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戰爭和巴以衝突長期交火不斷,看不到和談希望的情況下,國際社會最擔心的問題是其他敏感地區發生規模更大的武裝衝突,尤其是東北亞地區的朝鮮半島,一旦發生戰爭,很可能會演變成多國介入的大戰,這意味着亞歐大陸西側和東側同時在打仗,對全球影響會非常大。所以去年10月朝韓邊境局勢快速升溫後,外界對三八線高度關注,美國智庫也圍繞此事展開了兵棋推演,認為朝軍只要出手,就將面臨失敗,但有趣的是,這些推演中沒有考慮中國出兵這種情況。
美國智庫之所以推演「第二次朝鮮戰爭」,和去年三八線的危險情況有關。去年10月15日,由於朝韓關係驟然緊張,雙方立刻採取了一系列動作向對方示威,先是朝方炸毀了連接朝韓邊境的唯一公路和鐵路,宣布「永久關閉並封鎖南部邊境」。然後韓軍在邊境區域開展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練,向東部海域發起了實彈炮擊,雖然都沒有把戰火真的延伸到對方的地盤上,但其實都表達了「你敢開火,我就立刻還手」的態度。
考慮到時任韓國總統尹錫悅是堅定的親美派,自從他上台後朝韓關係急轉直下,連續了撕毀了幾項文在寅時期簽訂的朝韓友好文件,所以外界擔心一旦三八線擦槍走火,必然會引發大戰,美國智庫自然也要圍繞此事作文章。按照美國智庫得出的結論,朝軍最多只能堅持幾個月,理由是美軍一定會介入。推演中提到,如果朝韓開戰,那麼朝鮮軍隊一定會動用數萬門大炮,在短期內快速轟擊韓國首都首爾,短期內至少會傾瀉300-400萬噸彈藥,起到威懾韓軍的作用。
韓軍會第一時間聯合美軍,快速採取行動,出動隱身戰機和海上的戰艦,對朝鮮的炮兵陣地進行定點清除。這個反應時間會非常快,因為朝鮮的炮兵陣地並不多,早就被美韓掌握情況,朝軍即使打完就立刻轉移,也沒有辦法保全大部分火炮。消滅朝軍的火炮後,美韓軍隊會立刻採取進攻行動,韓軍會向北突破三八線,而美軍則會選擇在仁川或者群山等港口登陸,配合韓軍,嘗試複製當年的模式,兵分兩路,割斷朝軍。
考慮到朝軍的常規武器現代化水平並不高,因此朝軍在火力其實抵擋不住美韓聯軍。如果朝軍動用核武器,美軍也會動用核武器,到時候半島變成「無人區」,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所以朝鮮未必敢真的使用核武器。如果從常規武器較量的角度,朝軍其實很難擊敗美韓聯軍,不會堅持太久。
在推演中,美國智庫認為中國不會出兵,他們給出的理由其實大家都能想到,一個是外交關係因素,另一個是經濟因素,前者不方便展開說太多,後者大家心知肚明,打起來對中國當下的經濟會雪上加霜。但其實美國智庫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是否再次幫助朝鮮,問題在於決定本身是否對中國有利,如果利大於弊,中國會再次出兵,這是一個權衡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必然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