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主打圖片:歡度國慶節 天安門廣場觀升旗唱國歌
10月1日上午6時許,天安門廣場舉行國慶升國旗儀式。在嚴格落實北京市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和個人防護措施下,21.8萬名市民遊客齊聚廣場,迎着清晨第一縷陽光,共同見證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莊嚴時刻,慶祝新中國73周年華誕。
穿22號球衣的小夥子,好樣的!
9月26日 人民日報客戶端、西部決策報道
汶川地震男孩,如今成了「黃繼光連」新排長
9月26日 央視新聞報道
「我們是什麼?我們是勇士
我們是什麼?我們是空降兵」
沒有導航、沒有氣象資料、地面情況不明
在「三無條件」下跳傘
空降兵某部教導員余海龍帶頭跳出機艙
精準落地、穿插前進
山地進攻、要點奪控……
這一役
官兵們圓滿完成奪控目標任務

余海龍來自
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
回到營區
他與官兵們在英雄銅像前肅立
向老班長彙報

作為黃繼光的傳人
十年間
余海龍帶領官兵們
完成了一項項重大演訓任務
談起部隊里年輕戰士的成長
余海龍由衷地感到驕傲和自豪

余海龍帶過的兵里
有一位來自四川什邡的小夥子
名叫程強
2008年汶川地震後
在感謝救援官兵的人群中
12歲的程強用稚嫩的雙臂
高舉着一條橫幅
上面寫着:「長大我當空降兵」

程強回憶
就是在自己最絕望、最無助的時候
空降兵來了
「當時心裏
就埋下了一顆當兵的種子」

2013年,程強帶着憧憬
邁進了黃繼光連的大門
在當時的指導員余海龍帶領下
程強逐漸進步
最終以過硬的能力素質
通過層層選拔
被任命為第38任黃繼光班的班長
還參加了2019年國慶閱兵

見到我國眾多新型武器裝備集體亮相
余海龍當時激動得熱淚盈眶
「我感覺到我們這個國家
我們這個軍隊是越來越強大」

閱兵中出現的新名稱、新方隊
展示着新時代人民軍隊
改革重塑的新構成、新風貌
三軍列陣、鐵甲生輝的背後
是黨的十八大以來
強軍興軍的大開大合、大破大立、蹄疾步穩
彰顯出習近平強軍思想的
強大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

十年間
余海龍從一名基層政工幹部
成長為全軍優秀政治教導員
程強也褪去了「地震男孩」的青澀
擔任了模範空降兵連的排長

今年是上甘嶺戰役勝利70周年
也是老班長黃繼光犧牲70周年
這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空降兵隊伍
正是人民軍隊砥礪奮進的真實寫照
超萌預警!成都熊貓基地2022級新生大熊貓齊亮相
9月28日 封面新聞報道
「祝大家國慶節快樂!」9月28日早上9點,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太陽產房裡,13隻2022級新生大熊貓寶寶被奶爸奶媽們抱着隆重登場。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國慶佳節,此次亮相活動充分運用大熊貓丰容的理念,將「國寶」大熊貓與國慶、「國球」乒乓球元素相結合,展示成都熊貓基地科研繁育成果,慶祝新中國成立73周年。


為了這個喜慶的日子,飼養員們特意用木頭、麻繩等材料手工製作了乒乓球拍以及乒乓球樣式的道具,供滾滾們在乒乓球桌樣式的亮相台上玩耍打鬧。熊貓滾滾們紛紛化身「乒乓糰子」,一個個小小憨態可掬的運動健將們在乒乓球台上玩得不亦樂乎,似乎在用自己的方式為運動員們打call,預祝成都世乒賽舉辦成功。

活動現場,飼養員抱着熊貓寶寶列隊出場,搖動着五星紅旗祝大家國慶節快樂。隨後,飼養員將大熊貓寶寶們依次放到了亮相台上,並將他們擺成「73」的字樣,用這樣獨特的方式來迎接即將到來的國慶節,祝願祖國繁榮昌盛。
據熊貓基地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熊貓基地今年已成功繁育大熊貓15隻,包含4對雙胞胎,其中初生體重最重的達到了218.5克。
在這些新生幼仔里,不乏有一些明星家族的新成員。其中,由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命名的大熊貓「奧林匹亞」成功誕下一隻雌性大熊貓幼仔,而這個孩子也讓奧林匹亞首次晉陞為媽媽,並為熊貓基地奧運家族再添一員。大名鼎鼎的「成家班」成員「績麗」也產下了自己的第4個孩子,一隻雄性的「小灰灰」在眾多兄弟姐妹中格外引人注目。還有出生在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的海歸大熊貓「美奐」在今年順利產下一隻雄性大熊貓幼仔,而她也在繼姐姐美輪之後成功當上了媽媽。










現在,所有新生幼仔成長狀態良好,體重最重的已接近6千克,分別居住在太陽產房和月亮產房,此次有13隻大熊貓幼仔參與亮相活動。
據了解,國慶期間,遊客們也能在熊貓基地太陽產房和月亮產房的參觀區域內看到趴在床上呼呼大睡的他們(展出時間:8:00-18:00)。在不久之後,他們也會陸續來到室外活動場里嬉戲玩耍,和遊客們見面。
空軍今天首次公布!
9月29日 央視軍事報道
「20」+「20」×2
「雙20」同框
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
空軍發佈強軍主題海報和微視頻
其中,運油-20和兩架殲-20
展開空中加油訓練的視頻
是首次公布
一架運油-20、兩架殲-20
正在開展空中加油訓練
穿過陽光的瞬間,硬核又溫暖
作為中國新一代空中加油裝備
運油-20近期亮相頻次較高
7月底,空軍官宣運油-20已經開展
海上方向空中加油訓練
隨後,運油-20亮相台海演訓
8月,運油-20和殲-20、殲-16
三型戰機的同框照發佈
並在空軍航空開放活動中進行了靜態展示

9月27日,第14屆中國航展發佈會上
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大校介紹
運油-20可以給殲-20、殲-16、殲-10C
空軍「三劍客」空中加油
從高原到海上
多次開展了空中加油訓練
增強了空軍航空兵遠程機動能力

同步發佈的強軍海報
則展示了「雙20」的上一次公開同框
接迎第九批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
「雙20」列陣長空,告慰國家忠烈
9月27日的第14屆中國航展新聞發佈會上
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大校
現場展示了這張強軍海報
並講述了當時接迎任務幕後細節

一個細節是
空軍殲-20和運-20三機編隊
冒着颱風帶來的雷雨和積冰
從11000米高空穿雲破霧
機動下降到200米低空
讓烈士們近距離看看機翼下
偉大祖國的錦繡河山

另一個細節是
運-20機長面對志願軍烈士遺骸
說的一段空中廣播
看似烈士們聽不見
又覺得烈士們聽得見
志願軍烈士的戰鬥英姿
就在我們眼前
他們的精神一直激勵着我們
奮鬥強軍、高飛遠航

烈士紀念日、國慶假期即將到來
申進科大校表示
「雙20」同框告慰國家先烈
「雙20」同框進行加油訓練
意在表達傳承英雄精神
為強軍事業加油

「保衛祖國的大好河山
是人民空軍的神聖使命
空軍忠實履行保衛祖國安全
維護世界和平的神聖使命
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
提供空天力量支撐」
驚艷3分鐘!打翻調色盤的好客山東,究竟有多美?
9月29日 大眾日報客戶端報道
當秋天遇上中國色,在齊魯大地會浸染怎樣的驚艷色彩?
9月29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發佈《山東秋,中國色》主題宣傳片,盡顯山東秋日國色。
日照漁碼頭的影青,東營黃河入海口的九斤黃,濟南紅葉谷的朱櫻紅,泰山風景區的千山翠,煙台蓬萊閣的天水碧……每一抹色彩都是好客山東的驚艷妝容。
點開視頻,享受山東之秋的國色之美吧!
中國女籃挺進世界盃決賽!
9月30日 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


在2022年女籃世界盃半決賽中,中國隊以61:59戰勝澳大利亞隊,自1994年後首次晉級世界盃(含賽事前身世錦賽)決賽。
中國隊在決賽中的對手是美國隊,最終中國女籃獲得亞軍。









國慶升旗儀式在天安門廣場舉行
10月1日 新華社、北京日報客戶端、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
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國旗儀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






秋日夜晚透着一絲涼意,但絲毫不減人們的觀旗熱情。9月30日晚上8點多開始就有市民遊客在廣場周邊等候,大家心中都有一份熾熱的期盼,共同等待國慶節的第一縷晨曦。他們有的戴着「中國紅」口罩,有的手持國旗,還有的臉上貼着國旗貼紙,全都朝着天安門廣場邁進。

進入廣場需至少提前一天預約,來觀旗的市民遊客都做足了準備。「我們在網上查了許多攻略,比如要提前至少一天預約,早去能佔據好位置,帶一件厚外套。」今年38歲的張秀雖然在北京生活了8年,但還是第一次來看升旗。

凌晨開始,廣場東側的安檢口排隊隊伍開始變長,大家自覺拉開安全距離,有序排隊等候。查驗身份證件、檢查「北京健康寶」綠碼、安檢,一切井然有序。
進入廣場區開始熱鬧起來。以「祝福祖國」花籃為中心的擺花將天安門廣場裝點得喜慶美觀,不少觀眾入場後趕緊找好位置,有的舉起自拍桿,以大花籃為背景記錄難忘時刻,有的舉家合影留念,在國慶節留下美好記憶。

來自東城區回民小學的張樂水和爸爸媽媽、妹妹、同學站在第一排,人群中,學生們胸前的紅領巾格外亮眼。「雖然從小在北京長大,但以前都是路過天安門廣場,今天第一次離得這麼近,能見證一次隆重的升國旗儀式,感覺特別開心。」張樂水的眼中閃爍着興奮的光芒。
巫韋微和好朋友專程從通州趕來。「我們昨晚7點多就出發了,就是為了佔據最佳位置。」巫韋微告訴記者,自己8月份剛陪朋友來天安門參觀旅遊過,但在國慶節當天再來意義特殊,「今天我們的安居樂業離不開祖國的繁榮富強,我們想在現場送上生日祝福!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也希望祖國越來越好!」還有不少高校學生集體前往,來自北京聯合大學的小康和3位同學結伴而來,「總要來次天安門廣場,看一看與太陽一同升起的五星紅旗,感受中國人骨子裡的浪漫。」
6時,軍樂團在旗杆周邊就位。6時6分,城樓吹響升旗號角,升國旗儀式正式開始!人群中頓時肅靜下來,觀眾把手機、相機紛紛對準遠處的城樓,記錄這激動人心的一刻。
「正步走!」隨着一聲口令,國旗護衛隊邁着鏗鏘有力的正步走過城樓中央、金水橋。「向國旗敬禮!」6時10分,伴隨着響亮的口令,解放軍軍樂團奏響《義勇軍進行曲》,升旗手高高揚起國旗,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招展,在莊嚴的國歌聲中緩緩升起。現場觀眾自發齊唱國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歌聲嘹亮,熱血沸騰。
禮畢,國旗升至旗杆頂端,萬羽和平鴿翱翔天空,繞着廣場盤旋,在軍樂團《歌唱祖國》的樂曲中,「祖國萬歲!」「我愛你祖國!」「生日快樂!」吶喊聲此起彼伏,大家久久不願離去。
有一種驕傲叫中國!這裡有可親可敬的人民,有日新月異的發展,有賡續傳承的事業。慶祝新中國成立73周年,祝福國泰民安!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新時代畫卷·江河奔騰看中國)
10月2日 人民日報視覺版
俯瞰龍羊峽水電站。位於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和貴南縣交界處的龍羊峽水電站,是黃河上游龍青段規劃的第一座大型梯級水電站。
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西北綜勘黃河老腔藝術團藝人在黃河岸邊表演黃河老腔。黃河老腔起源於黃河岸邊,由黃河碼頭船工喊的號子演變而來,歷史悠久。
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火紅的翅鹼蓬進入生長旺季,成為黃河口的獨特風景。近年來,保護區堅持以生態的辦法治理生態,新生濕地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進一步增強。
黃河瑪曲段幹流沿岸的草地。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補給區。通過實施沙化退化草原綜合治理等生態保護工程項目,當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向黃河補給水源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遊人在黃河壺口瀑布群前拍照、遊覽。
藍天白雲下,黃河緩緩流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河口鎮。這裡河道寬闊,是黃河上游與中游的分界點。
黃河幹流示意圖。
九曲黃河,浩蕩東行,氣勢磅礴,哺育着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着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相關部門和沿黃各地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
大河奔涌,治理久久為功。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護佑黃河安瀾,保障群眾安居,確保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我們將接續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