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在哈爾科夫失敗的戰術原因是肉眼可見的,伊久姆地區的幾乎所有俄羅斯軍隊都在斯拉維揚斯克—巴拉文沃前線,側翼完全交給了盧甘斯克應付了事的預備役民兵,沒有防禦縱深,沒有預備隊。因此,也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堵住防線的漏洞。
三天拿下整個伊久姆地區,嚇走了哈爾科夫北部的俄軍,這份大禮包讓烏克蘭人都感到意外。
怪拉平上將么?六月份他就提出前線兵力不足,應該動員。誰拒絕了他?
當然是普京。
這個深知俄羅斯已經不是從前的蘇聯、甚至不是從前的沙俄的男人,為了維護自己基礎薄弱的寡頭統治,小心翼翼地討好人民,遲遲不敢動員。就靠那麼一點合同兵和僱傭兵,還要增援赫爾松,拉平上將當然沒辦法弄防禦縱深,當然沒有辦法弄預備隊,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去堵住烏軍的攻勢。
不怪拉平上將么?當然也不是。兵少就更應該用機動靈活的戰術。從我國的工農紅軍,到二戰的隆美爾非洲軍,再到中東戰爭的以色列國防軍,無一不是靠機動來彌補兵力的。
放棄機動,就意味着放棄主動。很不幸,拉平正是這樣做的。
在過去四個月的戰鬥中,俄軍沒有一次突襲敵後,沒有一次試圖在薄弱的地方突破敵人防線。拉平放棄了機動性,做出了一個選擇:要麼支持聾啞防禦(僅對敵人的主動行動做出反應),要麼僅限於正面攻擊和短機動,甚至不尋求進行廣泛的迂迴和包抄,只是沿着敵人的防線平推。
放棄機動戰而轉而進行陣地戰,是不願動員之外的又一戰略錯誤。
實際上不僅僅是拉平,各條戰線都是如此。七個月的俄烏戰爭,居然除了馬里烏波爾守軍那種死守的傻瓜以外,俄軍未能主動創造出一次殲滅戰的機會!
一個怯懦的統帥,一群平庸的將軍,造就了如今的失敗。
目前,俄軍已在北部縮回盧甘斯克境內。前線現在穿過克雷門納亞、利西昌斯克、巴赫穆特和更遠的南部,在烏格萊達爾地區向西轉彎。保留了一條大弧線,俄軍佔據了外線,烏克蘭軍隊佔據了內線。也就是說,烏克蘭武裝部隊仍然具有轉移力量的時間和距離優勢(調度兵力更快),特別是因為鐵路,公路和橋樑仍然完好無損。
銷毀這些基礎設施的決定是一個緊迫的問題,但需要有政治意願來執行它,這個決定只能靠普京來作出。但我猜他做不到。
普京啊普京,你究竟是想贏?還是想靠做夢躺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