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國開始大量服役先進的武器裝備,印度《歐亞時報》認為,中國目前已經從此前「防禦性進攻」的戰略轉向了「進攻性防禦」的戰略。對於中國來說,與其等待美國主動過來發起挑釁,不如主動展現自己的強大力量震懾住美國,直接防止衝突的產生。
印媒表示,美國同樣對中國的某些還未露面的項目十分感興趣。印媒援引美國國防情報局的消息表示,相關證據表明,中國除了研製轟-20隱身戰略轟炸機之外,還在研製殲轟-XX隱身戰鬥轟炸機。殲轟-XX裝備有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不僅能夠使用大型空對面精確制導彈藥和中遠程空空導彈,還擁有3200公里的航程,在戰時完全能夠對日本和美國關島進行轟炸,摧毀部署在這些地方的美國軍事基地。
為了保證隱身能力,殲轟-XX隱身戰鬥轟炸機的進氣口和目前大部分的無人機一樣設置在機身頂部。而其內置彈倉的布局和殲-20隱身戰鬥機相似,除了在機腹位置有一個主武器艙之外,還在機身側面設置有側置式的武器艙,用於單獨容納空空導彈。
印媒認為,中國深受《孫子兵法》的影響,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很重要。與其和對手爆發直接軍事衝突,通過展示強大的作戰能力來削弱對手的戰鬥意志對於中國來說更具備吸引力。而在2018年,中國《航空知識》雜誌封面上曾經刊登過殲轟-XX的設想圖,證明中國其實一直希望裝備這麼一款隱身戰鬥轟炸機。
當然,對於殲轟-XX隱身戰鬥轟炸機也有不同的聲音存在。德國航空專家安德烈亞斯·魯普雷希特就對殲轟-XX的真實性存疑,並表示「老實說……真的有殲轟-XX嗎?我認為這比雪人或尼斯湖水怪還要神秘。」
個人對於殲轟-XX的觀點比較中性,也就是認為殲轟-XX確實存在,但並不是一款全新研製的隱身轟炸機,要麼是目前已經正在不斷試飛中的殲-20S隱身戰鬥機,要麼就是中國的第六代隱身戰鬥機。
先來聊聊殲-20S隱身戰鬥機,雖然其體型相較於現有的殲-20隱身戰鬥機並沒有多大。但是直到現在,也沒有人確定殲-20S的腹部內置式彈倉沒有進行擴大或者是加深。說得更加直白一點,就是殲-20S完全可以為了強化自己的對地打擊能力,然後將腹部內置式彈倉加深,以滿足大直徑、高重量空對面打擊武器的攜帶。
而對於第六代隱身戰鬥機來說,目前是否是一款純粹的空優戰鬥機也還是同樣沒有定論。因為從性能要求上來看,目前部分第六代隱身戰鬥機的作戰要求,實際上已經和空天轟炸有些相似了。那麼,第六代隱身戰鬥機能否直接成為一款空戰能力比殲-20更強的隱身戰鬥轟炸機呢?個人認為可能性還是很高的。
因為如果不這麼做的話,那麼就意味着第六代隱身戰鬥機就是一款純粹的空優戰鬥機。為了滿足作戰需要,我們還需要研製採用了第六代戰鬥機技術的隱身轟炸機,又回到了此前的情況,變成了一個循環。當然了,要實現個人所設想的目標,最重要的還是技術上要實現突破。如果技術上有限制的話,第六代空優戰鬥機大概率會先實現最重要的目標,也就是優先保障空優作戰能力。
不過,印媒有一點倒是真的說對了,那就是現在解放軍確實開始明顯轉向了「進攻性防禦」戰略,最為明顯的就是,中國開始不斷強化自己的遠程打擊能力。殲-20隱身戰鬥機、殲-11、殲-16、殲-10、殲-15以及中國海軍的055大驅和052D系列導彈驅逐艦,不僅都在強調「走出去」,而且還強調要走得更遠,將敵人攔阻在距離中國儘可能遠的地方。
目前中國的「東風-16」中程彈道導彈擁有1000公里的射程,可以將第一島鏈上大部分的美軍基地納入到攻擊範圍之內。而射程更遠的「東風-21D」和「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則能夠打擊第一島鏈至第二島鏈範圍內大部分水域中行動的美國海軍水面艦隊。這一切都證明了,中國確實開始向「進攻性防禦」轉型了。
此外,中國的轟-6型轟炸機控制無人機群行動的CG畫面,也同樣讓印度媒體深感不安。印媒認為,轟-6型轟炸機如果真的具備操縱無人機執行空對面打擊任務甚至空優作戰任務的能力,那麼這個組合的最大攻擊距離將會突破第二島鏈,在更遠的地方攔截美軍的作戰力量。
但個人實際上對於我們的各種大型無人機更加感興趣,比如在剛剛閉幕的第十四屆珠海航展上亮相的「翼龍-3」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不僅能夠執行空對面打擊任務、空優作戰任務、中繼制導任務和搜潛/攻潛作戰任務,其最大航程還突破了10000公里,屬於真正意義上的「洲際無人機」了。
中國完全能夠以「翼龍-3」這種大型超遠程無人機為基礎,發展出中國下一代遠程作戰體系。比如,直接用大型遠程無人機指揮其他無人機執行更加危險的空對面打擊任務、電子戰任務和空優作戰任務等。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夠更加積極地組建一道防禦體系,讓美軍更加不敢輕易對我們發動軍事恐嚇。
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