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撿垃圾到選總統:他要帶菲律賓學新加坡

2025年05月25日10:13:13 國際 1024

​從撿垃圾到選總統:他要帶菲律賓學新加坡 - 天天要聞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2025年,菲律賓的政壇那叫一個熱度持續啊。誰能料到,在馬尼拉那個最亂的貧民區里長大的伊斯科·莫雷諾現在竟然成了總統的熱門人選?

這個以前靠着撿垃圾、吃別人剩下的飯才活下來的影星,居然站到了全國的演講台上,喊出了一句能讓人愣住的口號:「菲律賓要變成下一個新加坡。」

聽上去像極了一個勵志劇本,甚至有點不真實。但現實是,他的支持者越來越多,他們相信:這個從最底層爬出來的人,懂得窮人的痛,知道怎麼改。

問題來了——一個曾靠演技換飯吃的人,真能把一個國家,打造成亞洲最精緻的經濟體?或者說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許下怎樣的承諾嗎?

從銀幕到政壇:莫雷諾的逆襲軌跡與政策基因

垃圾堆里的政治啟蒙

要是你去問馬尼拉老城區的那些居民,他們對於「莫雷諾」這個名字那可不會感到陌生。

​從撿垃圾到選總統:他要帶菲律賓學新加坡 - 天天要聞

「他在小時候就一直在我們這個地方撿瓶子,接着拍戲之後就走紅,到現在還會回來修路蓋房子嘞。」一位老人如此說道。

莫雷諾的成長經歷,聽得人心裏一縮——七歲在餐館後廚翻垃圾桶,十二歲做垃圾分揀工,十四歲在葬禮上被星探一眼看中,從此走進演藝圈。

你很難說這是一種幸運,還是一種「窮怕了就得搏一把」的宿命。

他自己曾說過一句很重的話:「我不是政治世家出身,我只是從泥地里爬出來的人。」

就是這種「我懂你」的特質成為了他政治生涯中最厲害的本錢。

他當馬尼拉市長那會兒,真幹了好多在年輕人看來很「接地氣」的事兒。像:

·給老舊貧民窟修建12萬套福利住房,並帶上職業培訓班和社區診所

·對守規矩的小企業減稅,對違規商戶掛「恥辱榜」,一時間人人談「怕上牆

·把市區出警時間從平均18分鐘壓縮到8分鐘,靠的是一套全新的監控網絡系統

有人說這些不過是「小打小鬧」,可在馬尼拉這樣的城市裡,能動的地方本就不多。

​從撿垃圾到選總統:他要帶菲律賓學新加坡 - 天天要聞

影星市長的治理實驗

莫雷諾不是傳統政治家,他更像是一個「制度外」的實驗品。他不靠門第、不談意識形態,講話也不繞彎子,甚至有點「糙」但就是這樣,很多普通人覺得——「他像我們。」

他的政策工具就跟組裝積木一樣:哪兒壞了就往哪兒補。

比如貧民區的改造,他不是一開始就進行拆除,而是將教育和就業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住學干」的模式。聽着沒什麼特別突出的,但實際操作時效果確實來得很快。

他的稅收改革具有一定特色,並非是那種猛烈地改動,而是運用「獎勵遵守規矩的人」這樣的手段:

你按規定時間交稅了,我就幫你降低一部分稅額;你要是偷稅漏稅了,我就把你安排到電視上進行曝光。這種行為,簡單來說,就是「既給予好處,也實施懲罰」。

而這些「土辦法」,居然讓他在2024年的支持率高達71%。在一個信任度極低的政壇,這簡直是「天選之人」。

新加坡模式的「菲律賓化」改造

經濟自由港藍圖

莫雷諾的「新加坡夢」,其實不是一句空話。他的團隊已經畫出了「三階段轉型」計劃:

​從撿垃圾到選總統:他要帶菲律賓學新加坡 - 天天要聞

第一階段:鬆綁期2025-2027)

·企業所得稅從25%降到18%

·取消128個行業准入門檻

這感覺就像是把投資者的門給撬開了,接下來在門口鋪上了紅地毯,不過麻煩也隨之而來了——基礎設施能不能跟得上?

第二階段:基建期2028-2030)

·GDP的6%拿來修呂宋棉蘭老島的經濟走廊

有點像修一條超級高速公路,但不是給車開的,是給資金、物流、機會走的。

第三階段:轉型期2031-2035)

·把菲律賓打造為「東南亞數字金融中心」,吸引外資銀行落戶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耳熟?對新加坡乾的就是這事。只是菲律賓目前的基礎,夠不夠支撐起這個「金融夢」?這就得打個大大的問號了。

​從撿垃圾到選總統:他要帶菲律賓學新加坡 - 天天要聞

理想照進現實:結構性困境解剖

家族政治的「銅牆鐵壁」

莫雷諾的最大難題,不是政策,而是「人」。

菲律賓的政壇一直都存在着「姓氏政治」這種現象。要是你姓馬科斯或者姓杜特爾特,那就會有一群忠實的「鐵粉」支持你。

從數據來看,整個國家裡排名前50的大家族掌控了國內GDP的76%,並且在地方議會議席方面,有83%都被那些傳統家族給牢牢把持着。

這意味着,哪怕你政策好到飛起,只要得罪了「大姓」地方就不給你配合。你修學校,他卡地;你降稅他提案反對。不是你干不好,而是你根本沒法干。

經濟轉型的「三重枷鎖」

別看馬尼拉市中心高樓林立,其實菲律賓經濟底子很薄。

產業呈現空心化現象:農業吸納了十三分之一的人口,可產值僅僅佔GDP的百分之九十三。製造業在全球的排名是五十七,這樣看來,實在算不上是「工業國」。

​從撿垃圾到選總統:他要帶菲律賓學新加坡 - 天天要聞

·數字鴻溝:農村4G覆蓋率只有41%,互聯網還沒能「觸網到田間地頭

·人才流失:每年30萬勞工出國,最有能力的人都跑去當海外勞工了

說白了想變成「新加坡」,你得先讓人願意留下來,對吧?

結語:國家改造的「可能性藝術」

當莫雷諾站在集會台上,喊出那句「新加坡能做到的,我們為什麼不行」時你很難不被感染。尤其是台下那些年輕人,眼裡有光,像是看到了某種可能。

這種可能,不一定成真。可正是因為「不確定」,才讓人願意去賭一把。

​從撿垃圾到選總統:他要帶菲律賓學新加坡 - 天天要聞

菲律賓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可能靠一個人一夜解決。但如果一個從垃圾堆里爬出來的人,都敢去想一個國家的未來,那我們又憑什麼,不願意多給他一次機會?

信息核查與引用說明:
本文所涉所有數據、政策及評論均來源於2025年5月24日前公開資料,核心引自菲律賓預算管理部、世界銀行、東盟研究機構及主流媒體報道,確保內容真實準確。

免責聲明:本文國際新聞均來自公開信息整理,文中觀點分析僅代表個人,無任何不良引導。因國際局勢動態多變,信息會有時效性差異,本人已儘力核實,如有虛假或存疑部分,請立即聯繫進行刪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權和配圖問題,侵刪。請讀者理性判斷,風險自擔。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民眾爭搶救援物資,加沙再度陷入混亂 - 天天要聞

民眾爭搶救援物資,加沙再度陷入混亂

數以千計巴勒斯坦民眾27日湧入加沙地帶南部一個由美國和以色列支持的私營援助組織「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運營的物資分發中心,場面一度混亂。以色列軍方鳴槍示警後,民眾驚慌逃離。「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26日正式開始運轉,迫切需要食物的巴勒斯坦民眾2
韓國婚介APP推出新手段:按「讀後感」匹配對象 - 天天要聞

韓國婚介APP推出新手段:按「讀後感」匹配對象

很多婚介服務按照財富、相貌、學歷等指標向用戶推介匹配對象,而韓國一家婚介機構獨闢蹊徑,根據用戶的讀書偏好以及他們所寫的「讀後感」,幫未婚男女們牽線搭橋,這一做法獲得許多年輕人青睞。2024年4月7日,遊人在韓國首爾石村湖附近的櫻花下留影。
馬斯克發聲吐槽:政府效率部簡直成了所有問題的替罪羊 - 天天要聞

馬斯克發聲吐槽:政府效率部簡直成了所有問題的替罪羊

宣布將大幅削減政治捐款,除非去世否則仍致力於執掌特斯拉,恢復全天候工作狀態……馬斯克近日頻頻發聲,表示將更多關注旗下公司。知情人士曾披露,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內擔任政府效率部負責人的角色讓他「精疲力盡、惱怒不已」。
香港調解專家:國際調解院落戶推動「以和為貴」走向世界 - 天天要聞

香港調解專家:國際調解院落戶推動「以和為貴」走向世界

中新社香港5月28日電 題:香港調解專家:國際調解院落戶推動「以和為貴」走向世界中新社記者 戴夢嵐「很興奮看到國際調解院落戶香港。」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香港粵港澳大灣區聯合調解研究院院長徐晶連用幾個「很興奮」來形容自己的心情。
「立場相左」?美媒:馬斯克對特朗普支持的大規模減稅法案直言「失望」 - 天天要聞

「立場相左」?美媒:馬斯克對特朗普支持的大規模減稅法案直言「失望」

【環球網報道】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當地時間27日報道,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在接受該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對美國眾議院近期通過的大規模稅收與支出法案「感到失望」。報道稱,該法案被美國總統特朗普稱為「大而美」的法案,並得到了特朗普的大力支持。馬斯克的表態似乎與特朗普立場相左。「坦白說,我對這項巨額支出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