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吵、關燈、放視頻……當地時間5月21日,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到訪白宮,在橢圓形辦公室遭遇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的「外交伏擊」。
特朗普當著兩國高官和媒體記者的面,指責南非發生「對白人的種族屠殺」。現場氣氛驟然緊張,拉馬福薩表情略顯尷尬。
分析人士認為,這場白宮鬧劇是特朗普政府蓄意抹黑、打壓南非的有計划行動。在「極限施壓」「交易政治」「美國優先」等理念交織之下,與事實真相、他國利益或實際的外交成果相比,特朗普更在意的是國內選民的掌聲。
特朗普為何發難?
拉馬福薩現年72歲,曾是身家百萬的礦業巨頭,也是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親密盟友,以擅長外交談判著稱。
作為今年首位訪問白宮的非洲領導人,拉馬福薩此行並不被外界看好。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拉馬福薩就對其提出過尖銳批評;自今年初以來,美國與南非關係持續緊張。
2月,特朗普炮轟南非新頒佈的《徵用法案》,以未經證實的「種族歧視」指控為由,切斷對南非的所有援助。
3月,南非駐美大使因發表涉特朗普言論遭美方驅逐。
4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向南非加征30%「對等關稅」(暫緩執行)。
本月,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宣布美國不參加今年南非主辦的二十國集團(g20)系列會議 。
在此複雜背景下,白宮內部人士此前擔心,拉馬福薩走進橢圓形辦公室時,可能會迎頭撞上「旋轉的電鋸」。
「我不害怕(i』m not scared)。」拉馬福薩臨行前曾這樣對南非媒體稱。
21日當天,兩人的首次會晤開場氣氛良好,拉馬福薩與特朗普聊起高爾夫球,還贈送後者一本關於南非高爾夫球場的書籍,試圖以「高爾夫外交」緩和緊張氛圍。
但當一名記者提出美國近日向南非白人賦予「難民」資格問題後,雙方就「南非是否正發生白人種族滅絕」展開激烈爭論。特朗普隨後指示工作人員關燈、放視頻,並展示剪報,指控南非出現「針對白人的種族屠殺」。
對此,拉馬福薩當場否認,並指出視頻內容並不代表政府政策,特朗普的指控站不住腳。
挑話題、放視頻、讀剪報……從現場情況來看,外界認為,這是特朗普精心策劃的一場「白宮伏擊」,試圖藉助影像資料為其觀點背書。
然而,南非的土地問題由來已久,牽涉複雜的歷史與現實因素。個別案例難以構成特朗普指控的有力證據,反而可能激化種族緊張,進一步損害美國與南非的關係。
「特朗普發起『伏擊』並不讓人意外,他向來擅長『極限施壓』。有了澤連斯基的先例,這次不過是故技重施。」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賀文萍從打壓和報復南非、鞏固國內政治敘事,以及謀求經濟與戰略利益等角度,分析特朗普的行為動機。
首先,南非在多個國際議題上站在美國的對立面,包括在國際法院起訴以色列對加沙的軍事行為是「種族屠殺」、批評以色列製造人道主義危機等。此舉觸怒美國與以色列,成為特朗普公開打壓報復的直接原因。
其次,特朗普試圖借「南非白人受迫害」指控,炒作「白人受害」敘事,以迎合美國國內選民、實現自身政治目的。
在拉馬福薩來訪前夕,美國政府以「人道主義理由」接收了59名南非白人農場主及其親屬赴美安置,顯然意在為這一敘事製造輿論支撐。
再次,特朗普意在向南非施壓,迫使其在內外政策方面調整立場,向美國作出讓步。
比如,美國希望南非在國際議題上配合美國議程,避免帶頭挑戰美國。美國對南非主辦的g20峰會設定的多元化、公平與包容、氣候變化等議題表示不滿,也對南非在金磚國家會議等場合提出的「去美元化」主張感到不安。
又如,美國要求南非擴大市場開放,調整「黑人經濟賦權」政策,包括為富豪馬斯克的「星鏈」衛星網絡服務鋪平道路等。
拉馬福薩「知難而進」?
面對特朗普的突然發難,拉馬福薩沒有失態,也沒有退讓。
他平靜地指出,南非的暴力犯罪影響所有種族,而非僅針對白人。他還在特朗普指責美國媒體忽視南非白人受迫害、反而關注卡塔爾贈送豪華飛機時幽默反擊道「抱歉,我沒有飛機可以送給你」。這一機智作答化解了特朗普的咄咄逼人,並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
當天晚些時候,拉馬福薩對此次會晤給出較為積極的評價。
他指出,兩位總統在閉門會談中進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就貿易問題展開討論。他期待特朗普訪問南非,也希望美國將增加在南非的投資。
輿論認為,優雅拆招、冷靜回擊,拉馬福薩當天的表現堪稱「外交教科書」。
賀文萍注意到,此次訪美前,拉馬福薩已對特朗普政府的外交「刁難」有一定思想準備。面對「白宮伏擊」,拉馬福薩不卑不亢,既在原則問題上堅持立場,又表現出靈活性,沒有和美國「撕破臉」。
畢竟,南非政府致力於重啟和振興與美國的雙邊關係,南非各界也對美國抱有多重合作期待。
政治上,南非希望闡明在土地改革、巴以衝突等問題上的立場,改善與美國因政治分歧受損的關係。
經濟上,美國是南非第二大貿易夥伴。去年南非對美國的出口總額占其全球出口8%。南非希望拓展在美國市場的份額,深化礦產、能源等方面的合作。
外交上,「南非希望成功舉辦今年的g20系列會議,也希望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能參與其中。」賀文萍指出,南非認為,今年g20系列會議在南非舉行,不僅是南非外交的高光時刻,也是整個非洲參與國際議事日程的重要契機。
戰略上,有評論稱,美國對南非加強與俄羅斯等國關係表示擔憂,希望限制南非與俄羅斯等國的防務合作。
「白宮伏擊2.0」折射出什麼?
從2月底「質問」澤連斯基,到如今「指控」拉馬福薩,時隔兩個多月,「超現實、戲劇性」的白宮會面再次上演,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輿論認為,特朗普正將嚴肅外交變為政治噱頭,用「威脅+表演」的外交模式替代真正的政策對話。此舉可以製造頭條新聞,但不能解決外交問題,反而會引發新的外交摩擦。
「白宮伏擊2.0」折射出什麼?賀文萍從特朗普政府對非政策特點、外交本質等角度進行觀察。
其一,對非政策沿襲第一任期的風格和做法,即以「美國優先」為核心,聚焦重點國家,「不是撒胡椒面」。
他採取拉攏與打壓「兩手」策略:對能促進美國短期利益的雙邊關係格外重視,比如剛果(金)、安哥拉等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希望「殺雞儆猴」,通過打壓南非,威懾其他非洲國家在雙邊交往及聯合國等國際場合與美國保持一致。
其二,這是特朗普政府「極限施壓」和外交霸凌的最新註腳。
美方不僅試圖公開羞辱來訪領導人,還以缺席g20多邊會議為施壓籌碼,再次展示其在「交易政治」「美國優先」等理念交織下,固守單邊主義、背離多邊主義、對他國利益不管不顧的自私本質。這將引發g20內其他國家對美國的不滿,進一步孤立美國自身。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