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僅僅2個多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對中國加稅54%,中美貿易關係正在遭受嚴重衝擊。而在作出如此不合常理的行動後,美方竟還在威脅中國,宣稱只要中國不對美國展開反制,美方就不會繼續升高稅率。
【特朗普簽署了新的加稅命令】
特朗普剛剛宣布對美國所有的貿易夥伴加征10%的「最低基準關稅」,並對其中部分國家加征更高額度的「對等關稅」,中國、歐盟、日本、韓國、印度等國都被列入了「對等關稅」名單,其中對中國的加稅額度達到了34%。
在特朗普宣布加稅後,美國財政部部長貝森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點名中國,明確美方之前向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征的20%關稅並未取消,所有中國商品在進入美國市場時都將加征54%的高額關稅。中國應該是特朗普上台後,累計被加稅額度最高的國家。
特朗普政府現在重點針對中國,主要是因為中國是全球對美貿易順差額度最高的國家,2024年的順差額度約為3610億美元。
【特朗普上任以來累計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稅54%】
按照特朗普那套「其他國家正在佔美國便宜,順差額度越高的國家佔美國便宜越多」的荒謬理論,中國就是「佔美國便宜最多」的國家。
特朗普政府希望能夠通過這種加稅手段,實現一箭多雕,讓中國在貿易問題上作出讓步,採購更多美國商品,降低美國商品進入中國的關稅;增加美方在芬太尼、科技競爭以及一些地緣問題上的籌碼;同時完成其所有加稅行動的目標,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增強美國商品的本土競爭力,推動製造業迴流美國,進而保證在選民中的支持率。
而以特朗普在處理國際事務時的「商人風格」,如果被加稅方向美國作出足夠的讓步,特朗普大概率會降低加稅額度。
可美國的加稅行動本就損害了他國的合法利益,且如果特朗普一加稅,他國就讓步,只會讓特朗普變本加厲,不斷以加稅為籌碼,提出新的不合理要求,所以全球多數經濟體會選擇與美國展開對抗。
【特朗普對越南、老撾等方也加征了高額關稅】
美方此前的加稅行動就遭遇了中國等方的反制。美國上下現在也清楚,新一輪加稅行動必然會招致全球的反對,但白宮方面不想就此收手,而是選擇了在加稅同時威脅全球。
貝森特就要求所有國家「靜觀其變」,不要對美國展開「報復」,強調一旦他國出台反制措施,事態就會升級,如果相關國家心甘情願地接受現實,這就是最高的加稅額度。
但美方的威脅,不太可能取得效果。早在美方的加稅額度公布之前,歐盟等方就對外放風,強調必要時將反擊美國關稅政策。
中國商務部則在特朗普公布加稅計劃後,第一時間明確了中方將堅決採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但沒有公布具體措施。
【中國沒有第一時間明確反制措施,但能源可能會是一個切入點】
考慮到特朗普高額度「對等關稅」政策是在幾天後才正式生效,中國可能會延續應對美方上一輪加稅時的行動模式,在美方新加稅政策落地當天,有針對性地展開反制。
在此前的反制行動中,中國重點針對美國的汽車、能源以及農產品加征了關稅,就是抓住了特朗普的支持者中,從事相關產業的底層民眾較多,且能源、汽車以及大農場主是共和黨重要金主的特點,以加稅手段推動這些人向白宮施加壓力。進一步對美國能源等產品加征對等關稅、擴大加稅規模、對美國企業展開制裁等都是中國手中可選的反制措施。
況且,特朗普的全球加稅政策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
進出口企業必然會通過加價手段,將成本轉嫁給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美國國內諸多商品的價格都會上漲,進而帶動通貨膨脹率升高,且在全球化浪潮下,很多美國企業的供應鏈會遭受衝擊,本土產品的造價會隨之升高,美方未必能夠實現增加本土商品競爭力的目標。
【美國本土製造業其實也會因為供應鏈問題遭受衝擊】
再加上中國、歐盟等方同樣以關稅等手段對美方展開反制,美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將會下降,特朗普加稅政策很有可能也造成美國經濟的衰退。
所以,這場以關稅為核心的全球經貿較量,將會持續一段時間,現在看上去強勢的特朗普政府,未必會成為笑到最後的那一方。
最後總結一下,貿易壁壘築不起繁榮的高牆,開放與合作才是抵禦風險、共謀發展的基石。全球經濟能否保持高速發展,本應取決於各國能否在博弈中尋得合作共識。但特朗普政府終究沒能摒棄國內政治等因素的影響,選擇了一條對抗性道路,即讓美國面臨了「雙輸」困局,也對全球經濟發展構成了嚴峻挑戰。
如果中國、歐盟等經濟體能夠通過加速多元化合作,有效降低特朗普關稅戰略帶來的負面影響,便有望加快重塑全球供應鏈體系,進一步稀釋美國在現有國際經濟體系中的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