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如何克服害怕的心理?

2022年07月14日13:25:03 心理 1216

星雲大師:如何克服害怕的心理? - 天天要聞

問:不管男女老少,人都有所「怕」,怕死、怕黑、怕鬼、怕人、怕生、怕痛、怕病、怕老等。請問大師有什麼方法可以克服害怕的心理?

星雲大師

人因為對未知的事物不了解,就會產生害怕的心理;就如我們害怕黑暗,因為黑暗我們看不到!如果凡事瞭然於心,自然就不會害怕了。我們平常總會害怕不熟悉的環境,一有風吹草動,就覺得有鬼。

過去在我小的時候,每次自己一個人走路,常常覺得後面好像跟着一個鬼。這時我就想走快一點,一走快,覺得鬼走得更快!我的家又那麼遠,這個鬼一直跟在我的後面,怎麼辦呢?那時自己還很小,也還沒有出家,就停下來回頭看,沒有鬼嘛!於是,那個時候我就懂得訓練自己,我知道根本沒有鬼,何必怕呢?

我想,人會害怕的原因,就是不明真相。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一旦被蛇咬了,連繩子的影子都怕。有些人膽小、怯弱,叫他上台講演,他說:「我不敢!」要他去會客,又說:「我不敢!」無論做什麼事都推說:「我不敢!」為什麼不敢,就是因為怯弱!這是一種毛病。我們一定要勇敢面對一切事,因為「要得會,人前累」。

星雲大師:如何克服害怕的心理? - 天天要聞

現在台北有一種訓練,叫作「丟醜訓練」。醜媳婦總要見公婆,就是要禁得起在人前丟臉,才會堅強。例如買個電器類的東西,要知道好壞,要禁得起關關弄弄。

人為什麼會怕?怕失去!怕失去愛情,怕失去金錢,怕失去權勢,怕失去地位,怕失去榮耀。已經擁有的,害怕失去。

也有很多人怕老鼠,可是老鼠是怕人的啊!你怎麼怕老鼠呢?真是顛倒!怕蟑螂,蟑螂應該是看到人就要趕快躲起來的,你怎麼怕蟑螂?這是莫名其妙的怕!

人也怕災難,怕颱風、怕地震、怕泥石流等等自然界的災害;怕被搶、怕壞人、怕土匪,但是怕也沒用啊!躲避也不是辦法。知道颱風要來,就要加強門窗的防護;泥石流來了,就躲到安全的地方。甚至地震來了,你也要有地震的常識啊!基本上,木板的房子不容易倒塌,即使地震來了,它有彈性,會隨着搖擺。住在高樓,愈高搖得愈厲害,即使逃跑,也來不及!

所以不必慌張。你要有防備地震的方法,比如躲在結實的檯子下面或柱子旁邊,還是有空間能夠給我們安全。人若是一味地慌張失措,反而不能躲避災難。

星雲大師:如何克服害怕的心理? - 天天要聞

所謂:「人有人理,天有天理,情有情理,道有道理,地有地理。」但是地理不是從方位上來看的,例如同一條街上,門面朝東的商店,幾家賺錢,幾家失敗,你說哪裡有方向?

其實做生意賺不賺錢,是要看產品的好壞,要看經營者的管理,要做市場調查,而不是看地理風水,所以凡事都有它的因果!

迷信很可怕。我們對治恐懼,就是要有智慧、要有常識。我們認識颱風,就不會害怕颱風;我們認識地震,就不會害怕地震;我們認識鬼有鬼的世界,畜生有畜生的世界,大家各有各的世界,不相妨礙。

佛祖在時,有一個優婆先那比丘被毒蛇咬傷,雖然毒性發作,眼看着就要氣絕,但是他一點也不害怕,一點也不挂念。他說:「我是觀空的,毒蛇能咬我的身體,它能咬空嗎?」遂從容死去。能與虛空同體,就不怕了,不怕反而可以躲避很多災難。

一個人有慈悲,慈悲就沒有敵人,慈悲的人到處行得通;有智慧,能明白一切,就不會害怕;勇敢、自信、正念,懂得轉移注意力,就不會害怕。

有時候我們走夜路,要依靠燈;一個人膽小,可以多找幾個人做伴。對外境的害怕容易解決,而內心的懼怕是從怯弱、無知而來,要自我訓練。

本文選自《心安諸事安:星雲大師談當代問題3》



一切社會問題,皆來自心病,

最急需解決的問題,要從「心」開始治理

星雲大師:如何克服害怕的心理? - 天天要聞


內容簡介:面對紛雜社會,困惑者眾,星雲大師表示:「我是一口鐘,有敲必應,有問必答。」 叢書將星雲大師近年來,弘法五大洲於各地,針對不同領域的社會人士所作的講演、座談結集成冊,24個話題,包括對孩子的教育、婆媳關係處理、論理、女性、人生命運、臨終關懷、環境保護等,提供大眾參酌,從中讀出應對現實人生之道,讓人們獲得幸福和諧的人生。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佈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裏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