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一網站爆料,沙利文在一場會議上,居然提出要是在1月20日之前,伊朗把鈾濃縮到90%的純度,美國就該動手,軍事打擊伊朗的核設施,而且還打算拉上以色列一起干。
想想看,沙利文不是一般人,他是拜登的核心智囊,他這話到底是不小心說漏嘴,還是故意放風試探,又或者真有這計劃?要知道,任何關於軍事行動的風聲都可能掀起狂風巨浪,何況這次涉及的還是伊朗這樣在中東有着重要影響力的大國。
伊朗搞核計劃,有些年頭了。早在上世紀50年代後期,在美國的支持下,伊朗就開始了核能探索。但1979年後,美伊關係就像坐過山車一樣,急轉直下。
美國開始指責伊朗打着「和平利用核能」的幌子,暗地裡搞核武器。2002年,美國拿出偵察衛星拍到的伊朗中部核設施照片,一下把伊朗核問題推到了國際舞台的聚光燈下,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從那以後,伊朗核問題就像一顆定時炸彈,時不時讓國際社會緊張一下。美國聯合盟友,對伊朗實施了一輪又一輪嚴厲的制裁,想從經濟上逼伊朗放棄核計劃。
以色列更是坐不住,多次放話要對伊朗核設施來一場軍事打擊,徹底解決這個「心頭大患」。
伊朗一直強調自己搞核活動完全是為了和平目的,滿足國內能源需求,還有醫療科研這些用途,還說自己有權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框架下,和平利用核能。
國際原子能機構也多次介入核查,可每次結果都不能讓各方都滿意,伊朗核問題就在制裁、核查、談判、再制裁的循環里,一直僵持着,成了美伊關係緊張,甚至整個中東局勢不穩定的關鍵原因。
美國和以色列的盟友關係,那可是相當鐵。以色列建國以來,美國就全方位支持它,政治、經濟、軍事一個都不少,簡直就是以色列在中東站穩腳跟的堅實靠山。
以色列靠着美國的支持,在中東衝突里那是相當活躍,和周邊阿拉伯國家打了好幾場仗,不斷擴大自己的領土和戰略空間。
之後伊朗就高舉反 美、反 以的大旗,大力支持巴勒斯坦的哈馬斯、黎巴嫩的真主黨這些反以武裝力量,這把以色列給得罪慘了,成了以色列在中東的頭號敵人。
伊朗的這些舉動,以色列覺得是對自己安全的直接威脅,美國也覺得自己在中東的布局受到了衝擊。所以,美以基於共同的利益,就抱得更緊了,一心想壓制伊朗的影響力,維護美國主導的中東秩序。
拜登在競選的時候,可是跟選民拍着胸脯保證,要是他當選,肯定馬上扭轉川普對伊朗的「極限施壓」政策,趕緊讓美國重新加入伊核協議,給美伊關係緩和創造機會。
畢竟川普在任的時候,突然退出伊核協議,還恢復和追加對伊朗的制裁,讓美伊關係一下子降到了冰點,中東局勢也跟着緊張起來。
拜登心裏明白,修復美伊關係對穩定中東局勢,還有維護美國的全球戰略布局,都特別重要。
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拜登上台後,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國內複雜的政治環境,還有各種利益集團的牽制,讓重返伊核協議變得困難重重。
一方面,美國國內有些強硬派勢力,特別是那些親以色列的政治團體,堅決反對放鬆對伊朗的制裁,他們擔心伊朗會趁機擴大在地區的影響力,威脅到以色列的安全。
這些人在國會、輿論場到處發聲,給拜登施加了很大壓力。
另一方面,美國在中東的盟友也對伊朗心存忌憚,私下裡跟拜登說,他們擔心伊朗重新崛起,希望美國繼續對伊朗保持高壓,好維護自己在中東的地緣政治優勢。
在這些內外因素的影響下,拜登政府在重返伊核協議這件事上,一直猶豫不決,和競選時的承諾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雖然拜登在重返伊核協議上磨磨蹭蹭,但在制裁伊朗方面,可是一點都不含糊。美國憑藉自己強大的經濟和金融,拉上歐洲盟友,對伊朗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窒息式」制裁。
從石油禁運到金融封鎖,從貿易限制到技術禁運,幾乎把伊朗經濟的各個方面都給限制住了。
美國不讓伊朗出口石油,這可斷了伊朗的主要財路,伊朗經濟受到嚴重打擊,凍結伊朗在海外的資產,讓伊朗的海外貿易和金融往來都沒法正常進行,限制伊朗獲取先進技術,阻礙了伊朗的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
面對美以的聯合壓力,伊朗這幾年在軍事防備上花了不少心思。伊朗一直加大軍事投入,重點發展導彈技術。
伊朗自主研發的各種導彈,射程有近有遠,不僅能精確打擊周邊地區的軍事目標,還對潛在的敵人形成了強大威懾。
比如說「流星」系列導彈,射程能達到幾千公里,以色列全境還有美國在中東的好多軍事基地,都在它的射程範圍內,這可讓對手不敢輕易動手。
伊朗還很重視提升防空能力,引進並改進俄制防空系統,構建起多層防空網絡,在空中防禦上爭取主動。
要是美國真和以色列聯手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中東地區肯定會陷入一場大災難。看看歷史上的中東戰爭,哪一次不是生靈塗炭,經濟崩潰,社會動蕩。
這次要是再打起來,伊朗有不少導彈,一旦反擊,以色列的特拉維夫、耶路撒冷這些城市都可能遭殃。
伊朗還可能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這可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要是被堵了,全球大概20%的油輪都沒法通行,國際油價肯定暴漲,中東地區的經濟也得癱瘓。
周邊的伊拉克、敘利亞這些國家本來局勢就不穩定,戰火一蔓延,他們的重建和發展就全泡湯了,更多百姓只能逃離家園,變成難民,給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中東地區好不容易盼來的和平穩定,就全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