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從辛亥革命時期從軍,先後參加過討袁戰爭,護法戰爭,北伐革命,南昌起義,長征,抗戰和解放戰爭,他是一位身經百戰的開國元帥,他的英勇事迹傳唱至今。
這些都是眾所周知的事迹,然而對於他的個人感情,卻鮮有人知。
劉伯承一生一共有三段婚姻感情,分別是程宜芝,吳景春和汪蓉華。今天重點說的是劉伯承的最後一位妻子,也是陪伴他走完人生道路的妻子:汪榮華。
汪榮華1917年生人,出生在安徽省六安縣一個小村莊里的貧苦人家。
在她出生之後,父親給她取名「榮華」,就是希望他能夠在長大之後,不用過着這樣貧苦的日子,能夠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
好在汪榮華的姑姑嫁給了一個非常好的丈夫,也就是汪榮華的姑父,他叫馮卓先。
馮卓先家境殷實,算得上是富裕人家,上過大學,知識淵博,更重要的是他還是一名共產黨員,從事着革命事業,相當於是汪榮華加入革命的「引路人」。
1930年,僅僅只有13歲的汪榮華,主動報名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跟着大家參與了很多項目活動。
因為表現優秀,只過了短短一年,她就進了紅軍隊伍,軍負責了組織的宣傳工作。
那時候,汪榮華特別努力,跟普通民眾相處時,她總是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考慮,積極保護女性的權益。
因為表現比較優秀的緣故,汪榮華不僅得到了群眾的認可,也得到了組織的提拔。
不久之後,汪榮華因為工作積極認真,成了婦女宣傳工作的主要代表。
在這期間他還擔任過業務員、巡視員,郵局的副局長職務。
儘管職務工作有所調動,但是在每一個任務下達之後,汪榮華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的知識,勇於擔當,敢於擔責,以探索和進取的精神圓滿地完成上級安排的任務。
1935年的夏天,經過艱苦長途跋涉,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順利在四川會師。
一次,汪榮華恰好聽說劉伯承的故事。當時中央紅軍的處境可不樂觀,前有深不可測的金沙江水,後有十萬追兵,處境堪憂。
可劉伯承愣是巧妙地從國民黨的縣長手裡弄來船隻,搶渡渡口,讓紅軍戰士順利渡過金沙江,甩掉敵軍的追擊,可謂機智勇敢,連毛主席都曾讚揚劉伯承是一條龍。聽完這些描述,劉伯承在汪榮華的心裏留下一個高大威武的印象。
不久後的一天早上,時任川陝省郵政局副局長的汪榮華接到通知:整裝列隊歡迎中央代表團來訪。
不多時,中央代表團的十幾位同志便來了。
其中有一位帶着眼鏡的男同志吸引了汪榮華的注意,她覺得對方氣度不凡,便小聲詢問,「那位戴眼鏡的代表是誰啊?」
對方豎著大拇指告訴她,「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劉伯承參謀長!你不認識嗎?」
汪榮華心裏頓時充滿一種說不出的激動,她早就聽說過劉伯承的傳奇。
第一次見面後不久,因工作需要汪榮華就從川陝省委工作隊調到了總參謀部四局工作。這期間,她和劉伯承經常碰面,倆個人對彼此都有了進步一的了解。
但真正讓兩顆心走近的,還是長征過草地時。
第二年秋,敵人發動了第四次「圍剿」,紅四方面軍做出了新的戰略部署,主力向西轉移。
敵情緊急,事態難料,為了保障安全,英山縣委書記將汪榮華等三個女孩子召集起來,每人發了兩塊銀元一封介紹信,讓她們抓緊上路去找紅12師政治部。
三個姑娘趕了十多天的路,終於找到了大部隊,加入了紅12師婦先隊。
過草地時,已經是深秋,高原寒,秋風涼。汪榮華和所有紅軍戰士一樣,身穿單薄的衣服和鞋子,兩隻腳整天浸泡在又臭又涼的水裡,艱難地行走。
最可怕的是一眼望不見頭的泥沼,一不小心掉下去就是滅頂之災。
恰在此時,汪榮華的腳受了傷,行動十分不便。劉伯承知道後,希望汪榮華可以騎上自己的戰馬,但被汪榮華拒絕了。
望着如此要強的女子,劉伯承的內心一下子就升溫了。
後來,有一個戰士打下了一頭野熊,興沖沖地拿去給劉參謀,戰士看到劉伯承平日都是捨不得吃,如果有好東西都是想着分給大家,戰士就想着把那個熊爪子拿去送給劉參謀。劉伯承看到拿來的是一個熊爪子,覺得戰士們太辛苦,還是燉一大鍋湯大家一起喝吧。汪榮華看到,劉伯承此番做法後,心裏對劉參謀的的好感頓時蹭蹭往上漲,汪榮華很欣賞劉伯承願意和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
之後劉伯承一直尋求汪榮華的幫助,希望她能幫助自己提高文化知識,面對偶像的請求汪榮華也是十分樂意的答應,兩人的感情因此迅速發展。
有一段時間,居心叵測的張國燾想要拉攏劉伯承,沒想到的是,沒等他把話說完,就受到斬釘截鐵地拒絕。
小肚雞腸的張國燾感到顏面盡失,處心積慮地對劉伯承展開報復,將他撤職,調去紅軍大學當校長。
一個參謀長哪能獨自打點好生活的一切?清楚內幕的汪榮華顧不得他人的閑言碎語,主動幫日漸消瘦的劉伯承準備吃食。
劉伯承對她的愛戀之情越來越深厚。
劉伯承顧慮自己的年齡和軍銜不敢對汪榮華示愛,只能通過寫信的方式向王榮華表達自己的感情。
但經過那麼多天的接觸,他發現劉伯承不僅能征善戰、才華橫溢,而且還很有愛心,平時跟大家在一起,特別平易近人,能與這樣的人相伴一生,也是她十分期盼的事情。
翻來覆去一晚上,她還是拿不定主意。第二天見了劉伯承,吞吞吐吐說出心中顧忌,劉伯承哈哈大笑:「這有啥子嘛,我也出身窮苦人家,只要志同道合,咱們就能白頭偕老。」
相處一年後,1936年中秋節,二人在甘南的曲子鎮結為伉儷。當時兩人結婚時,甚至連一張新的床板都沒有,由於條件有限,也沒有宴請戰友。並且在婚禮的第二天,這一對新人就牽手繼續進行艱苦卓絕的長征了。這一年,汪榮華19歲,劉伯承44歲。
在之後的革命生涯中,倆人始終不離不棄。劉伯承作為我軍最重要的軍事領導人之一,長年在外作戰,而汪榮華就退居身後,替他料理好身邊的事務。
經歷了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沙場征戰,祖國終於重新回到了和平年代,為國家和民族戎馬半生的劉伯承,也終於走下了戰火紛紛的前線。
離開戰場的劉伯承,繼續着對國家的奉獻。1951年他創辦了南京軍事學院,也終於和家人有了更多相處的時間。
幾十年的時間裏,他們家一直都保持着這樣的布局。
劉伯承與汪榮華孕育了7個孩子,只不過,他們的女兒劉華北,被敵人殘忍殺害。
對於剩下的孩子,他們都以嚴格的要求來教育。幾個孩子本來可以送到國外去留學,但她卻認為不能給孩子們搞特殊化,放棄了這個機會;為了給孩子改善伙食,她就靠着撿來別人扔掉的爛菜葉餵養了幾隻下蛋的母雞,即使如此辛苦,她也沒想過占國家一分錢的便宜。
他們一家穿的衣服,都是汪榮華買來布縫製的,不僅如此,老大穿完的衣服縫縫補補給下一個孩子接着穿。
當時,汪榮華還告誡孩子不能想着依靠父輩,不能利用特權占公家的便宜。
在父母的影響下,他們的子女全都學有所成,成為了國家的棟樑之材,3個孩子是將軍,還有3個孩子是專家。
1972年,劉伯承雙目失明,身體也每況愈下,1975年後,他更是生活不能自理,汪榮華不顧自己年高有病,精心護理了劉伯承13年,這13年的辛苦與焦慮,使她的額頭增添了許多皺紋,滿頭青絲也變成了白髮。
1982年,劉伯承90大壽的時候,楊尚昆等中央領導人前來探望。
看着病床上的元帥,一行人不由得鼻頭一酸。
沉默許久後,楊尚昆轉頭對汪榮華說:
「沒有榮華老同志的關心照料,劉帥也不可能有如此高壽。我代表黨和人民感謝你!」
1986年10月7日,劉伯承元帥因病逝世。
在籌備追悼會時,鄧小平在看過治喪委員會名單後,提醒道:落下了劉帥愛將肖永銀!
汪榮華親自給肖永銀打電話,告訴了他劉伯承病逝的消息。在聽到這個消息後,肖永銀立即乘坐飛機前往北京,為自己敬愛的劉帥送行……
汪榮華提出一個請求並徵詢他的意見:「我想把骨灰撒掉!」
肖永銀聽後含淚回答道:「我贊成。」
劉伯承元帥的骨灰,被撒在了大別山、太行山……
劉伯承去世時,汪榮華也已經快70歲,但她並沒有放棄工作,而是堅持為新中國的發展作貢獻。但由於情緒太過悲傷,她選擇離開公眾視野,獨自一人在鄉下過着平淡的生活,只是偶爾和孩子們團聚。2008年,汪榮華病逝,享年91歲。
在汪榮華的一生中,見到過戰爭下的民不聊生,見證過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的建設下人民日益幸福的生活,享受過夫妻相守相伴、兒孫繞膝的合家歡,同時也經歷過喪女、喪夫的切身之痛,她不僅僅是劉伯承元帥的夫人,不僅僅是培養出了4位少將的母親,更是一位為新中國成立建設奉獻出一生的偉大的共產黨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