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就是說這稅剛一宣布,歐盟那邊直接大破防。
據報道5月18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將對來自美國、歐盟、台灣地區和日本的進口共聚聚甲醛徵收反傾銷稅。
這項徵稅可不是臨時起意的,而是中方商務部經過近一年實地調查和數據分析後才作出的裁定。
調查結果顯示,上述這些地區的出口產品存在傾銷行為,已經對中國本土產業造成了實質損害,所以中方才決定進行徵收反傾銷稅。
反傾銷稅開始徵收後,所有進口共聚聚甲醛的商家都要按規定比例進行繳稅。
海關會以商品的報關價格作為計稅的基礎,根據稅率按比例計算稅額。
對於初步裁定期間繳納的保證金,會按照最終裁定的稅率重新核算,多交的部分中方會退還,少交的部分則需要補足。
中方的這一舉措完全符合《反傾銷條例》和世貿組織規則。
所以,最終裁定後,來自歐盟的企業被徵收34.5%的反傾銷稅,徵收期限為五年。
卻沒想到政策剛實施還不到48小時,歐盟就「嘭嘭嘭」對華連出三拳。
第一拳:對電商小包裹徵收統一管理費用。
據法新社、英國BBC等21日報道,歐盟委員會宣布,計劃取消價值低於150歐元,約合人民幣1225.1元的進口小包裹免稅政策。
要求這些直接郵寄給消費者的小包裹每件收2歐元費用。
如果包裹先運到歐盟境內倉庫再從當地配送,那每件包裹收0.5歐元的費用。
根據歐盟的數據,2024年有46億件這類包裹進入歐盟,其中約91%的包裹是來自中國,所以歐盟的這個政策對中國電商影響最大。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希望歐方能夠恪守開放的承諾,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視的營商環境,為以後的中歐經貿合作創造有利條件。
第二拳:在對俄羅斯的新一輪制裁中,將中國企業列入名單。
5月20日,歐盟和英國分別對俄羅斯進行新的一輪制裁。
卻沒想到,歐盟和英國用「給俄羅斯提供了支持」這個理由,將有些中國企業和阿聯酋公司也列入了制裁名單里。
這不是明顯亂扣帽子嗎。
對此,中國外交部毛寧表示:中方堅決反對未經過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
中國嚴格管控軍民兩用物品的出口,從來沒有向衝突方提供過致命性武器。
現在包括歐美在內的很多國家都還在和俄羅斯做貿易,所以中俄企業之間的正常往來不應該成為被制裁的理由。
歐盟應該停止在對俄合作問題上的雙重標準,不能損害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第三拳:對中國輪胎產品啟動反傾銷調查。
據報道5月21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因為中國進口的輪胎價格偏低,嚴重損害了歐盟輪胎生產商的利益。
所以對中國生產的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進行反傾銷調查。
如果調查確認中國輪胎存在傾銷行為且對歐盟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那歐盟將在8個月內採取反傾銷措施。
實際上,這不是歐盟第一次對中國的輪胎產品發起調查了。
2018 年,歐盟就曾對中國卡車和公交車輪胎徵收反傾銷稅,2022 年又針對中國公共汽車輪胎加征關稅。
這次又針對的不同車型的輪胎產品開始進行調查。
對此,中國強烈表態:中方一直呼籲通過對話和磋商來解決分歧,而不是用制裁和徵稅的方式讓關係惡化。
與此同時,中國也繼續加強對 「王牌」 稀土的出口管制。
目前,中方對稀土出口實行 「一批一證」 制度,也就是說每一批稀土產品都必須單獨申請出口許可證。
不能再向以前一樣,用一張許可證批多種貨物,或者是用通用許可證。
企業申請許可證時,還要明確填寫最終用戶是誰、產品具體用途是什麼、運往哪個國家和地區。
出口許可證的審批時間在 15 天到 45 天之間,而審批的快慢則取決於企業提交的材料是否齊全。
材料齊全,用途清晰的,那審批的就快,反之則慢。
另外,如果申請材料中顯示稀土產品可能用于軍事用途,審批部門會直接拒絕。
這導致很多歐洲進口商擔心,他們無法向中國保證進口的稀土材料不會被轉賣到美國,因此影響了審批進度。
對此,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中方對歐洲的出口許可證審批速度太慢,遠遠滿足不了歐洲的需求。
甚至還有人拿「抱怨」做文章,但對於這些抱怨,中國不接受。
因為中國並沒有停止向全球供應稀土,也沒有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只是用合法的方式加強了稀土出口管理。
中國這麼做,沒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