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圍堵失效:法國為何「倒戈」力挺華為?

2024年04月14日21:05:28 國際 1078

法國為何甘冒風險與華為再續前緣?

華為,以其尖端技術和全球影響力的快速擴張,引發了世界霸主美國的深度警覺。自2020年起,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力度不斷升級,尤其在去年,更是利用其國際影響力,向歐洲盟友施壓,要求他們斷絕與華為的一切合作。

一時間,各國紛紛響應,而法國尤為積極,下令拆除華為在該國鋪設的3000根天線。然而,令人驚訝的是,短短時間內,法國的態度卻發生了戲劇性的反轉,不僅重新擁抱華為,更成為華為首個海外建廠的國家。這一轉變背後,究竟隱藏着怎樣的戰略考量?

美國圍堵失效:法國為何「倒戈」力挺華為? - 天天要聞

被迫「斷舍離」,法國承受華為撤離之痛

美國對華為的打壓,源自對其可能威脅美國全球科技霸權地位的深度憂慮。華為的迅猛發展,特別是在5G通信領域的領先優勢,被視為挑戰美國科技霸主地位的潛在力量。美國採取了全方位、無死角的遏制策略,從禁止本國企業與華為合作,到拉攏歐盟共同圍堵,甚至動用司法手段扣押華為高管,無所不用其極。面對美國的高壓態勢,法國儘管與華為有着長達二十年的合作歷史,深知華為對其通訊市場和技術更新的貢獻,但在老大哥的嚴令之下,也不得不選擇犧牲與華為的關係,忍痛拆除華為在當地耗費巨資建設的通訊設施。

美國圍堵失效:法國為何「倒戈」力挺華為? - 天天要聞

然而,法國的「斷舍離」並非無代價。華為撤離後,法國通訊體驗顯著下滑,替換華為設備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與巨額資金成本,以及後續採用諾基亞、愛立信設備所帶來的性能差距,讓法國深感痛楚。尤其是失去華為在5G領域的技術支持,對於法國乃至歐洲邁向工業4.0的進程構成嚴重阻礙。此外,華為在法國設立的研究中心為當地提供了豐厚的就業機會與科研資源,其撤離導致的就業壓力與經濟損失進一步加劇法國的困境。德國的例子更是生動警示:在放棄華為5G後,僅火車無線基站一項就造成4億歐元的損失。

美國援手難覓,法國求生之路何在?

面對困局,法國第一時間向美國求助,然而,美國在目睹法國徹底清退華為後,認定其已無利用價值,僅給予象徵性的援助。法國恍然意識到,自己充當了美國遏制華為的棋子,付出巨大代價卻換來了美國的冷漠對待。清醒過來的法國,為挽回損失,毅然決定重拾與華為的夥伴關係,以期藉助華為的技術優勢恢復通訊產業活力,推動國家經濟與科技發展。

美國圍堵失效:法國為何「倒戈」力挺華為? - 天天要聞

華為攤牌,法國成其歐洲布局關鍵

華為在法國態度轉變之際,果斷攤牌,透露其在歐洲的戰略意圖——以法國為跳板,構建全球通訊工業版圖。華為計劃在法國小鎮呂馬特投資2億歐元,建設佔地8萬平方米的海外首座工廠,預計年總產值可達約78.5億元人民幣,同時創造超過500個就業崗位。這一舉動不僅是華為對法國信任的回應,更是其在全球範圍內,尤其是歐洲市場展開深度布局的關鍵一步。

華為的和平海底光纜項目,採用最先進的200G波分傳輸技術,連接非洲與歐洲,與法國形成緊密聯繫。該項目在美國的質疑聲中順利竣工,法國欣然接受這一高科技饋贈,視其為兩國深化合作的象徵。華為在當地設立的六大研究中心,不僅拓展了自身的市場影響力,更為法國通訊技術升級提供了重要助力。法國與華為再度攜手,不僅標誌着華為在歐洲地緣政權博弈中的堅實立足,更凸顯了全球市場對華為技術的迫切需求。

美國圍堵失效:法國為何「倒戈」力挺華為? - 天天要聞

歐洲轉向,華為逆風翻盤的全球啟示

華為與法國的再度聯手,揭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競爭與國家利益交織的複雜局面。儘管美國極力排擠華為,但華為憑藉其無可替代的技術優勢與市場競爭力,成功撬動了歐洲國家對華政策的微妙調整。據調查顯示,歐洲多國對華為依賴程度已超過半數,甚至有個別國家完全倚仗華為支撐其通訊領域。這意味着華為已成為這些國家通訊基礎設施的核心支撐,失去華為將引發難以估量的後果。

華為的逆襲,無疑是對美國封鎖策略的一次有力回擊。正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所言,美國的打壓雖使華為面臨短期困境,但同時也激發了華為更強的生存與創新動力。華為的崛起與全球布局,昭示了一個道理:世界需要華為,而非華為依賴世界。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華為以實力證明,任何試圖通過單邊主義手段壓制競爭對手的行為,最終都將難以阻擋科技進步的潮流,也無法阻止一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美國圍堵失效:法國為何「倒戈」力挺華為? - 天天要聞

誰能笑到最後?

法國的選擇,是理智計算的結果,也是對美國單邊主義政策的無聲抗議。在經濟全球化與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國在追求國家的安全的同時,也越來越意識到維護開放市場、公平競爭環境的重要性。華為在法國的成功逆襲,不僅為自身贏得了寶貴的喘息與反攻空間,也為那些在中美科技博弈中搖擺不定的國家提供了借鑒。未來,華為能否在全球通訊舞台上繼續書寫輝煌,美國又將如何應對這一挑戰?這場科技角力,誰能笑到最後,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聯合國呼籲以色列與胡塞武裝立即停火 避免人道危機惡化 - 天天要聞

聯合國呼籲以色列與胡塞武裝立即停火 避免人道危機惡化

當地時間16日,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辦公室呼籲以色列及胡塞武裝停止敵對行動。在人道主義援助不斷減少的情況下,以色列對也門的襲擊只會加重當地民眾的負擔與痛苦。聯合國也進一步呼籲胡塞武裝恢復紅海海上商船航行自由,「任何升級行動只會讓局勢更加糟糕」。 2025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
早有預料,俄烏兩個小時的談判沒談攏,俄羅斯的態度很有意思 - 天天要聞

早有預料,俄烏兩個小時的談判沒談攏,俄羅斯的態度很有意思

據央視新聞5月17日的報道稱,俄烏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閉門談判了1小時50分鐘後,什麼條款也沒有談成。烏克蘭還表示,「談判毫無成果」,俄羅斯的撤軍要求不可接受。從這般表態不難看出,這場和談已經可以定性「失敗」了。其實這樣的結果,外界早就有所
AI預測出大糗: 新教皇根本不在候選名單上; 為什麼會出現「受害者有罪論」? | 科技趣評 - 天天要聞

AI預測出大糗: 新教皇根本不在候選名單上; 為什麼會出現「受害者有罪論」? | 科技趣評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台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滄海遺珠,信手拈來 圖源:pixabay.com01AI預測出大糗: 新教皇根本不在候選名單上圖源:VATICAN MEDIA VIA GETTY IMAGESAI工具的廣泛應用基於它比較靠譜的履歷上,但是如果黑歷史變多了,你還相信它嗎?國外許多機構在使用AI預測一些國家的大選時,經常能獲...
農村希望與城市夢的掙扎:唐尚珺的艱難選擇 - 天天要聞

農村希望與城市夢的掙扎:唐尚珺的艱難選擇

五一假期,我本可以沉浸在廣州的繁華中,卻選擇回到廣西老家,陪着78歲的母親一起辛勤勞作。直播時,我站在花生田裡,用鋤頭鋤草,身邊是一片綠意盎然。然而,背後的故事卻是我和母親相依為命,家中窮困潦倒,父親因病去世,姐姐已嫁為人婦,我們的生活如同這片土地,艱難卻堅韌
特朗普去中東,「談生意」還是「拉關係」?  張學峰  :為尋求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戰略平衡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去中東,「談生意」還是「拉關係」? 張學峰 :為尋求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戰略平衡

5月13日至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訪問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阿聯酋三國。據美國白宮5月13日發佈的聲明,美國和沙特阿拉伯當天簽署了價值近1420億美元的軍售協議,這是兩國有史以來簽署的最大一筆軍售協議。那麼,上千億美元軍售協議的背後暗含怎樣的利益考量?特朗普中東之行究竟是在「談生意」還是「拉關係」? 沙特阿拉伯—...
1ms城市算網專題研討會暨1ms城市算網中國行啟動會順利召開 - 天天要聞

1ms城市算網專題研討會暨1ms城市算網中國行啟動會順利召開

2025年5月16日, 1ms城市算網專題研討會暨1ms城市算網中國行啟動會在江西省南昌市順利召開。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敖立出席會議並發言,來自運營商、互聯網企業等專家共同分享城市算網建設應用思路經驗,與會嘉賓共同啟動「1ms城市算網中國行」系列活動。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