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華商韜略 600
1月28日,萬達集團公眾號發佈了除夕到初六的相關數據:全國480座萬達廣場同比2019年客流增長15%,銷售額增長29%。
隨後,各大媒體相繼跟上,「萬達復蘇」成為關鍵詞彙。一時之間,曾遭遇「滑鐵盧」的王健林似乎又回來了。

2017年12月,一篇名為《王健林的滑鐵盧》引爆網絡,文中指出大連萬達涉嫌捲入與國企爭奪馬來西亞大馬城項目,因此公司陷入債務危機。
雖然後續大連萬達立即發出《嚴正聲明》予以反擊,但最終還是不了了之。
無法辯駁的是,2017年,似乎確實是萬達艱難的一年。
短短一年時間,13個萬達城、70多家萬達、長白山獨
然而這還並未結束,2018年,萬達的「賤賣模式」仍在繼續。萬達電影、馬靜俱樂部、「萬達·倫敦ONE」等部分股份相繼被出售,甚至就連萬達在海外的最後一塊地——芝加哥萬達大廈也開始洽談買家。
一系列操作,王健林個人身價減少600億元,從首富座位跌下。
2018年年會上,王健林沒有了當年《向天再借500年》的豪邁,在《歌唱祖國》的旋律中,默默擦起眼淚。

種種跡象,彼時的人們普遍認為,「王健林跌落神壇」,媒體也多持悲觀態度。
可王健林並不這麼看,在2018年年會上,王健林直言「那些說萬達不行了的,根本不理解商業的基本邏輯」。
其實萬達的「資產賤賣」早在2015年就有跡可循。
那一年王健林榮升全球華人首富。年會上,王健林親自獻唱《向天再借500年》,那麼萬達憑何手段才能「向天再借500年」呢?
王健林是這樣說的:「企業經營的最高境界就是『空手道』,有了品牌,有了能力,別人找上門來,你一分錢不出憑品牌就能掙錢。」
同年,王健林首次提出萬達商管的「輕資產」模式。這一模式與「品牌加盟」頗為類似。簡單講,就是別人掏錢投資建設萬達廣場,萬達集團則只負責品牌運營、商業維護等等管理工作,並從中分得利益。
在經歷了2017、2018兩年的重資產「賤賣」後,萬達不但將近4200億的負債成功縮減到2200億,還將萬達商業地產成功轉型,正式更名為萬達商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2019年,萬達商管正式宣布從2021年起不再發展重資產,全面實現輕資產戰略。

2020年,疫情席捲全球,以重資產為主的眾多房地產企業壓力猛增,各家負債相繼拉響警報。
最慘的當屬恆大。截至2021年,恆大總負債高達1.97萬億元。2022年12月2日,「許家印跳樓」的虛假消息引爆全網,雖然後續許家印的親自出面澄清,但也反映出人們對房地產企業的悲觀態度。
然而在如此逆境中,萬達反倒因為「資產賤賣」和「輕資產模式」活得頗為輕鬆,避免了重資產模式下受房地產周期的影響,不用像其他房地產企業那般背負巨大的債務壓力,還可以獲得曾經無法獲得的優質項目。
2020年,萬達集團原本定下開業240-250家萬達廣場的目標。但因為憑藉「輕資產模式」,萬達得以快速擴張,還未到年底,就已經開業300餘家萬達廣場,遠超規劃目標。
與此同時,萬達開始輸出完整的品牌與管理體系,這已經成為萬達的無形資產。根據相關數據顯示,萬達已經連續多年達到99.4%的出租率和99.9%的租金收繳率,成為商業地產領域的標杆。
2022年4月,萬達拿下北京藍色港灣和北京五棵松卓展購物中心兩大北京地標建築的整體經營管理權。
顯然,萬達的管理體系已經得到業界認可,成為王健林口中的「憑品牌就能賺錢」。
回頭看來,「商業的基本邏輯」究竟為何,尚難定論,但至少王健林給出了一個答案,沒有在寒冬中倒下,成功「向天再借500年」。
——END——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