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朝鮮戰場發起了第五次戰役,雙方投入兵力之大,戰況之慘烈,實屬罕見。這次戰役後,戰爭雙方都認識到:無法快速解決對手。雙方不約而同地採取了幾個步驟:開啟板門店談判,加強陣地戰準備,不再希望通過大兵團運動戰中大量殲滅對方。
1952年,朝鮮戰爭已經到了後期,對陣的雙方進入陣地戰階段。陣地戰這種形式,對志願軍來說,極為不利。因為強大的火力可以高枕無憂的輸出,減少步兵的傷亡和體力消耗。美軍一個軍就有1000多門各型火炮,而我志願軍這個時候即便得到蘇聯全面援助一個軍也才100多門。火力相差極為懸殊,這也是後來我軍「火力不足恐懼症」的由來。
陣地戰剛開始的時候,我志願軍有些單位組織對敵據點進行偷襲,取得一定戰果。可這種打法有客觀條件限制,並不適用於所有單位。
因為不需要顧慮我志願軍穿插圍殲,聯合國軍將各種火炮、坦克肆無忌憚地集結到我陣地前,日夜不間斷轟擊轟炸。天上還有聯合國軍的飛機,時不時丟一串炸彈燃燒彈下來。聯合國軍的士兵也囂張到了極點,叼着煙懶散的在陣地上閑逛,曬太陽,聊天甚至洗澡。
某一天,一名志願軍受不了挨打不還手,也受不了敵人的囂張。偷偷的舉槍瞄準,就聽傳來一聲槍響,正在放鬆的一個英軍應聲倒地,剩下的英軍頓時嚇得四散奔逃。只聽對面又傳來槍響,來不及隱蔽的一個英軍士兵也倒在地上。英軍短暫的慌亂後,發起報復。重機槍,火炮,坦克等各型武器朝着槍響的方向打出無數子彈炮彈,炸的山石粉碎,大地震顫。
這名志願軍叫徐世禎,時任我志願軍40軍355團9連副連長。他打完槍後,早已迅速轉移後撤到防炮的坑道里。他在坑道內聽着英軍的槍炮聲,彷彿放煙花給自己祝賀,臉上露出笑容,心裏卻有點惴惴不安,因為他違反了上級「不許開槍」的命令。
沒想到的是,徐世禎違反了紀律,並沒受到處罰,反而受獎了。徐世禎這一次違反了紀律,就此掀開史無前例規模最大的狙擊戰。
這場狙擊戰里,志願軍湧現出非常多的著名戰鬥英雄。比如有殺敵214人的冷槍英雄張桃芳,殺敵400多人的冷炮英雄唐章洪等。
因為我們打得太狠,美國藝術創作又習慣把「悲傷」「恐怖」等題材搬上熒幕,1961年美國人拍攝了一部叫《狙擊兵嶺》的電影,就是描繪志我願軍15軍45師135團駐守上甘嶺537.7高地北山陣地時的事情。該團用冷槍戰法9個月打掉敵3000多敵人。讓敵人整日龜縮在掩體內膽戰心驚,怕挨冷槍的聯合國軍吃喝拉撒都在掩體內解決,導致士氣極大下降。
這裡就有135團1營1連機槍排長,「一等功臣」、 「冷槍英雄」,幾乎一槍打死一個敵人的鄒習祥。
鄒習祥,貴州仡佬族。1922年4月生於農戶,貴州多山,糧食種不出多少,多靠副業打獵維持生計。山裡打獵可不是舉槍就射,獵人需要學會潛伏等待,還要學會一槍斃命。要是一槍拿不下,獵物受傷跑了,打牙祭的就不是自己而是別的食肉動物。
鄒習祥年輕的時候就已經練就聽風辨位,百步穿楊的本事。家裡時常有獵物,除了能打打牙祭,還能換少許食鹽等生活必須品。1949年,本來平靜的生活被國民黨打破了,國民黨潰軍路過,身體結實的鄒習祥被抓了壯丁。國民黨的壯丁基本就是炮灰的代名詞,打仗沖最前,不能後退有督戰隊。作為炮灰新兵,鄒習祥在國民黨部隊可沒少遭罪。鄒習祥想過跑,可被抓住就是逃兵要處死的。還沒等他下決心跑呢,他所在部隊起義了,鄒習祥成了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我黨在舊部隊轉化方面有着天然優勢,從憶苦思甜到革命宣傳,從思想教育到述說切身體會,舊部隊士兵會認識到一個事實:共產黨部隊里的官兵,都和他們一樣,是苦出身。共產黨軍隊和舊軍隊不一樣,官兵一致。他們看到的,接觸到的,感受到的,都和舊軍隊完全不同。
一番思想動員和宣傳下來,讓鄒習祥認識到,自己就應該是這隻軍隊的一份子。因為這是窮人的部隊,是為窮人打天下的部隊。鄒習祥不想跑了,開始專心地在部隊服役,在組織的鼓勵下,還把自己打槍打得準的經驗向戰友們傳授。在後來的解放戰爭中,剿匪戰鬥中,鄒習祥不斷進步不斷立功,被任命為機槍排排長。
1950年,鄒習祥所在部隊15軍入朝鮮參戰,作為預備隊的15軍直接被拉到三八線和美軍打起了陣地戰。因陣地戰對武器火力要求很高,我志願軍處於絕對劣勢。相對於美軍,我志願軍也有一個美軍無法比擬的優勢:地利!我志願軍往往駐守在高地,會根據駐守陣地情況,深挖坑道,側挖掩體,還在反斜面挖坑道挖掩體,既可防炮又可防敵。
這個地利被我軍發揚到了極致,時至1953年,我志願軍為了防止聯合國軍於我側後登陸,沿着半島東西海岸修建了長達1000多公里的坑道、6000多公里的塹壕、10萬多個掩體。這些決策和行動,讓同樣制定了計劃還沒來得及行動的克拉克丟下手裡的852計劃。
所謂852計劃,「軍」想重演仁川登陸好戲,像迅速擊潰人民軍一樣,切斷我志願軍後路,給我志願軍以沉重打擊並迅速擊潰我志願軍。但是,遠在北京的中央和志司不約而同地看到這個可能,用行動粉碎了克拉克的計劃。
鄒習祥所在的135團駐守在上甘嶺一帶,這裡即將打響一場史冊留名的戰役。
敵人並不是現在影視劇中那樣愚蠢,第五次戰役李奇微發現了我志願軍後勤不足之處,稱我志願軍為「禮拜攻勢」。范弗里特則針對我志願軍特點,在陣地戰中用了新的戰法,通過火力奇襲迫使我志願軍後撤,趁我軍來不及反攻的時候,美軍步兵押上阻止我志願軍奪回陣地,以達到蠶食我陣地的目的。這個打法,被稱為「范弗里特彈藥量」。
1952年10月14日,著名的上甘嶺戰役打響。四時,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動用320門大炮、50餘架飛機、47輛坦克對十五軍防禦正面的30公里範圍內開始火力奇襲,按照「范弗里特彈藥量」傾瀉着各種彈藥。其中300門火炮、27輛坦克和40餘架飛機,特別針對五聖山前沿的597.9和537.7高地,高達每秒六發落彈的火力密度,讓我志願軍坐在坑道內的地上如海浪一樣顛簸,甚至有個小戰士被活活震死。
敵人炮火準備後又強攻了整整一天,駐守537.7高地的135團1營1連傷亡很大。韓2師付出傷亡1000多人的巨大代價後,佔領了537.7表面陣地。機槍排長鄒習祥和剩下的戰士躲到了坑道里,預備着趁李匪軍立足未穩,當夜偷襲奪回表面陣地。
接下來的6天6夜裡,雙方反覆爭奪表面陣地,都無可奈何對方。白天敵人用海量的彈藥壓迫我志願軍進入坑道,晚上我志願軍利用敵人炮火不敢輕易開火的機會奪回表面陣地。幾經反覆,我志願軍沒有援軍,兵員無法得到補充,槍支彈藥損耗也無法補充。鄒習祥率僅存的6名志願軍轉入坑道防禦,彈盡糧絕。
韓2師見我志願軍夜間不再發動「夜襲」,便使出各種毒計破壞坑道,我志願軍付出傷亡後才頂住壓力,重新鞏固住坑道。在石頭山的坑道內,最麻煩的是沒有水。倖存的戰士們只好含着冰冷的石頭解渴。鄒習祥冒死偷偷潛回營部,帶着援軍回到坑道。這時,坑道內的戰友們已陸續犧牲,身邊只剩下空蕩蕩的美製罐頭盒,鄒習祥從此不再吃罐頭。
奪回表面陣地後,敵人也無力發動大規模的攻防戰,因為「范弗里特彈藥量」的范弗里特消耗太大,被撤回美國了。機槍排長鄒習祥聽聞部隊宣傳徐世禎用冷槍打敵人的消息,計上心來,這冷槍他熟啊,敵人不就和獵物一樣嗎,打就是了。
於是,鄒習祥找了個利於潛伏的地方,開始用冷槍打對面的「獵物」。每次鄒習祥打完,都迅速轉換陣地,讓敵人的報復火力白白消耗在山石上。鄒習祥用冷槍戰術打出了消耗206發子彈擊斃203個敵軍的記錄。幾乎是一人幹掉美軍一個連。鄒習祥不但自己打冷槍,還傳授戰友們如何打冷槍,如何防敵人的報復等作戰技巧。
1951年10月,美國陸軍步兵學校季刊一篇文章的作者採訪後發現,陣地戰中駐守美軍陣地的官兵至少95%遇到過我志願軍冷槍,沒挨過志願軍冷槍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駐守過陣地。
戰後統計,135團駐守的上甘嶺537.7陣地,9個月內殲敵3558人,相當於幹掉美軍一個團。其中近一半是冷槍的成果。
美國拍攝的電影叫《狙擊兵嶺》,士兵們私下卻稱上甘嶺537.7陣地為「傷心嶺」。
狙擊戰剛開始的時候,我志願軍依着地利和三八線上連綿的山脈,神槍手們逐個給聯合國軍點名。聯合國軍也不甘示弱,對槍響陣地用輕型火炮精確射擊,再用重炮向縱深延伸射擊,想利用火海覆蓋我志願軍的冷槍戰士。同時,有些自持槍法不錯的聯合國軍士兵在重機槍加裝了瞄準鏡對我志願軍進行狙擊。這些,開始接斷給我志願軍帶來較大傷亡。
針對敵之戰法,我志願軍積極總結經驗,形成許多有效的戰法。宗旨就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讓敵無計可施白白消耗彈藥。
後來,我志願軍炮兵也要求參加戰鬥,炮兵先是把敵掩體炸塌,再由神槍手們為四散奔逃的聯合國軍點名。炮兵參戰,炮彈就不僅僅是炸敵人的掩體。敵運動不便的火炮、坦克等目標也進入了炮兵們的視野內。於是,狙擊戰不僅僅是槍對槍,也有炮對炮的戰鬥。
這種戰鬥和以往不同,不但要隱蔽的殺傷敵人還要和敵人鬥智斗勇,爭取殺傷更多的敵人。這場槍炮對決中,對我軍後來的火炮戰術發展起到極大的積極作用。正是這種大範圍內的冷槍冷炮對抗,被稱為世界最大規模的狙擊戰。
1954年5月,15軍奉命回國。鄒習祥光榮的完成使命,隨部隊回到和平安詳的祖國。1956年,鄒習祥從部隊複員被分配到省會,享受戰鬥英雄待遇。鄒習祥拒絕了在省城的幹部待遇,一心回到家鄉,心裏一直惦記的是讓家鄉人吃上白米。因為家鄉地處高寒,他就把東北的稻米種子種在了務川縣栗園草場,幾經試驗,家鄉人終於吃上了白米。
鄒習祥從未向別人說過自己的戰績,也從未提起過自己是戰鬥英雄。一直平淡的生活在家鄉,漸漸老去。知曉一些內情的人問他打死多少敵人,他也只是淡淡的說道:「也就三五十個吧。」
80年代,電影放映隊下鄉。務川縣迎來了露天電影《上甘嶺》,一位老人看着看着,眼裡流下淚水,漸漸的忍不住發出嗚咽聲。這位老人就是鄒習祥。他從電影里看到了曾經戰鬥的地方,想起了曾經的戰鬥。
2020年,全國掀起了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活動。15軍45師135團1連狙擊手鄒習祥,被從默默無聞中發掘出來。
有經過考證的記者與務川縣聯繫,才知曉鄒習祥已辭世27年。記者不死心,不辭勞頓遠道來到鄒習祥的家鄉進行走訪,試圖找到鄒習祥更多的戰鬥事迹。結果,很令人意外,鄒習祥的家人竟然不知道他是戰鬥英雄。家人們和相親們只知道,鄒習祥被抓過壯丁,後來當了解放軍,參加了解放戰爭,參加了抗美援朝。但問起他的英雄事迹,無人能說的清楚,因為鄒習祥老人從來沒說起過,從沒有當自己是英雄。
當央視出品的電影《跨過鴨綠江》中出現鄒習祥時,他的家人們和相親們才知道,他用了206發子彈,幹掉了203個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