉清泉表示,目前,院內正在開展多項創新性研究並推動成果轉化。比如,院內專家正持續改進一些中藥外用膏貼,傳統的膏貼可能顏色比較黑,貼上之後會影響局部皮膚,目前院內相關專家正在通過使用一些現代新技術,改良傳統膏貼,做到粘而不黑,同時保持藥物療效,又方便患者使用、攜帶。還有院內專家在專攻火針技術,通過與材料學相結合,深入研究火針技術並推動其成果轉化,目前也已開展了五六年時間。

中西醫融合是未來趨勢

中醫學亦要與其他學科融合

劉清泉代表:中醫藥創新要與時俱進、博採眾長 - 天天要聞

關於中西醫融合,劉清泉認為,這對中醫學科的發展十分重要,而且未來可能形成一門新的醫學。「中醫和西醫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兩類科學,兩者就像一座山的兩個坡,一個陰坡,一個陽坡,站在兩個不同方位上看見的東西是不一樣的。而當兩個人都攀登到醫學頂峰的時候,會發現大家說的是一回事。對於事物全貌的系統性認識,中醫可能比西醫強,而在細節處理上,西醫可能又強於中醫。當兩者融合後,一定會形成一個高於傳統中醫、又高於經典西醫的一門學科,而只有在中國有這種中醫基礎。隨着醫學的發展,中醫和西醫今後一定會走向融合。」

劉清泉還認為,中醫學不單要與現代醫學結合,也要與其他學科有機融合,比如物理、化學、材料學等等,這對於中醫的現代化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醫是古老的,但也要善於吸納現代科技,博採眾長,不斷精進自己。

託管本市4家區屬醫院

注重培訓村醫專科能力

近年來,許多老百姓發現,家門口的中醫服務越來越多,獲得感也越來越強。北京中醫醫院也在持續通過「授人以漁」的方式,將精湛的醫療技術送到基層、送至老百姓身邊。劉清泉透露,目前,北京中醫醫院託管了平谷區延慶區、順義區、懷柔區這4個區的區屬醫院,幫助提升其中醫診療服務水平,同時讓北京中醫醫院的技術、學術能力通過這些區屬醫院惠及更多老百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探索出了市、區、鎮、村四位一體的模式,讓老百姓不出村鎮,就能在當地讓北京中醫醫院的醫生和託管醫院的醫生幫其解決問題,對於一些病情嚴重的、情況複雜的病人,甚至可以直接轉診到北京中醫醫院。

此外,北京中醫醫院的醫療服務也在持續向外輻射,包括津冀地區,甚至是雲南、貴州等地,都有北京中醫醫院的專家在送技術。不同於直接派專家到基層給人看病,而是趟出了一條別樣的路徑:「我們在幫助一些基層地方培訓村醫,注重培訓他們的專科能力,比如有的村醫專攻兒科,有的專攻婦科,有的專攻消化,這樣在區域內就能形成一個小的系統,自動形成分診體系,儘可能覆蓋老百姓各類就醫需求。這也是國家醫改中提出的強基層、建機制的思路,我們也在摸索。」劉清泉說。

我國已建立針對新冠的中藥防治屏障

中西醫聯合治療更能發揮效用

眾所周知,面對新冠肺炎,中醫藥也發揮着自己的獨特作用。劉清泉說:「幾千年來,應對傳染病,中醫積攢了豐富的經驗,並擁有行之有效的治療技術。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國已經建立起了針對新冠肺炎的中藥防治屏障。」

劉清泉舉例,比如對於絕大部分的輕型病人、無癥狀病人,可能用一些中藥去改善癥狀,病情迅速就可以好轉,縮短封控時間,加速感染者康復、回歸社會。對於一些普通型和病情稍重的,在中藥治療下,病情轉重的幾率會大幅下降。抗擊傳染病,我們最害怕的就是重症病人增多,其次是擔心病人死亡。而對於上述病人,利用中醫藥將其阻斷、不向嚴重化發展,這是減少重症和死亡率的關鍵。

劉清泉表示,對於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方面,西醫可能有很大的優勢。不過,中西醫聯合協同治療更能發揮效用,在基本的治療上中醫也有很多優勢,實際上是中西醫融合發展、共同推進。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蔣若靜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魏彤

編輯/譚衛平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突發!王妃凱特宣布「回歸」!公布最新照片! - 天天要聞

突發!王妃凱特宣布「回歸」!公布最新照片!

剛剛,威爾士王妃發表了一封感人至深的公開信,感謝公眾對她癌症診斷的支持,並透露她將出席明天的 "彩旗遊行"。42 歲的凱特在今年 3 月透露,她正在接受 "預防性化療",治療一種未公開的癌症疾病。凱特表示,她的治療目前仍在進行中,並將持續數
高溫天的幾種食物? - 天天要聞

高溫天的幾種食物?

最近北方持續高溫,夏天的腳步越來越近,隨着溫度的不斷攀升,人體也似乎進入了消化系統的休眠期,食欲不振,沒有胃口,還有人食物的腐敗變質也加快了速度,我們夏季飲食需要注意什麼? 1. 吃含有糯....
Innovation Webinar | 徐慧玉:OvaRePred——開啟女性健康管理之旅 - 天天要聞

Innovation Webinar | 徐慧玉:OvaRePred——開啟女性健康管理之旅

編者按: The Innovation編輯部推出品牌學術活動 「Innovation Webinar」線上講座:北京時間每周六21-22點,小編邀請The Innovation的作者/編委,科普化講述他們在各自「科學·技術·工程」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和背後故事……2024年6月15日,小編邀請到了來自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徐慧玉老師!Fig.1 Poster | 講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 天天要聞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離不開骨骼、肌肉、關節。靈巧的雙手,強健的四肢,挺直的脊樑,支撐着活力十足、閃閃發光的生命。《全民健康大會》第二期,帶來「強肢健體」的健康指南!小動作也能幫大忙!本期節目邀請了北京積水潭醫院副院長劉亞軍、北京體育大學教授矯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關節外科主任醫師趙旻暐、北京中醫藥大學...
59歲女子突發中風去世,醫生規勸:連日高溫,身體虛要少做4件事 - 天天要聞

59歲女子突發中風去世,醫生規勸:連日高溫,身體虛要少做4件事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分享更多的專業健康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感謝您的支持。「老張,你怎麼穿得這麼單薄?這天氣可不穩定。」醫生李醫生一邊打着傘,一邊對着剛進藥店的老張說道。老張,今年五十九歲
這幾種食物與南瓜相剋,再饞也別一起食用,早了解早受益! - 天天要聞

這幾種食物與南瓜相剋,再饞也別一起食用,早了解早受益!

王先生這一晚邀請了幾位好友來家中品嘗他最新研發的南瓜菜肴。桌上擺放着香氣撲鼻的南瓜燉牛肉、南瓜餅和南瓜粥,每道菜都散發著誘人的香味。「哎呀,老張,你做的這個南瓜燉牛肉真是太好吃了!」李明夾起一塊牛肉,讚不絕口地對着老張說道。
茵陳是「養肝第一草」!搭配好了,還能祛濕、護血管 - 天天要聞

茵陳是「養肝第一草」!搭配好了,還能祛濕、護血管

在醫院的等候區,張先生坐在椅子上,他的朋友李女士經過,停下腳步,輕聲問道:「張先生,你看起來不太好,怎麼了?」張先生苦笑了一下,「嗯,最近身體一直不太舒服,特別是這幾天。」他的聲音帶着些許疲憊和困惑,「我感覺到渾身乏力,手腳沉重,有時候還會
即將進入高峰期!這種病,沒有特效藥! - 天天要聞

即將進入高峰期!這種病,沒有特效藥!

盛夏將至伴隨着高溫潮濕的天氣蚊蟲大量孳生登革熱的流行也逐步進入高峰期目前登革熱沒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因此早期識別、早防蚊隔離是防止出現重症和防止進一步傳播的重要措施01 登革熱主要由「花蚊子」傳播登革熱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徑傳
午睡,是充電還是「放電」?4個午睡誤區,讓你越睡越累! - 天天要聞

午睡,是充電還是「放電」?4個午睡誤區,讓你越睡越累!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每天給您分享專業的醫學科普知識,幫助您及其家人提高健康生活品質,感謝您的支持!午睡,這個看似簡單的日常行為,其實蘊含著不少學問。對於很多人來說,午睡是下午充電的一個好辦法,但如果方法不對,不僅不能恢復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