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朋友認為戰略支援部隊是我國的第五大軍種,並深信不疑。
但是,不管從「名稱、軍銜、制服、軍旗、領導機構」哪方面來看,戰略支援部隊都不是軍種,而是兵種,是一支多軍種合成部隊。
這也得到了權威官媒(中國軍網、新華社)的側面證實。
第一,戰略支援部隊沒有軍種名稱!
2015年12月31日,戰略支援部隊正式成立,所有官方報道中都沒有提及其屬於軍種。
同時,2019年7月國家發佈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中,也沒有提及戰略支援部隊屬於軍種,而是將其與「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聯勤保障部隊」統稱為軍兵種。
其中,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是明確的軍種,其名稱以「軍」為後綴。
而戰略支援部隊和聯勤保障部隊以「部隊」為後綴,雙方有顯著的區別。
眾所周知,之前的二炮部隊不是軍種,而是戰略性獨立兵種,組建為火箭軍後才升格為獨立軍種,正式擁有軍種才有的各類待遇(軍種名、軍種銜、軍種旗、軍種服)。
對此,新華社曾撰文稱:「二炮更名為火箭軍,實現由兵變軍歷史性跨越。」
由此可見,類似的戰略支援部隊也只是一個戰略性獨立兵種。
第二,戰略支援部隊沒有軍種軍銜!
軍改後,軍官、士兵的軍銜按照軍種劃分種類,在軍銜前冠以軍種名稱,如海軍少將、空軍大校、火箭軍上校等等。
同時,陸軍也開始冠以「陸軍」的前綴了,例如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的軍銜明確為「陸軍大校」。
但是,戰略支援部隊中卻有多個軍種軍銜存在,例如,有一位副職領導是空軍中將軍銜!
熟悉軍事知識的朋友都知道,現役軍官跨軍種調動的情況不算多,但也時有發生。
一旦跨軍種調動,第一時間就要改授新軍種的軍銜,例如,陸軍少將調至海軍任職後,會立馬改授海軍少將軍銜。
如果戰略支援部隊真的是一個軍種,不可能授其它軍種的軍銜,現役軍官中絕不會出現空軍中將軍銜!
第三,戰略支援部隊沒有軍種服裝!
四大軍種都有專門的軍種禮(常)服,陸軍的主色調是松枝綠色,海軍的主色調是白色,空軍的主色調是藍灰色,火箭軍的主色調是墨綠色。
值得注意的是,火箭軍是2016年7月1日換裝新軍服,當時,中國軍網刊發了新華社的文章,明確提及:「火箭軍以嶄新形象亮相,標誌着我軍各軍種都有了自己的軍種服裝。」
而新華社是我國最權威的新聞發佈機構,所有官方信息以新華社的內容為主,由此可見,沒有自己的軍種服裝的戰略支援部隊不是一個軍種!
另外,還有一個直觀的證據就是2019年的國慶閱兵式,當時的戰略支援部隊方陣既有身穿陸軍制服的,也有身穿海軍制服的,還有身穿空軍及火箭軍制服的,與聯勤保障部隊方陣一模一樣。
如果戰略支援部隊真的是一個軍種,根本不可能混搭其它軍種的制服。
由此可見,戰略支援部隊和聯勤保障部隊一樣,都是一支多軍種合成部隊,由各軍種的軍官、士兵組成。
實際上,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都是兵種,與武警部隊一起構成了三支直屬部隊。
第四,戰略支援部隊沒有軍種軍旗。
四大軍種都有專門的軍種軍旗,上半部都保持八一軍旗樣式,陸軍軍旗的下半部為草綠色旗面;海軍軍旗的下半部為橫向的海藍色和白色條紋相間;空軍軍旗的下半部為天藍色旗面;火箭軍軍旗的下半部為金黃色旗面。
就連武警部隊,自2018年1月起也有了專門的部隊旗,上半部保持八一軍旗樣式,下半部鑲嵌三個深橄欖綠條。
但是,戰略支援部隊既沒有軍種軍旗,也沒有部隊旗,使用的是八一軍旗。
第五,戰略支援部隊沒有完整的軍種領導機構。
四大軍種、武警部隊都有完整的領導機構,內設「四部一委」,即副戰區級的「參謀部、政治工作部、紀委」,正軍級的「後勤部、裝備部」。
但是,戰略支援部隊僅內設「兩部一委」,即「參謀部、政治工作部、紀委」,沒有專門的「後勤部、裝備部」!
其實,戰略支援部隊主要由兩大系統組成,即副戰區級的「網絡系統部、航天系統部」,這兩個系統反倒相當於獨立兵種,有完整的領導機構,都有專門的「後勤部、裝備部」。
並且,戰略支援部隊有2所直屬軍校,分別是「戰略支援部隊航空工程大學、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前者由航天系統部管理,後者由網絡系統部管理。
因此,戰支就是一個筐,將網絡系統部、航天系統部以及其它戰略支援力量放在一起管理,而非一個擁有完善建制的軍種。
綜上所述,戰略支援部隊並非第五大軍種,而是一個由「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的軍官、士兵」組合而成的戰略性兵種。
感謝閱讀,歡迎點贊、關注@瑛傑小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