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期間,時任紅一軍團政委的聶榮臻和軍團長林彪,率部肩負着為全軍開路打先鋒的重任。在途中,一向以「儒雅」著稱的聶榮臻曾和林彪連續爭吵了三次。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1949年北平解放後,林彪竟然想讓聶榮臻代替自己的老搭檔羅榮桓,擔任第四野戰軍的政委。10年後,當毛主席準備讓林彪接替彭德懷擔任國防部長,徵求未出席會議同志意見的時候,羅榮桓說:「他不適合這一職務。」
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林彪和聶榮臻爭吵過多次,那他為何要讓聶榮臻代替羅榮桓呢?10年後,羅榮桓為何認為林彪不適合當國防部長?
聶榮臻
聶榮臻和林彪在長征期間的三次爭論
聶榮臻在紅一軍團呆的時間比林彪還要長,從軍團恢復到取消近6年的時間內,聶榮臻一直都是紅一軍團的政委;而林彪在1936年5月擔任紅軍大學的校長後,便將紅一軍團軍團長的職務交給了左權。
算下來,聶榮臻和林彪在紅一軍團共合作了4年的時間,總得來說他們兩個的配合是默契的。其實兩人之所以如此默契,其實是因為聶榮臻從兩人共事第一天開始,就決定和林彪搞好關係。
聶榮臻比林彪大8歲,兩人早在黃埔軍校時期就認識,那個時候聶榮臻是黃埔軍校的教官,而林彪則是第四期學員。林彪畢業後到獨立團實習,還是聶榮臻分配他去的。
1932年初,當聶榮臻得知自己要去和一個比自己小8歲,且對方還曾是自己學生的林彪合作的時候,他內心十分複雜。在《回憶錄》中,聶榮臻曾這樣寫道:
「這次我和林彪被組織派去紅一軍團工作,在我看來,那時的林彪還很年輕,有些年輕氣盛,但我相信只要做好工作,我們兩個還是能團結共事的。」
林彪
但俗話說得好,日久見人心,隨着時間的慢慢流逝,聶榮臻對林彪的認識越來越多,兩人間爭吵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聶榮臻和林彪的第一次爭吵,發生在中央紅軍長征初期。
在突破敵人第三道封鎖線的時候,中革軍委命令紅一軍團立即控制九峰山制高點,防止敵人佔領粵漢鐵路上的樂昌,然後向我軍發起進攻和堵截。除此之外,控制九峰山還能掩護中央縱隊安全通過。
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林彪卻拒絕執行中革軍委的命令,他不僅不佔領九峰山,反而準備率部趕在敵軍來臨之前衝過樂昌,以此來保護自己的紅一軍團。面對林彪的想法,聶榮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解決執行中革軍委的命令,兩人因此發生了爭吵。
聶榮臻對林彪說:
「敵人現在雖然還沒有到達樂昌,但我軍距離樂昌還是有一段路的。更何況你不要忘了,敵人是四個輪子的,我們只有兩條腿,不管怎麼趕路,我們也趕不上四個輪子!就算我們跑過了樂昌,那麼後面的中央和軍委的縱隊要怎麼過來呢?如果不佔領九峰山,那麼敵人很有可能把後續部隊給截斷!」
對於這一問題,聶榮臻的想法沒有錯,但林彪也不肯執行,他將紅一軍團戰士們的生命放在首位。就在聶榮臻和林彪爭吵不休的時候,參謀長左權說:「好了好了,你們不要再吵了,這樣吧,我們派個偵察兵去前方看看,等知道前方的情況後再說吧!」
聶榮臻和林彪看了對方一眼,然後點點頭表示同意。隨後左權連忙派去偵察兵去偵察情況,誰曾想偵察的結果令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報告!敵人已經來到樂昌大道了,我們如果現在衝過去的話,豈不是……」
偵察兵說到這裡,林彪也就不再堅持自己的想法。當時情況十分緊急,但林彪還是沒有下定決心作出決定。他利用敵軍的電話線,偽裝成國民黨正規軍,和正在向樂昌進行的敵軍民團進行通過。
敵軍民團回答道:「報告,鄧龍光的3個團已經佔領樂昌了,其中一個團正在向制高點九峰山前進。」林彪聽後當即丟下電話,對四團團長耿飈和政委楊成武說:「快快快,務必用最快的速度趕往九峰山,搶奪制高點!」
當紅軍登上九峰山時,敵人也從山的另一側爬上去。聶榮臻得知這一消息後,這才將懸着的心放下。
第二次爭吵是在會理會議召開前。
遵義會議結束後,為了擺脫敵人的尾追堵截,毛主席指揮紅軍戰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取得了戰略轉移中的決定性勝利。「四渡赤水」也成為毛主席一生中最得意的決定。
然而林彪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這不是在走捷徑,而是在走冤枉路。於是,林彪發牢騷地說:「這樣會把部隊給搞垮的!像他(指毛主席)這樣領導指揮能行嗎?」
這天,林彪給彭德懷打去電話:「德懷同志,現在的領導真的不行,再這樣下去我們肯定會失敗的。你出來指揮吧,我們一定堅決服從你的領導,只要你下令,我現在就跟你走!」
面對林彪的追隨,彭德懷沒有高興,反而將他嚴厲地批評了一頓。在一旁的聶榮臻意識到林彪的做法是嚴重的錯誤,當即批評道:「林彪同志,你難道忘了自己的地位嗎?你怎麼能讓總司令撤換統帥?我們的軍隊是黨的軍隊,不是個人的軍隊,還請你牢記這一點!」
除此之外,聶榮臻還警告林彪:「如果你擅自下決定指揮部隊撤退的話,我也可以用政委的名義下令,讓部隊不執行你的命令!」
本以為林彪會改正,誰曾想他卻不聽聶榮臻的批評和勸告,而是給毛主席、朱德和周恩來寫信:「毛、朱、周隨軍主持大計,還請彭德懷擔任前敵指揮!」
換而言之就是林彪希望毛主席能夠「下台」,緊接着林彪將這封信拿給聶榮臻,讓他簽上自己的名字,聶榮臻拒絕了。無奈之下,林彪只好將信單獨簽上自己的名字,送了上去。
1935年5月12日,中央召開會議,毛主席對林彪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你林彪還是個娃娃,懂得什麼?」
第三次爭吵發生在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期間。
1936年6月,紅一和紅四方面軍會師後,張國燾見紅一方面軍的兵力還不足2萬人,便萌生出取中央而代之的想法。由於紅一軍團是紅一方面軍的主力,於是張國燾選擇對林彪和聶榮臻進行地下活動。
聶榮臻對張國燾的這些分裂活動始終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他不但對張國燾的分化表示堅決拒絕,還提醒林彪不要上當。誰曾想林彪卻不以為然,他說:「你說他的路線不正確嗎?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願意跟着他呢?」
聶榮臻對林彪這種想法非常反感,當即反駁道:「難道在你心中,誰的人多,就代表誰主張的路線是正確的?那麼蔣介石的人更多呢,難道他的路線才是最正確的嗎?」
這次爭論,雙方都十分生氣,聶榮臻更是將石桌子拍得震天響,盤子都被他打翻了。長徵結束後,林彪被調往紅軍大學當校長,臨走前,他對聶榮臻說:
「咱們倆在一起合作了好幾年,現在要分開了。之前我們雖然發生過分歧,但你是從組織上考慮的,我則是從政治上考慮的,不衝突。」
聶榮臻搖了搖頭,說:「你這個說法我不認同,你這樣說是將組織和政治對立起來,這是完全不對的。我們之間的爭論,很多都是政治問題……」
林彪想讓聶榮臻代替羅榮桓
聶榮臻和林彪有過多次爭吵,且每次爭吵得都十分激烈,那麼林彪為何會讓聶榮臻代替自己的老搭檔呢?這一切都和羅榮桓有關。
1947年,東北野戰軍發動了夏秋冬三次攻勢,成功殲滅敵軍30萬人,解放了不少城市。為了全殲東北的敵軍,加快解放戰爭的進程,軍委決定讓東北部隊南下,但擔任東北解放軍總司令的林彪卻不贊同軍委的指示。
林彪認為應該練好兵去打長春,這也導致部隊長時間徘徊在長春和瀋陽兩地之間,幾個月都沒有戰績。對於林彪的做法,軍隊多次發電批評,羅榮桓也勸他南下,但林彪始終不為所動。羅榮桓見說服不了林彪,便打算召開會議討論這一問題。
在此次會議上,林彪說:「現在長春守敵彈盡糧絕,我們再堅持下去的話,他們一定會受不了進行突圍,到時候我們趁機圍殲,豈不是很好?」
羅榮桓
羅榮桓搖了搖頭,說:
「這個辦法不可行,缺糧最受苦的不是敵人,而是城內的百姓。敵人可以空運糧食,但這些糧食卻不會分給百姓們。軍委連續發了幾十封電報都讓我們南下,如果我們不執行,讓衛立煌部逃走的話,不管他們逃到哪裡,都會給我軍造成巨大的困難。」
最終經過討論,大家都決定南下攻打錦州,林彪無奈只好給中央發電報,彙報此次商討的結果。然而等7月22日,林彪給軍委發完電報後,他又用其他借口按兵不動,甚至向中央提出讓楊成武兵團包圍大同,牽制傅作義部,東北部隊才能南下。
此後,儘管軍委多次給林彪發去電報,他也無動於衷。直到9月7日毛主席親自發來電報,林彪這才下令讓6個縱隊和3個獨立師向錦州外圍進軍。
因為這次意見的不統一,林彪和羅榮桓之間產生隔閡。
10月2日上午,羅榮桓和劉亞樓正在研究接下來該如何攻城。就在這個時候突然聽到一陣陣刺耳的汽笛聲,不久後列車發生劇烈的震動,羅榮桓連忙詢問警衛員:「發生什麼事了?」
警衛員搖了搖頭,說:「不知道。」羅榮桓問:「難道是敵機又來了?」警衛員說:「不像,沒聽見警報。」下車問過後,警衛員前來彙報說:「是司令員命令部隊準備出發,向北。」
羅榮桓聽後十分疑惑,問一旁的劉亞樓:「這是怎麼回事?你知道去哪裡嗎?」劉亞樓搖了搖頭。
羅榮桓心裏很生氣,他不知道林彪又在搞什麼鬼,隨即和劉亞樓趕往林彪處。林彪見兩人氣沖沖地趕來,沒有說話,而是從公文包里拿出一份電報,遞給羅榮桓。
羅榮桓接過一看:「9月30日,蔣介石飛往北平,為了確保錦州,抽調傅作義部的62軍、92軍和獨立第9師,山東的37軍從海上運兵,已經有5個師抵達葫蘆島了……」
林彪說:「葫蘆島和錦西的敵人已經增加到11個師了,我們不能去打錦州,否則很有可能有去無回。」羅榮桓:「昨天剛打下義縣,現在又說不能攻打錦州,我們怎麼向中央交代?」
林彪板著臉說:「現在情況不一樣,我已經向軍委發去電報了,還是回去打長春。」羅榮桓瞪大雙眼,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所以你讓開倒車?」
林彪沒有回答,羅榮桓越來越生氣,他忍不住厲聲發問:「司令員,這麼重要的事情你怎麼不和大家商量一下就私自做決定?」林彪向來專橫慣了,他聽不得這種話,於是一臉不爽地說:「還有什麼好商量的,這不是明擺的事情嗎?」
羅榮桓堅持自己的看法:「軍委多次發來電報,讓我們去打錦州,現在你又反悔,如何和軍委交代?如何和戰士們交代?敵人也不傻,蔣介石怎麼看不出我們的想法,如果部隊不能安全撤退,你有考慮過後果嗎?」
林彪說:「你放心吧,蔣介石現在就是驚弓之鳥,絕不敢出來的!」羅榮桓火了:「戰役打響了,錦州外圍的據點都被我們掃清了,你現在聽說葫蘆島和錦州來了增兵,這就不敢去打了?你這是怕敵人嗎?」
羅榮桓脾氣好,他和林彪相處的時間也長,從未對林彪發過如此大的火。因此這次爭吵,令周圍的工作人員都不敢相信。林彪無言以對,便問一旁的劉亞樓:「參謀長,你覺得呢?」
劉亞樓說:「我同意政委的意見,錦州是非打不可的。」林彪只好讓秘書去機要科,追回那份不打錦州的電報。但非常可惜的是電報已經發出去了,林彪着急了,連忙問:「這可怎麼辦?」
羅榮桓想了想,說:「寫一份檢討,重新表態!」見林彪沒有反對,他連忙重新起草一份電報,主動承擔責任,並作了深刻的檢討,表示堅決攻打錦州。隨後羅榮桓、林彪和劉亞樓在電報上簽名。至此,這件事才算結束。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林彪和羅榮桓的關係越來越差,這也導致1949年北平解放後,林彪有了讓聶榮臻代替羅榮桓職務的想法。
羅榮桓:林彪不宜當國防部長
1950年4月,在毛主席的提議下,羅榮桓被任命為總政治部主任,直到1956年他的身體越來越差,這才辭去總政治部主任和總幹部部長的職務。此時的林彪早已升為軍委副主席,1958年又被增選為黨的副主席,成為十分矚目的人物。
林彪和羅榮桓雖說不在一起辦公,但他們還是經常打交道的。至於兩人的關係,不再像最初合作般那麼親密了,反而隨着林彪職務的越來越高而疏遠。
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羅榮桓因病沒能參加此次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毛主席決定讓林彪接替彭德懷擔任國防部部長的職務,並讓彭真打電話給那些沒能來參加會議的同志,徵求一下他們的意見。
羅榮桓沒有過多考慮,而是說:「我認為林彪同志的身體不是太好,而國防部長這一職務外事任務比較重,如果由他擔任的話,我擔心他的身體很難支撐任務的強度。林彪不宜擔任這一職務,賀龍同志更加合適。」
不過由於種種原因,羅榮桓的這一建議沒有被毛主席所採納。不久後,新的中央軍委成立,林彪擔任國防部長並主持軍委日常工作,他越來越受毛主席器重,地位也越來越高。
一向深居簡出的林彪,活動慢慢多了起來;而羅榮桓仍是軍委委員,不過具體是抓民兵建設,因此兩人算是又在一起工作,但兩人間的分歧也越來越大。
1960年秋,林彪認為總政治部主任譚政的工作做得不好,便將他降為總政治部副主任,那麼該由誰來擔任總政治部主任這一職務呢?毛主席經過慎重考慮後,決定讓首任總政治部主任,同時也是林彪的老搭檔羅榮桓擔任這一職務。
羅榮桓對毛主席的決定感到有些意外,但他還是從大局出發,服從毛主席的決定,接受了這一任務。不過非常可惜的是,林彪並不滿意羅榮桓擔任這一職務,畢竟兩人曾有分歧。
所以,儘管中央下了命令,任命羅榮桓擔任總政治部主任,但林彪一直不讓在報紙上公布。1963年,新華社要發表解放軍領導人名單,林彪還是不同意發表羅榮桓的名字。羅榮桓知道這件事後感慨萬千:「看來我這個總政治部主任還是……」
1963年9月,羅榮桓的病情越來越嚴重,也住進了北京醫院。這次他不僅僅是血壓不穩,心臟不好,連腎功能也開始衰竭。大家都知道當時的醫療設備和條件都不是很好,再加上沒有人工腎設備,因此只能採取腹膜透析的辦法。
腹膜透析是唯一的治療辦法,但卻令羅榮桓格外痛苦。由於尿中毒,毒素不能從腎排出,只能從皮膚排出,所以羅榮桓經常感到全身奇癢無比。林月琴看在眼裡,痛在心裏,她只能幫丈夫輕輕撓癢,以暫時解決瘙癢。
然而羅榮桓的病情不僅折磨着他的身體,還折磨着他的胃。由於尿毒刺激腸胃,所以羅榮桓很難吃下飯,一吃就吐,但不吃飯卻令病情更加嚴重。林月琴沒有辦法,只好在醫生的幫助下喂羅榮桓吃飯,羅榮桓知道妻子不容易,也知道自己不吃飯妻子會擔心,便一邊和人聊天,一邊艱難地吞咽。
病魔無情地折磨着羅榮桓,很快他連起床的力氣都沒有了,但他還是一次次掙扎着坐起來,嘴裏不停地念叨着:「不能一直躺着,我要坐起來,坐起來就是勝利,坐起來就是勝利!」
坐起來對羅榮桓來說是困難的,站起來對他來說更加困難,這也成為他和妻子林月琴最大的奢望。隨着病情的不斷加重,羅榮桓躺着的時候會因為尿毒症而不停地打嗝。
一般人能夠輕易克服打嗝,但這對羅榮桓來說卻是非常困難的,不管他怎麼做,就是止不住。幾天幾夜地打,醫院甚至將北京所有會治打嗝的醫生都找來了,但不管怎麼做,就是止不住。
林月琴聽醫生說可以用最冷和最熱的辦法試試,於是她開始喂羅榮桓吃冰,吃冰止不住又開始喂熱水,但非常可惜的是熱水也止不住。看着丈夫如此難受,林月琴心裏別提多難受了。
12月15日,羅榮桓的病情越來越嚴重,這天他對妻子說:「我死了以後,組織分給我的房子,你們就不要住了,要還給國家。記得不要搞特殊,不要搞特權,要安安分分做人。」
緊接着羅榮桓又對孩子們說:「我這一生做的最正確的決定就是選擇了革命的道路,你們要記住這一點。我沒什麼遺產能分給你們,但有一句話你們要記住:堅信共產主義這一偉大真理,永遠幹革命!」
12月16日下午,羅榮桓因病逝世,享年61歲。毛主席收到羅榮桓去世消息時正準備開會,在會議開始前,他沉痛地說:
「羅榮桓同志於今天下午去世了,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同志,從不背後議論別人。一個人能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下去實在是不容易,我建議大家站起來為羅榮桓同志默哀三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