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中國軍工在西方聖誕假期里,亮出的「三機一艦」「(銀杏葉」第六代戰鬥機和為其伴飛護航的殲-20S雙座戰鬥機,以及西飛院試飛的KJ-3000戰略預警機、076型兩攻艦「四川艦」。)讓世界眾多國家驚掉下巴。
美國「動力」網站26日稱,中國「已經完成令人震驚的試飛」。這是我們見過的中國最先進的飛行器。
而從網上的視頻和照片來看,第六代戰鬥機科幻感滿滿,和以往的戰機設計不同,它採用了超扁平全翼身融合的外觀,飛翼結構,無垂尾,全動翼尖,三發動機布局,二元矢量噴口,超大機頭雷達罩!並且擁有獨特的機腹和機背進氣道,甚至可能裝備三台發動機,大型菱形三角翼設計允許戰機承載更多燃油和武器,進而提升攻擊能力。
相比5代機,六代機巡航預計超過三馬赫,在隱身能力、信息化水平、態勢感知、飛行速度、航程以及載彈量等核心參數上都具有壓倒性優勢,完全顛覆傳統戰機設計理念和許多人的認知。
美國 「動力」網站認為,這種中國新型戰鬥機將能夠在沒有加油機支持的情況下,「在遠離基地的空域進行長時間盤旋」,「對美國加油機、運輸機、預警機、偵察機以及前沿部署的盟軍艦艇和地面部隊都有實際影響」。
從美媒的報道來看,中國新型戰機在技術水平上對美軍實現了超越,給美軍在武器裝備技術上的絕對領先時代划上句號。
美國被刺激在情理之中,習慣了「遙遙領先」的美國空軍,還從來沒有想過,這種攻守異形的情況,美國國防部原本的設想是能夠在2030年前後實現六代機的服役,但是目前看來,中國有可能趕在美國之前,率先裝備六代機。
但最受刺激的除了美國軍方,還有我們南北的鄰居,印度和日本。
印度為啥被刺激了
印度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在各項事務上「對標」我國,尤其是軍事領域更是如此,但問題是,印度軍事技術一直秉承拿來主義的傳統,幾乎所有主要裝備都要進口的,印度引以為傲的光輝戰機其中的發動機是美國的F404發動機。但因為美國發動機葉片原本由中國生產,現因中國出口禁令而無法繼續製造,美國供應鏈出了問題,導致印度光輝戰機剛量產就面臨難產困境。
這回我們兩款新戰機一經亮相,印度方面感到「心碎」,因為沒有辦法進行「對標」了,印度壓根就拿不出同類型的產品。當前印度社交平台輿論分為兩派,共同點是無論上下層都對中國突然曝光的第六代戰鬥機表示「無法接受」。
一名印度軍事愛好者在社交媒體上直言:「中國的新戰機來了,印度連軍用無人機都造不出來,戰機只能從外國買,根本沒什麼競爭力。」
印度航空界的專業人士都忍不住感嘆:「中國龍以巨大的優勢擊敗了印度象,心都碎了。」
但不服氣的那部分人認為,中國六代機抄襲了印度國產的LCA「光輝」戰鬥機。
在這些印度人看來,中國「六代機」的大三角翼設計與印度的LCA戰鬥機很像。
當然多數主流印度輿論還是認同中國展示的六代機成就,開始看清印度在空軍戰略上失敗的事實並嘲諷印度空軍在制定裝備發展戰略和執行過程中朝令夕改,導致現在所有計劃都落空。
一位名為Amit的博主在他的帖子中寫道:「我們不能總是活在過去輝煌的記憶里,也不能僅僅依賴購買他國裝備來增強國防力量。這次事件讓我們看清了一個事實:我們需要更加專註於建立一個強大、獨立且先進的國防工業體系。
日媒沉默背後
與過去日媒對中國新型武器津津樂道的吃瓜的心態不一樣,有網友去日網搜索的畫面截屏顯示,日本這邊對於中國新型6代機:沒有一家日本媒體報道。
唯一的日語報道信息,來自法媒「Meta-Defense」網站的日語版。
為什麼日媒沉默了?這或許是源於,中國的新型戰機讓日本受刺激了,或開始擔心第二島鏈的安全性了。
在前段時間,美國剛把美軍撤出第一島鏈,但六代機的試飛,就在一夜之間,第二島鏈也沒了。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第二島鏈的形成與冷戰時期的國際格局密不可分。冷戰期間,美國為了遏制蘇聯和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擴張,提出了「東方弧線」的新月形封鎖戰略。在這一戰略指導下,美國通過締結安全條約、建立軍事同盟、增加駐兵數量等方式,逐步在亞太地區建立起了三道封鎖島鏈。
其中,第二島鏈以關島為中心,由日本的小笠原群島、硫黃列島和美國的馬利亞納群島等島嶼組成。這條島鏈在地理位置上跨越了廣闊的西太平洋區域,其北部連接着日本本州島,南部則延伸至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形成了一道較為鬆散的弧形防線。
第二島鏈作為其中的一道重要防線,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
但從目前情況看,美軍撤出第一島鏈並不能確保自己的安全,因為他們很快又發現,第二島鏈也岌岌可危,變得不安全了。
因為有人推測,中國不聲不響試飛的這兩款新型戰機,或許是3萬米+3馬赫+1萬公里的標配,這兩款戰機既能轟炸,又能格鬥,更為關鍵的是還沒有對手,其他飛機根本發現不了它。
第二島鏈變得不安全,事關日本的切身利益,日本有了危機感。
日本共同社12月18日稱,消息人士透露,日本政府正協調在2025年度預算案中計入108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1.5億元),作為與英國和意大利共同推進新一代戰鬥機「全球作戰空中計劃」(GCAP)開發的費用。
日本、英國和意大利三國防務部門負責人一致同意加快推進GCAP戰鬥機的聯合開發計劃,目標是在2035年前部署這款未來戰鬥機。
按照我國曆來是「生產一代、試製一代、研發一代、構思一代」的打法,秀出來的未必是最先進的,新亮相的戰鬥機正處於「試製一代」的路上,那麼是不是意味着第七代戰鬥機的研發工作早就開始了呢?
因此,總的來說,中國這次戰機的試飛,領先來的突然,這是亞洲的歷史時刻!歐洲壓制領先了亞洲一百多年,在過去但凡西方做不到的高科技,都會說日本韓國中國更加做不到。
但一夜之間,攻守異形,中國正在逐步回到它原來的歷史位置,讓很多國家的認知發生了改變,心理防線開始崩塌,危機感也加強了。
當然,這也給了印度追趕的目標,在印度人看來,都是人口大國,都是製造業強國,中國能取得的成就,印度自然也能做到,印度網友表示,在看到我們的新型戰鬥機之後他們建議自己的國家直接跳過五代機和六代機,爭取在第七代戰鬥機上一舉超越中國。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