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俄烏衝突已經持續了200多天,期間,雙方圍繞軍事重鎮的攻防、針對將領和重量級人物的「斬首」行動、在經濟和外交領域的角逐,沒少登上各國社交媒體的熱搜。
9月16日,在與印度總理莫迪會晤時,普京給莫迪吃下了「定心丸」。普京告訴莫迪,理解印度對於俄烏衝突的擔憂,俄羅斯會努力早日結束衝突,但烏克蘭拒絕談判而且試圖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
就現在來看,對俄軍發起反攻、接連奪回伊久姆等重鎮之後,基輔可以說是底氣大增,澤連斯基釋放的信號很明確——在徹底擊敗俄軍、將俄軍趕出烏克蘭本土之前,絕不會和俄羅斯重新談判。
當然,嘴上說著要和烏克蘭和談的俄羅斯,同樣清楚「此時不可能停火」,在戰場上打不下的籌碼,在談判桌上根本不可能得到,更別說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還在一直拱火了。
9月17日,普京正在忙着縱橫捭闔,歐盟也在為即將到來的寒冬倍感頭疼,至少有這麼3件事值得注意。
第一件事,土耳其給俄羅斯送「大禮」。9月16日,普京和埃爾多安就「天然氣運輸」等問題,展開了具體交流。普京表示,俄羅斯出口給土耳其的天然氣,有四分之一將使用盧布結算。
在這之前,就「如何去美元化」,俄土已經達成了一致協議,土耳其願意繞開美元,直接用盧布等貨幣和俄羅斯結算部分貿易。
俄烏衝突爆發後,土耳其的選擇一直令人捉摸不透,努力調停衝突的土耳其,選擇了一邊對烏克蘭出口燃料和無人機,一邊與俄羅斯深化經濟和軍事合作。在所有的北約成員國裏面,土耳其是最不按常理出招的那一個。
對於土耳其的左右逢源,普京樂見其成。最新消息稱,埃爾多安對美國發出了最後通牒,如果美國拒絕對土耳其出口F-16戰機,土耳其就有可能轉向購買別國武器,比如俄式武器。
此前,俄羅斯一直想從土耳其進口無人機,無奈埃爾多安不答應,為此,普京還專門求助了埃爾多安,結果卻是沒有結果。
埃爾多安對外戰略的出發點,不是為了給美國利益買單,也不是替俄羅斯出頭,最終都是為了維護土耳其的利益。但只要土耳其不一邊倒向美國,俄羅斯就可以心滿意足了。
無論是諷刺歐盟「自找麻煩」、給準備加入北約的芬蘭找麻煩,還是準備為俄羅斯送上武器訂單,埃爾多安這段時間沒少給普京送「大禮」。普京曾在東方經濟論壇上表示,俄羅斯會堅持「去美元化」,但要想如願以償,只靠放狠話是沒用的,俄羅斯需要別國提供有力幫助,印度、土耳其、伊朗甚至歐盟,都是俄羅斯力求拉攏的經濟體。
第二件事,普京給美國畫下紅線。《紐約時報》等美媒透露,烏軍在哈爾科夫長驅直入的背後,有美國出謀劃策的影子,沙利文和米利都有參與軍事方案的制定。
明眼人都知道,以烏克蘭的實力,能如此清楚地了解俄軍的排兵布陣和具體動向,如果說與美國無關,誰會信?
忍無可忍後,9月15日,俄羅斯給美國畫下了「紅線」。扎哈羅娃表示,如果美國為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會被當成「直接參戰」,俄羅斯將保留「使用一切手段」去捍衛俄羅斯領土的權利。
俄羅斯駐美國大使安東諾夫表示,烏克蘭要求美國為其提供包括無人機、反潛導彈在內的數十種武器。
如果得逞,俄羅斯部分城市、工業設備和交通樞紐,就會落入烏軍的攻擊範圍。到時候,烏軍沒準會像俄軍那樣,用強大火力去摧毀對手的戰略縱深,這不是普京想看到的結果。
當然了,俄羅斯沒少警告美國,不意味着美國會聽俄羅斯的,從提供防禦武器到轉向提供進攻武器,再到明目張胆地為烏軍提供情報和軍事指揮,在挑釁俄羅斯的路上,美國越走越遠。對此,俄羅斯氣急敗壞卻又無可奈何,因為俄軍不能直接攻擊美國和北約目標。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俄羅斯之所以會一忍再忍,主要是因為俄軍仍然佔據主動和優勢,倉促從伊久姆撤軍,也有考慮後勤補給的因素。說到底,冬天很快就到了,戰線過長會給烏克蘭提供重創俄軍補給線的機會。
如果有一天,烏軍在戰場上擁有絕對優勢,惱羞成怒的俄羅斯,有可能會轉向報復北約,但這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
第三件事,歐盟內部吵起來了。9月16日,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表示,歐盟制裁俄羅斯,等同於能源矮子制裁能源巨人,這不會帶來任何好處。
歐爾班認為,制裁應該是強者對弱者實施的,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對俄制裁不會取得任何成就,反而會讓歐盟經濟變得更加糟糕。
9月15日,歐洲議會通過了一個重要決議,那就是「不再將匈牙利當成完全民主國家」,還決定暫停為匈牙利提供百億歐元。對此,歐爾班稱之為一個笑話。
能源危機讓歐盟付出了沉重代價,除了給民眾生活帶去不方便之外,還沉重打擊了歐盟工業。在天然氣價格大幅度上漲的情況下,很多歐盟企業不得不給出口產品加價,導致歐盟企業在全球市場失去了部分競爭優勢。
歐爾班沒少諷刺歐盟針對俄羅斯的制裁,但德國沒有改變態度。歐盟在此時給匈牙利一個下馬威,顯然有敲打歐爾班的意味。
再過一個月,等到氣溫急轉直下,德國奧地利都有可能爆發大規模混亂,對德國而言,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頭。一旦歐盟抗不過寒冬,這個本就一盤散沙的聯盟,就會加速走向撕裂。
至於歐盟能否度過危機,不妨靜靜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