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慶祝「勝利」,印度政府特意將印巴衝突中,將印軍得到的「戰利品」在全國進行巡迴展覽,包含彈道導彈、無人機以及大量的彈藥碎片。
其實印方的這個做法相當令人迷惑,因為這些所謂的「戰利品」,其實大都是印軍在戰後陸續撿到的巴軍導彈碎片,似乎並不能證明是印軍主動攔截的「戰果」,更可笑的是,印方還特意將幾枚霹靂-15e導彈殘骸作為「主角」,放在了最顯眼的地方重點展示。
印方「喪事喜辦」,想要「瞞天過海」
對於印度手中這些中國導彈的殘骸到底是從哪來的,就算別人不知道,印方自己心裏難道就沒點數嗎?
不過印方這個所謂「戰利品」的說法,從邏輯上來看倒是沒什麼問題,畢竟霹靂-15e導彈也的確算是印方「攔截」下來的,至於是反導手段攔截,還是用戰鬥機機身攔截,對於印方來說可能並不重要。
但更離譜的情況在於,有眼尖的網友在一堆「廢銅爛鐵」中,還看到了印軍自家的s-400防空系統的攔截彈碎片,印方堅稱這是巴基斯坦的法塔赫的導彈殘骸,真的是驗證了那句「人人都笑你,偏偏你最好笑」。
印方這種「喪事喜辦」的「樂觀態度」,不僅暴露了印度軍方在技術識別能力上可能都存在着不小的問題,還進一步反映了其國防體系中長期存在的「頑疾」。
其實印方這樣做的動機倒是不難猜測,無非是為了配合政治宣傳的需求,強化國內民眾對國家軍事實力的「信心」。
但所謂「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印方在此次衝突中沒佔到太多便宜是事實,當然也拿不出相應的「證據」,只靠東拼西湊來宣示強大,出問題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就算配合印度政府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這場鬧劇也最多騙一騙自己人,還會讓印方在國際社會上更加「丟人現眼」,顯然是不利於印方的長期發展的。
當然,雖然印方的這波輿論宣傳不太成功,但印方手裡的導彈殘骸還是存在一定研究價值的,尤其是此次讓巴基斯坦「揚眉吐氣」,讓印度「百口莫辯」的霹靂-15e導彈,能否讓印方從中「因禍得福」呢?
印方根本「看不上」霹靂-15e,還是覺着印度國產導彈更先進
據印媒報道,印度專家對手中的中國導彈殘骸研究多日後,得出了一個結論:該導彈沒有研究價值,先進程度比不上印度的國產導彈之光——阿斯特拉mk2。
雖然我們都能看懂,印方這是要通過拉踩霹靂-15e,來抬高印度自研導彈的地位,但問題是這麼先進的導彈,印方為何沒在印巴衝突中用上呢?答案是該導彈仍在「銳意研發」中,目前只有阿斯特拉mk1已經服役,性能算不上先進。
這種「眼高手低」的問題其實也是印度軍工的「老毛病」了,尤其是這個阿斯特拉導彈,稱得上是印度軍工「拖延症」的「集大成者」,拿還在ppt裏面的武器用來「嚇唬人」,當今世界除了印度之外,也就只有美國還在這樣做了。
其實印方的國產導彈「難產」還有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印方對導彈的要求不斷在變,因為當今軍事技術的變化實在太快,印度的導彈還在實驗室裏面就已經落後。
為了彌補這一缺點,印方只好頻繁修改指標,導致項目進度一再拖延,再加上印度軍工老生常談的管理混亂問題,印度的國產導彈可能很難派上大用場了。
所以,與其說霹靂-15e的「研究價值不足」,不如說按照印方當前的水準,壓根就研究不明白,無論是固體火箭發動機裝葯技術,還是氮化鎵t/r組件,印方的基礎都十分薄弱,高高的技術壁壘對於印度而言仍然是不可逾越的障礙。
印度軍工體系長期保持這種盲目自信的心態,認為本國研發的武器裝備能夠媲美甚至超越國際先進水平,但「懂行」的人還是有的,印方剛一放出消息,就有不少國家主動上門,要求將信息共享。
西方研究霹靂-15e殘骸,能得到什麼好處
網傳美英法等西方國家以及日本,都對此表現出了興趣,想要拿到霹靂-15e導彈的殘骸一探究竟。
前文中提到,印度沒有堅實的基礎,自然也就看不出個所以然,但美英法日等國顯然是具備相應能力的。
但從客觀角度上來說,這些國家能從研究中得到的好處可能非常有限,還需要面對三道門檻。
其一,印度手裡的只是殘骸而非完整導彈,這些殘骸即使有些表面上看起來較為完整,實際上真正核心的部分,早已在擊中目標時或自毀程序中燒毀,留下的只有導彈外殼和燃料殘留,不算太機密。
其二,這些導彈屬於外貿版本,其技術性能已經經過降級處理,無法完全體現中國同款的水平,最多能對這些國家手中的項目起到觸類旁通的效果,無法發揮決定性作用。
其三,該導彈的生產時間很可能是10年前,這段時間之內,中方的技術又有了哪些進步,現在的主力空空導彈又是什麼水平,這些都是西方無從得知的。
最後,其實霹靂-15e的外貿身份本身就決定了,既然能拿出去銷售,我們就已經做好了應對泄密的防範措施,西方對中國的導彈技術如此關注,本身也是我們在導彈技術領域已經保持領先地位的證明。
我們甚至可以推斷,對該導彈殘骸的研究,會促使這些國家更加謹慎地處理對華關係,畢竟巴軍手中有的中式武器已經足夠強大,我們的自用版性能只會更好,潛在對手還想挑釁,必須好好掂量一下自己能否付得起這個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